武漢「最忙碌」消防中隊:「蝸居」鬧市區,年均出警2000餘次
110年前,英國工程師穆爾設計建造的漢口水塔在武漢最繁華的租界區拔地而起:每遇火警,水塔便敲鐘報警,亂鍾三十響後,再以響數告知失火地區。作為武漢近代的地標性建築,這座水塔擔負著漢口消防瞭望和消防給水的雙重職責,猶如一枚定海神針,見證了武漢近百年的歷史變遷。
110年後,漢口水塔下的百年老街依舊人流涌動,這裡緊鄰江漢路、武廣、漢正街三大核心商圈,是武漢最為繁華的鬧市區域。正是在這座「退役」的水塔下,「蝸居」於鬧市的武漢市消防支隊江漢中隊已然成為這個時代守護老城的「定海神針」。不同的是,他們不僅承擔著消防的重任,還時刻肩負著社會救助和救援的使命。
「儘管江漢中隊轄區面積只有8.6平方公里,但所擔負的滅火和救援任務卻非常繁重。」江漢中隊指導員張重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江漢中隊所轄區域既有繁華的商業區,又有街巷錯綜複雜的老城區,還有多個商品批發市場以及遍布的歷史文物建築,中隊擔負著「天下第一街」漢正街、長江隧道、百年老漢口歷史文化街區及周邊510餘家重點單位、30餘萬人口的消防安全保衛任務。
江漢中隊訓練圖。攝影:牛其昌
基於如此複雜的區位環境,江漢中隊成為武漢乃至湖北全省「最忙碌」的消防中隊。大到滅火救人,小到開鎖、掏馬蜂窩,他們時刻履行著「有警必出、有災必救、有險必搶、有難必幫、熱情服務」的社會承諾,一代接一代地守望著千家萬戶的平安。
據張重介紹,自1950年建隊以來,江漢中隊共處置各類警情15萬餘起,年均出警多達2000餘次。自2000年以來,至今共處置各類警情4萬餘起,搶救疏散被困群眾8000餘人,搶救財產26986.6萬元,稱得上是全國建隊歷史最悠久、轄區情況最複雜、出警頻次最高的中隊之一,被譽為「荊楚消防第一中隊」。
今年41歲的中隊長助理李長春,如今已在江漢中隊服役了23個年頭。23年來,他一直奮鬥在一線,參加滅火戰鬥和搶險救援萬餘次,對轄區內的情況了如指掌。
「老城區內遍布著老式居民樓,耐火等級比較低,如果不能第一時間控制火勢,蔓延的勢頭非常快。尤其發生在凌晨,後果不堪設想。」李長春表示,老城區內情況複雜,有的居民樓內往往住著幾十戶人,至今還普遍使用老式煤氣罐和煤爐。而狹窄的街巷也讓「大塊頭」的消防車難以派上用場,這無疑都給消防救援帶來了諸多潛在的危險。
在李長春看來,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迅速出警,第一時間將火情控制在初期。為此,江漢區通過建設小型站和社區微型站,配備消防摩托車和電動車,建立起了社區微型站一分鐘內到達火災現場,小型站三分鐘內到達,消防中隊五分鐘內到達的「135」火情處置機制,有效遏制了初期火災,極大緩解了中隊的壓力。
針對老城區的特殊情況,江漢中隊提出了「樓層火災進樓層,悶頂火災進悶頂」的戰法,即撲救樓層火災要進入樓層內攻滅火,撲救悶頂火災要上到房頂,掀開瓦片向內打水滅火。同時,中隊創新訓練模式和操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性強的戰鬥編成。在幾千起老式居民建築火災撲救中,均取得極大成功。
江漢中隊地處繁華的商業區。攝影:牛其昌
在江漢中隊作戰指揮室,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閃爍著紅藍兩色光點的轄區平面圖格外醒目。
據李長春介紹,藍色的光點代表重點建築,而紅色的光點代表消防水源,當發生火災時,通過平面圖可以第一時間找到距離失火地點最近的消防水源,可以大大節省火情處置的時間。
在江漢中隊和當地民眾的努力下,轄區內火災警情占警情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目前只佔30%。
69年來,江漢中隊的官兵們一次次以「逆行者」的姿態向火海「進發」,守衛著武漢最為繁華的地帶。「忠於職守、樂於奉獻、勇於戰鬥、敢於勝利」是江漢中隊亘古不變的隊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隊官兵,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面前砥礪前進,鍛造了一個光榮的戰鬥集體。
據了解,江漢中隊先後成功參與處置「1.2長江油駁」、「蔡甸油庫」、「3.31軍山葦場」、「漢正街謙祥益」、「1.22商職醫院」、「9.2漢江船舶」、「1.26前進電子市場」、「2.5漢正街武房1號樓」、「1.8漢正街硚房大廈」、「1.17漢正街宏康實業」、「3.19黃陂街火災爆炸」、「12.25前進四路漢壽里」、「7.29長盛大廈」、「8.12天津港危險化學品倉庫發生特大火災爆炸事故」等漢正街及周邊地區一系列重特大火災救援行動。
江漢中隊先後被評為「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全國公安現役部隊先進基層黨組織」、 2012年武漢市市委授予「竭誠奉獻的消防中隊」榮譽稱號、2016年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 6年被評為「湖北省傑出青年文明號」,連續9年被省消防總隊表彰為「標兵中隊」。中隊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3次,榮立集體三等功4次;中隊先後有3人榮立個人一等功,12餘人次榮立個人二等功,420餘人次榮立個人三等功。
※濱江去年凈利潤下滑近三成,千億目標也未實現
※寧德時代與華為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推動汽車行業電動化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