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假如黃賓虹畫齊白石的蝦,估計……

假如黃賓虹畫齊白石的蝦,估計……

黃賓虹像

「胖老頭」和「瘦老頭」

文/張俊東

————

很多年前的一個聯歡會上,學生們都來給老師祈福祝賀,黃賓虹(1865—1955)等幾位先生沒什麼送給弟子們的,就畫了幾張小品放到桌子上,誰喜歡就拿去當作小禮物。

聯歡會結束學生們都散去了,別的老師的小品都被拿走了,賓虹翁畫的那幾張「黑乎乎」的山水小品還安靜的躺在那裡。沒人要,學生們都看不好、看不懂!

黃賓虹《煮茗圖》

1952年,黃賓虹還有三年去世,真正到了人書俱老、爐火純青的階段,他的畫賣1塊錢一幅,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可以買好多幅。就這個價格,據說當時也賣不多。2018年,黃賓虹《黃山湯口》山水畫以3.45億元成交,創其個人作品最高成交價。黃賓虹的畫從1元漲到3億多,價格暴漲了3億倍。這也驗證了他的那句話:我的作品,要五十年後才會被人真正認識。

黃賓虹《黃山湯口》

500年前明末清初的畫家龔賢(1618-1689),孜孜以求畫了一輩子山水,覺得自己畫的不賴,可知音甚少,就連他的學生修他們當時的繪畫史,都不寫他的老師。於是,龔賢給自己取了一個字「半千」,也就是說,他覺得500年後,可能才會有知音真正懂自己的繪畫藝術。後世畫家學者認識到龔賢的價值和高度,把他譽為「金陵八大家」之一,是山水畫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清 龔賢 《木葉丹黃圖》

畫,到底是畫給他人,還是畫給自己的內心。是迎合大眾的審美取向,還是要按照藝術規律、遵從藝術直覺的呼喚。

一個畫家,是追求生前名,還是身後名。是追求人前顯赫、前呼後擁、鮮花掌聲、名利雙收,活在別人的眼裡、大眾的審美判斷中;還是追求青燈黃卷、不懂世故、清冷寂寥、傲世獨立,活在藝術和自己的審美判斷中。

清 龔賢 《清溪隱逸》

只要有思考,內心真正喜愛藝術,這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余秋雨先生寫過一篇文章,印象深刻。說他去俄羅斯海參崴,在海邊看到一個胖老頭一個瘦老頭,兩個釣者。胖老頭一根魚線上好幾個小鉤子,一會起竿就好幾條小魚,水桶里快裝滿了;而瘦老頭的水桶里什麼都沒有,他的魚線上只有一個大魚鉤,他不屑於釣小魚。胖老頭覺得瘦老頭固執、愚蠢;瘦老頭覺得胖老頭淺薄、低俗。

黃賓虹《溪橋靜觀圖》

「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說:『你就這麼熬下去吧,偉大的談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靜來回答。」

(底部有餘秋雨先生原文跳轉鏈接)

相對於同時代的張大千、徐悲鴻、劉海粟,甚至齊白石等很多畫家,黃賓虹無疑是這位瘦老頭,他有自己清晰的藝術追求方向和原則,他不活在別人的眼睛裡,也不活在別人的價值判斷中,跟著心走,對自己的藝術長成什麼樣、發展成什麼樣充滿自信。現在說起這自信似乎雲淡風輕,可這樣的堅持需要多大定力,需忍受多少孤獨和寂寞。孤獨是藝術家的核。沒有內心的孤獨就不會有真正震撼心靈的作品產生。

黃賓虹《擬董巨二米大意》

孤獨可以是藝術家的常態,卻不應該是全部。真正有一定格調的藝術家,其內心一定是渴望孤獨又希冀掌聲的。渴望孤獨是藝術家的理性思考,好的藝術一定是領先大眾審美的,不可能讓絕大多數人都懂你的藝術。希冀掌聲,是藝術家的情感需要。既然藝術是心靈的外現,需要交流和共鳴,藝術家一定渴望知音的理解,哪怕是僅有的稀稀拉拉的掌聲。賓虹翁到了衰年變法後的晚年,還是贏得了傅雷、賴少其、李可染等的鮮花和掌聲,儘管比較少。

黃賓虹 1923年作 《虞山圖》

胖瘦兩位老者,有誰對誰錯、誰高誰低之分嗎?有,也沒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偏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不可能所有的審美標準都一致,價值判斷都相同。所以,文明之一種就是能夠尊重別人的審美偏好和價值追求。但有一條,經典藝術作品,一定產生於藝術家「真覺得它好」的內心環境,而不是大眾覺得好,即便自己不喜歡,也去迎合他們的審美去創作,這樣的作品往往是夾生的。比如,當時很多人都很喜歡齊白石的蝦,可黃賓虹並不一定喜歡,如果黃賓虹為了謀生也去畫齊白石風格的蝦,賓虹老就真的「瞎了」。

讀史明鑒,不是句瞎話。你懂了?

2019年4月22日於京華雍和堂

張俊東先生臨黃賓虹作品局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每談書法創新,為什麼就學米芾?
中國畫筆墨:無需在當代丟失自信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