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紅黃芪之區別

紅黃芪之區別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 駱敏玲



經常有患者詢問,紅芪是什麼中藥?是黃芪的別名嗎?跟黃芪的功效是一樣的嗎?和黃芪又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來看看紅芪的真面目是什麼?

紅黃芪之區別

1.紅芪的藥用歷史

紅芪藥用歷史悠久,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黃芪項下,列為上品。南北朝時期紅芪作為黃芪品種之一,與黃芪同科異屬,臨床與黃芪通用。1977 年版《中國藥典》將紅芪列為黃芪正品來源之一,至1985年版《中國藥典》才將紅芪單列為一味中藥,此後的《中國藥典》中均將紅芪、黃芪分別記載。

2.紅芪與黃芪的區別

(1)來源不同

紅芪為豆科植物多序岩黃芪的乾燥根,又名「川芪」;而且紅芪由於產地不同,可分為四種,除多序岩黃芪外,還有北部產西康岩黃芪、太白岩黃芪、山西岩黃芪,以甘肅產的多序岩黃芪為紅芪的主流品種,質量最佳,應用也最久。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以蒙古黃芪質量為佳。

(2)外觀不同

紅芪的主根粗長,外皮表面灰紅棕色,紅芪栓皮易脫落,常露出淡黃色皮部及纖維,斷面纖維性,色淺,富粉性。

黃芪表面為淡黃棕色或淡棕褐色,質硬而韌, 有明顯的皺紋,斷面色黃白,帶粉性。

紅黃芪之區別

(3)化學成分不同

紅芪化學成分主要是黃酮及類似物、紅芪多糖、β-谷甾醇、有機酸以及含有18種氨基酸、21種微量元素等眾多活性物質。

黃芪化學成分主要是黃酮類、皂苷類、黃芪多糖,還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3.紅芪的功效

《中國藥典》上記載的紅芪與黃芪在藥效和主治方面完全一致。紅芪味甘、溫,歸肺、脾經。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血虛萎黃、內熱消渴。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紅芪對心、腦等重要器官缺氧、缺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抗腫瘤、抗炎、抗病毒、抗衰老、保肝及調節血糖、血脂等作用。

總的來說,紅芪同黃芪一樣,是一味補氣葯,那補氣到底補的是什麼氣?補的哪裡的氣呢?主要包括脾和肺兩個方面。

(1)補脾氣—消水腫、利尿、降血壓、緩解身體睏倦

補脾氣,脾氣虛主要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容易食欲不振,常感到乏力疲倦,還有因為高血壓及脾虛造成運化水的功能受阻而常出現下半身浮腫等。紅芪可以通過補脾氣來緩解身體睏倦、降低血壓、消除水腫,強壯身體。但要注意,濕熱型的水腫不宜使用紅芪。

(2)補肺氣—緩解氣短、增強抵抗力

肺氣虛容易呼吸無力,聲音低微,並且容易感冒。紅芪可以通過補肺氣,來增強免疫力,抵抗外界的病邪。比如有些人經常感冒,稍稍受一點風吹,馬上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涕,那麼服用紅芪是可以增強抵抗力的。現在也常用於一些過敏性鼻炎。

(3)托毒生肌—加快傷口癒合

比如一些胃潰瘍的患者,因氣血虧虛,膿液毒清稀,長期不能排乾淨,瘡面不能夠癒合,可用紅芪補氣生血以間接加快瘡面的癒合。

(4)治療風濕、瘀血、中風後遺症

前人認為紅芪可以益氣活血,其實紅芪活血的功效也主要通過益氣間接產生的,中醫認為氣是血液運行的動力,如果氣虛也容易造成血瘀,因此可搭配一些活血化瘀葯同用,治療中風後遺症。

以下幾種人群不宜服用紅芪:

(1)屬於濕熱型水腫的患者。

(2)患有肺結核的患者,癥狀主要表現為咳血、口乾舌燥以及身體發熱,不宜服用。

(3)紅芪可以預防感冒,但是已經感冒發熱的患者不宜使用。

(4)紅芪雖可以托毒排膿,但是膿毒初起難以自行潰破的患者不宜使用。

雖然《中國藥典》記載紅芪與黃芪在藥效和主治方面完全一致,但在品種來源、外觀和化學成分上仍有很大的不同,目前關於紅芪和黃芪分別在經典方劑中的藥效異同的研究資料尚少,因此紅芪和黃芪是否完全等同有待進一步研究。



註:文章圖片皆來源於網路,在此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

審稿: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 趙華/羅檸/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唐榕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葯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SM葯盾公益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公眾十大用藥誤區」,你吃錯了幾項?
「基因治療」與「基因編輯」是一回事嗎?

TAG:PSM葯盾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