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融資拿出6億給中國市場,這家印度公司能戰勝水土不服嗎?
又一個「不在乎賺不賺錢、只想為你服務」的公司。
文 / 華商韜略 張凌雲
今年2月,虧損了109億人民幣的滴滴,宣布完一波裁員操作後,轉身向一家名叫OYO的印度公司豪擲了一億美元。
這家公司憑什麼讓滴滴不顧自身困窘也要投資一把?
1
OYO是印度最大連鎖酒店品牌,2013年創立,2017年進入中國。
入華不過兩年,OYO就創下了歷史記錄——
截至今年四月中旬,OYO在國內已擁有8000家酒店,旗下房間數達到40萬間。
8000家是什麼概念?如家、漢庭、7天三大連鎖酒店品牌,在中國辛苦經營十多年,總數量加起來才剛超過7000家。
再來看下OYO的估值,如今達330億元,字面上已經超過了錦江股份(錦江之星)、首旅酒店(如家)的市值。
眾所周知,酒店行業是一個重資產投入的行業,許多連鎖酒店品牌都是深耕多年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OYO短短兩年內就成為了國內酒店行業單體品牌的第一,是如何做到的?
一個字,快。
首先,快速擴容。與傳統的連鎖加盟模式不同,OYO則是整合已有單體酒店資源。
OYO的加盟門檻不高。酒店只要擁有客房30間以上,安防、營業執照等證件齊全,即可加盟,而且只需不高於5%的傭金即可。
而傳統酒店品牌對加盟的要求往往是80間客房起步,而且收取的費用名目較多,有特許經營加盟費、輸送客源費、軟體使用費、軟體維護費、保證金、品質督導費等等。
圖片來源:OYO官網
此外,OYO對加盟酒店的改造也快,僅僅是進行一些床單、被褥、洗漱、洗浴用品、提示標語等輕資產改造,統一進行OYO的品牌輸出。據悉,平均每家酒店從確定意向到最後上線,平均周期僅需15天。
憑藉低成本、低門檻的加盟條件,OYO迅速收割了一大批三四五六線城市的單體酒店,成功佔據了一席之地。
高速擴張、迅速下沉,因此有人將OYO形容為「酒店業的拼多多」。
OYO格外重視中國市場,前不久到手了由軟銀領投、紅杉資本等跟投的10億美元融資,便對外宣布,要拿出6個億繼續擴張中國市場。
如今,高增長已成為OYO的發展重心。創始人李泰熙(Ritesh Agarwal)提出了五年目標——2023年擁有客房數250萬間以上,成為世界最大的酒店連鎖。
「OYO是一個有使命感的公司,要打造高質量的酒店,我們並不在乎業務賺不賺錢。」李泰熙說。
這話有點耳熟。
滴滴總裁柳青也說過,「我們的目標不是每單賺多少錢」,解決用戶出行痛點才是最重要的。
2
近幾年來,酒店市場增速放緩、行業利潤日益微薄,OYO反而走起了低價競爭路線。
旗下酒店的客房價多處於100-200元區間,比周邊酒店更低價,以期獲得更高的入住率。
然而,OYO的低價競爭不僅在搶奪其他連鎖酒店品牌的市場蛋糕外,還影響到了攜程、同程藝龍、美團等OTA(旅遊電商)企業的利潤。
更重要的是,與其他連鎖酒店品牌不同,OYO本質上是一個平台,都是整合不同酒店資源,都是酒店流量入口,與攜程、同程藝龍、美團等平台的酒店業務並無實質差別。
豈能放任虎口奪食?據多家媒體報道,OYO已遭攜程、美團「封殺」。
不過,不可否認,OYO模式確實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消費者在低線城市酒店住宿的痛點。
我國單體無品牌酒店近90萬家,大多分布在低線城市(尤其是旅遊城市),但是市場影響力較弱,服務水平低下,消費者很難在低線城市找到安心酒店。如果將這些單體酒店整合運營起來,不僅有效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而且市場規模將高達萬億元。
攜程、美團也都意識到了這點。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怎能不心動?
據悉,攜程推出了自有品牌「Q加酒店」,成立一年就合作了近1000家加盟酒店;美團也已低調試水一年多,孵化出了「輕住」酒店,年初開始獨立運營。
流量巨頭紛紛殺入,OYO只有做得更好,才能保持住現有的市場優勢。
做得更好,不只是規模更大、價格更低,還有最重要的服務更好。
「OYO的首要任務是打造一個高質量的酒店,盈利是次位的,這是我們與其他酒店的不同之處。」
李泰熙話說得很漂亮,但實際上,OYO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3
市面上的無品牌單體酒店普遍存在著建築陳舊、設備老化等問題。OYO要打造高質量酒店品牌,第一件事就是提升這些酒店質量。
然而,走輕資產模式的OYO只停留在表面改造,未能對酒店內部軟硬體進行系統改善和提升,導致酒店質量還是參差不齊,不僅有損品牌形象,還影響消費者體驗。
OYO還承諾,會派駐駐店經理負責門店管理運營。
但鈦媒體採訪得知,一位駐店經理要同時負責4~5家店,每天在店時間不過2小時,做一些錄入訂單的工作,沒有帶來任何培訓以及實質性的管理提升。
據多家媒體報道,OYO在2018年就遭遇了不少解約風波。去年的太原業主推介會上,有加盟業主因感不滿而大打出手,場面一度混亂。不少加盟商表示不願續約,甚至一年合約未到期的也要求退出。
儘管中國區高管對此表示否認,聲稱解約只是個別現象,但問題還是凸顯出來了。
不收加盟費,價格又奇低,服務參差不齊,加盟商還不穩定,OYO靠什麼生存?
有人表示,有可能是靠數據造假。
自媒體增長黑客曾抓取OYO APP的運營數據,發現存在誇大摻假的情況。
還有人爆出OYO靠「刷單」提升業績,用融到的資金去預定客房,還能賺回一些差價和平台傭金。對此,OYO沒有否認,但表示刷單比例不到3%,不足以影響整體業務表現。
OYO極為看中數據的增長,因為這正是它有故事可講、能打動投資人的地方。
尤其在核心指標開店數上,36氪爆出,為了完成KPI,有OYO員工將選店標準放低,從不低於30間到「二十間房湊數也得上」。
「好看」的數據折射出的是混亂的運營、低質的服務和脆弱的品牌。
OYO,你的「使命感」呢?
4
有媒體質疑OYO有可能是下一個ofo。
但我們不想再見到更多的「ofo」。
不知何時起,創業公司都開始談夢想、講情懷,一個個標榜自己「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解決用戶痛點,為了讓世界更美好。
憑藉這些高大上的夢想,創業公司吸引來了資本的注意,卻往往忘了完善自身的盈利模式。但是,等到潮水退去,沒有成熟的盈利模式,生存都成了問題,何談夢想?
如果你真的想改變世界,那請撥開資本的幻象,真正做好產品,做好服務,賺到錢,活下去。
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你帶來的美好世界,這才是企業對社會的最大貢獻。
參考資料:
《風暴中的OYO:我們不把自己當做印度公司,也不是拼多多》全天候科技
《業主解約,OTA封殺,「野蠻人」OYO在華失速》鈦媒體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巴黎聖母院火災直播,流媒時代內容被關聯到了哪裡?
※從地產商到生活方式服務商,這家房企經歷了什麼?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