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揭秘:為什麼琺琅彩瓷被稱為清代宮廷「最貴」的瓷器?
哲理
04-26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琺琅彩繪的製作技法起源於15世紀中葉的歐洲,清康熙年間隨著禁海的開放傳入中國。琺琅彩瓷器的創燒,源於康熙皇帝對畫琺琅的喜愛。宮廷造辦處琺琅作在外國技師的幫助下很快熟練掌握了金屬胎畫琺琅燒制技術,並同時嘗試著將這種技法移植到瓷胎上,創燒出了「琺琅彩」瓷器。 琺琅彩瓷器繼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坯、成型、用料、施釉、色彩、燒制的技術上都採用了最成熟的工藝。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因此一直有著「一件琺琅彩,十件官瓷器」之說。
在琺琅彩誕生之前,明清兩代的宮廷用瓷,全部由景德鎮燒造後運至北京。唯有琺琅彩,是在景德鎮先挑選最為優質的素器,運到清朝的宮廷造辦處,再由宮廷畫師繪畫後進行第二次燒造。因此,精美的琺琅彩瓷的創造和發展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對瓷器的獨特愛好有著直接關係。 琺琅彩瓷器在清代後期雖然仍有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而且,隨著民窯燒造的普及,琺琅彩的高貴身份也逐漸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