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老滿洲旗人還保留哪些風俗?
遼東鳳城白旗後堡子滿洲風
在遼東滿洲老營子老堡子里,在旗人家駐營三百多年,滿洲風俗民情經歷了精進學修,旗民融合,加上近百年來的去滿洲化,今日滿洲八旗旗人生活生產中留下的滿洲民風民俗特點已然不那麼突出,大家都說滿洲人漢化的厲害,這話說的一點都不錯。
瀏覽各處的滿族文化網站,普遍都覺得如今滿洲特色淡薄,保護和挖掘滿洲民風民俗的想法很多胞族都有。今天就嘗試一下從遼東鳳凰城黃白二旗兩紅旗兩蘭旗的後營子後堡子里,尋覓一下老滿洲旗人的風俗民情。
第一個故事說黑毛豬。距離鳳城白旗黃旗村後堡子以西三十里的滿洲老營子叫沙里寨,沙里寨是大遼時期大洋河上游(哨子河)的門戶口隘,是駐軍看邊之所。這個沙里寨黑毛豬最有名,是遼寧黑豬的源源種,而今遼寧黑豬優良品種中三分之一以上源自沙里寨黑毛豬。鳳凰城黃白二旗兩紅旗兩蘭旗的滿洲八旗旗人飼養的黑毛豬全都源於此。在後堡子後營子這樣的滿洲老堡子里,老家兒口述滿洲故事的時候,總會說說滿洲犧牲黑毛豬的故事。黑毛豬現在是滿洲旗人年豬的主打,是滿洲旗人祭祀、敬祖宗、敬天敬山犧牲用黑豬的唯一選擇。故事發生在大清乾隆四十年,乾隆爺下詔書,盛京將軍點兵三萬開拔西北回疆平定疆藏反賊和韃子遊記騷騎。遼東鳳凰城守備欽點黃白二旗兩紅旗披甲人三百人出征。滿洲旗人老堡子紛紛祭祖祭天,為披甲人祈求平安。前地樂善大房子一族王佳氏,在旗披甲享受五品月響,世代相傳出披甲人共皇上選拔留用。這一年王佳出兵三十人,軍眷挑夫馬夫一百五十人。全族數百口老滿洲啟示,犧牲黑毛豬三口,永敬祖宗和榆柳瑪琺。自乾隆四十年老秋披甲人出征,到乾隆四十一年冬季大雪時節,不斷有族親披甲人和隨征軍眷老民死傷口信。王佳一族在村口榆柳大樹下祈願:永敬榆樹瑪琺、柳樹瑪琺犧牲,接紅布一丈六尺六寸兩條,分別圍裹大榆樹和大柳樹樹榦,燃香,燒許願符。抬沙里寨黑毛豬三口於村口敬神。從頭一年秋,到這年冬天大雪,黑毛豬已經長到一百八十斤。
族內大爺爺讓祖宗領牲,保佑保佑王佳一族戰死西邊的後生魂歸榆柳樹下,出徵人王佳族人許願,犧牲敬奉(當場殺豬敬奉祖宗和榆樹柳樹瑪琺神靈)。披甲人的魂靈能夠找到平安回來的大路。祈願完成,大爺爺滴水領牲,可是三口黑豬沒有一口領牲(用清水滴入豬耳朵,豬會自然地抖動腦袋把滴入耳朵的水珠摔出去,只要豬一甩頭,豬耳朵一動,就意味著祖宗和神明接受了許願人的請求祈願,會幫助祈願人實現願望,就叫領牲),豬耳朵一動不動,再滴酒,依舊還是一動不動。大爺爺就鄭重盟誓,三口黑豬抬回豬圈敬仰,直到王佳一族披甲人西邊回疆得勝歸來,在敬奉給祖宗和榆柳神靈。直到乾隆四十五年夏天,大清朝徹底打敗蒙疆藏反賊和騷韃子游擊叛軍,天下徹底太平。王佳一族披甲人和隨軍軍眷一百餘人安全回撥鳳凰城。四年半的沙里寨黑毛豬,已然被敬仰的成了豬王,三口大豬各個千斤,體大無比。大軍歸來祭天祭祖之日,鳳凰城、岫岩廳、黃白二旗兩紅旗兩蘭旗個營軍領、哈士官爺集聚後堡子村口,共同見證。供桌擺好,牌位立好,三口千斤黑毛豬抬到大柳樹大榆樹樹前。大爺爺親手滴水三滴,黑毛豬當時就耳朵猛甩,族人和看眼的無比稱奇。當時就喊來戴佳哥三盪刀殺豬,大鍋滾開屠戮的乾乾淨淨,大卸八塊,恭恭敬敬擺件,因為黑毛豬成了王,個頭太大,四張大炕桌才勉強擺下。圍觀者數百,人人驚呼世上奇有。傍晚晌,豬肉烀熟,福肉上桌、下桌,整盆整盆端於村口,本家的,觀禮的,看眼的人人有份。因為肥豬肥膘足,肉質鮮嫩,香氣繚繞,吃嘴裡滿口噴香。沙里寨黑毛豬自此出名,這次大豬王還願,在老營子老堡子講了二百年。年年殺豬的大雪時節都會有滿洲老家兒將這段故事,講給八旗後輩晚生聽。
第二個故事說放牛。鳳城白旗鎮黃旗村後堡子往東七十里是滿洲黃白二旗老營子中周家堡子的又一支,住在靠近柳條邊大堡蒙古八旗駐營後邊的上周佳堡和下周佳堡。因為跟蒙古八旗距離近,跟朝鮮朝貢驛道驛站近的原因,陳滿洲老旗人學會了放牛和、育牛和製作牛肉美食,著名的鳳凰城黃牛,到今天還是出口香港活肉牛市場和韓國肉牛市場的頭牌、金字招牌。
清初設立保護遼東長白山腳下龍興之地龍脈的柳條邊時,駐防地由新滿洲八旗駐防,後來皇恩浩蕩,滿洲八旗坐天下享清福的陳滿洲八旗回撥看邊,獲得大片狩獵地和駐防地。乾隆年間為了確保八旗看邊軍民的戰鬥力,陸續調防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駐邊守防。蒙古八旗駐防在第一線的邊海防和愛河邊關要塞。一頭在最南邊靠海邊的韃子營,一邊在最東邊的愛和邊大堡韃子營。滿洲八旗蘭旗和南紅旗與之接壤,北部老營子周家上下堡子為其後盾。蒙古人來了以後帶來了大量的黃牛,因為遼東滿洲八旗老營子老堡子都是丘陵邊緣,山勢低矮,山林和草甸眾多,飼養黃牛得天獨厚。滿洲人從罕王舉事之後就留下了精進好學的習俗,凡是好的文化、技術,滿洲人都會虛心學習。在滿蒙交流中,遼東滿洲八旗旗人學會了飼養黃牛的放牛和育牛技藝。黃牛成了遼東滿洲旗人銀錢收入發家致富的重要途徑,超過了貂參蜜茸的來錢道。
後堡子河東的老高佳是歸化滿洲八旗,放牛和經管草籽、乾草是一大特色。乳牛(母牛)養育的甜合人兒,隔年就帶崽,牤子和尖子體型大,肉多,吃草猛,兩個春夏秋冬,架子牛就成了育肥牛,八百斤肉牛常常有。咸豐爺三年,在江南江寧遭遇塗炭而隻身逃回老營子老堡子的老高佳國泰,孤身一人,身無分文。回到遼東鳳凰城老營子老堡子後,本家老高佳大爺可憐國泰,從本家牽來一大倆小三頭牛,一頭大乳牛,兩頭小牤子(小牛)。又給國泰搭了一個窩棚,國泰就成了堡子里最沒有底子的旗人,族人給的三頭牛,一個架子窩棚,房屋一間,地無一壟。國泰就開始夏天放牛、割草、曬草,冬天飼養牛,育肥牛。冬去春來,四年頭上,國泰就有了七頭牛,五頭大牛,二頭牤子。轉年春天,國泰賣了五頭牛,蓋了二間滿洲筒子房,娶了老王佳大姑娘當了媳婦。國泰後來子孫滿堂,放牛、割草、曬草、育牛一輩子不扔,草房變瓦房,兒子能幹,姑娘精細賢惠。在老堡子里成了上等人家,提起來老高佳,誰家都愛把姑娘許給這門裡。
作者鳳城白旗三台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老滿洲旗人家裡姑奶奶和姑爺子的故事
※一度強盛的大金帝國為何衰敗?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