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將亡的時候為何不退回滿洲老家?
要說金朝的衰敗,雖原因和根子在金章宗,但金章宗因為繼承他爺爺給的底子非常厚實,雖遇到幾次災荒,都挺過去。真正外患蒙古還沒強大,所以對宋朝和韃靼都很輕鬆應付過去。衛紹王在位時間短,成吉思汗打來,也是剛到邊境衝突。真正面臨蒙古軍事壓迫的是金宣宗開始,可以說金宣宗是金朝衰敗的真正開始。
比較巧合的是,清朝也自清宣宗道光帝開始第一次吃了敗仗,並在1842年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也是自這條約開始有了漢文版,說明此時朝廷開始出現漢化危機。
金宣宗是金世宗的真正長孫,是金章宗的異母兄長。只因為他是庶出,而金章宗的女真文字功底非常好,所以金世宗最後選擇了金章宗。
而因胡沙虎政變,面臨繼承人危機的時候,重任又轉到他頭上。應該說他的能力還不如金章宗,這也是金世宗通過比較二人能力後還是選擇金章宗的原因。
金宣宗能登上皇帝寶座,是因胡沙虎軍事政變而變更了皇帝,不能打仗的胡沙虎把持了朝政。因朝廷的很多人看不慣胡沙虎一人專制,於是另一女真將軍術虎高琪借著群眾呼聲殺了胡沙虎。
但此人不比胡沙虎好多少,他也是面對蒙古進攻連吃敗仗,擔心胡沙虎先處理他,所以他先下手為強,先把胡沙虎幹掉。因此時候女真軍隊已經難以抵擋蒙古鐵騎,蒙古軍隊席捲了北方很多地區。金宣宗派人向成吉思汗求和,給了大量財物,蒙古與金國議和。
面對危機,就是如何選擇的問題。一是建設國防,繼續堅守中都。二是退回老家滿洲,積蓄力量。三是南遷,以避蒙古的威脅。
金宣宗無疑是選了最錯誤的路線就是南遷。史稱宣宗南渡。
歷史上有衣冠南渡,那是指晉朝為躲避興盛的北方民族,南逃是為保全漢族的衣冠文化,那時候南方還是蠻荒之地,就是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很少有漢族。但當時漢族武裝打不過北方民族,但打敗南方少數民族綽綽有餘。這樣從南方少數民族手裡搶走南方,來保全漢族衣冠文化。
而金宣宗也是想學晉元帝去南方建立政權,也可能還參考到契丹人當初打不過女真人,耶律大石帶領一支軍隊西遷到新疆西亞地區建立西遼。
金宣宗和術虎高琪等都不正眼看南宋,認為以前是太仁慈對他們,現在為避蒙古的鋒芒,只好對不起南宋,把南宋的地盤拿過來。
但他忘了他所拿牌要比晉元帝和耶律大石強的多,因為那時候晉元帝和耶律大石是走頭無路,而金宣宗當時雖面臨蒙古威脅,但疆域沒有大損,他完全可以重整旗鼓,勵精圖治。但他選擇了逃避。
金宣宗南渡,金朝的北部江山人心惶惶,已經無心戀戰,而成吉思汗得知宣宗南渡,他不認為是宣宗在躲自己,而說是破壞和約,於是再次征金。
此時宣宗已經對北方政權失控,於是有了封建九公。有點類似晚清面對太平天國而發動團練一樣。但封建九公里沒有曾國藩,蒙古也非太平天國,所以對於抗蒙沒有大的效果,結果只是金國對北方失去控制。
宣宗的將軍對南宋開始還有點勢如破竹的勁頭,但其後就處於僵持狀態,不像晉元帝當年對沒有強大政權的南方少數民族那樣容易。宣宗面對的南宋再弱,南宋還有有完整封建國家機器在運轉。這樣完全滅南宋也難如所願。
對於西夏,本有同盟,但蒙古打西夏的時候,宣宗也不去管,與西夏鬧僵,結果也是西夏與金進行報復戰爭。
這時候滿洲老家,蒲鮮萬奴權勢最大,他看到宣宗的大金已經無法挽回地衰敗,他又想復興女真,於是建國大真國,目的是復興女真。後來又改國號東夏。根據元朝記載,1233年也就滅亡金朝前一年滅的東夏。
但根據朝鮮高麗國方面史料記載,東夏國還長期存在,而且還長期要求朝鮮方面的高麗國向他進貢。現在歷史學家認為東夏可能是作為蒙古藩屬國而繼續又存在一段時間。
因為東夏國對大金是割據勢力,堅持的是反金立場。這樣跟隨金國的女真各大家族,包括富察家族也就沒有回滿洲老家的後路。此時候,只能跟隨金國躲避蒙古的勢力。
金宣宗晚年想改變策略,與南宋議和,但南宋又一根筋,還要堅持與金的兩敗俱傷的戰爭。這樣金宣宗面臨多條戰線的戰爭。雖女真將軍也是竭盡全力抵抗蒙古,有時候還有一定成績。但無法挽回大局。天興二年(1224年),金宣宗在寧德殿內病死,終年61歲,臨終遺詔,立太子完顏守緒繼位。今天就談到這樣,明天再繼續講金國最終是如何滅亡的?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