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這對父子不早逝,三國格局必將改寫,可惜他們自己作死

如果這對父子不早逝,三國格局必將改寫,可惜他們自己作死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得不承認,那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時代,各路諸侯的爭霸,令人震憾不已。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如果早期沒有一部分強勢諸侯,早早出局的話,那個時代或許會擁有更大的魅力。拋開其他不談,如果一對父子不雙雙英年早逝,那麼三國格局必將改寫。可惜,他們雖然擁有讓敵人頭疼的能力,卻擋不住自己作死。這是怎麼回事呢?他們又是誰呢?

這對父子不是別人,正是江東基業的奠基者,江東猛虎孫堅,和小霸王孫策。孫堅,字文台,年僅十七歲時,便憑藉自己的驍勇和智計,以一己之力嚇退了一夥海盜,並收割了一個人頭;之後他又組織兵馬幫助官府平定了明陽皇帝的反叛勢力。黃巾之亂,以及西涼發生叛亂的時候,他則兩度受到朝廷徵召,組織人馬,前去助力。試想,一個毫無根基之人,憑藉幾次戰功,引起朝廷的重視,其能力該有多出眾?

到了董卓之亂的時候,諸侯聚義,他又是起義軍中的主力,在袁術拖後腿的情況下,生生擊敗胡軫、呂布等名將,把董卓逼出了洛陽,若非袁紹在關鍵時刻發動內訌,攻打他的地盤,使他不得不回防,那麼東漢說不定能絕地翻盤,使國祚繼續延續下去,不會再有後來的三國亂世。

被迫回入爭霸的孫堅,在與袁術聯手攻打劉表的時候,表現也不差——「初平三年,術使堅征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要知道,劉表可不是什麼隨隨便便的小勢力,他雖然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但是荊州民富兵強,帶甲十萬,又有不少名將坐鎮,孫堅打到這種地步,差點將劉表勢力一鍋端,同樣能夠輕易改寫當時的格局。

可惜的是,孫堅關鍵時刻掉了鏈子——身為一方主將,他竟毫無危機意識,在雙方將要決戰的緊要關頭,自恃武藝過人,「只馬巡峴山」,最終被無名小卒射殺,終年三十一歲,實在令人惋惜。如果他不英年早逝,憑藉他的軍事才能,其勢力會發展到何等地步,實在難以想像,畢竟這個時候,袁紹還沒一統河北四州,曹操的事業也才剛剛起步,劉備更是打醬油的小角色。

孫堅陣亡之後,其長子孫策接過了重擔,先在袁術麾下蟄伏了幾年,發展沒有出頭的機會之後,果斷借故出走,短短几年之間,轉戰八十一縣,平定了江東,在官渡之戰前夕,成為了曹操的心腹大患——他想趁官渡之戰的機會,偷襲許都,取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孫策自身的武藝,以及軍事才能,比起孫堅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他能親率江東發展,其勢力絕對不會數十載局限在吳地。

可是,孫策遺傳了孫堅的作死屬性——他秘密訓練兵馬的時候,被許貢的門客擊傷,於是處死了許貢,然而受傷外加明知可能會遭以報復的情況下,他卻毫無防範的一個人出門了,於是許貢的兒子以及門客一波埋伏,將他打成了重傷,最終不治身亡——「建安五年,曹公與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會為故吳郡太過許貢客所殺。先是,策殺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邊。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創甚,……至夜卒,時年二十六。」

要知道,當時曹操僅是應對袁紹,就有些力不從心,如果孫策果斷髮動突襲,完全有希望將漢帝迎往江東,從而使江東的勢力,迅速發展壯大,可是因為他的「作死」,與父親孫堅一樣,於勝利就在眼前的時候,葬送了性命。

孫堅的次子,也就是說孫策的弟弟孫權,同樣有著作死屬性,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置身於了,本不必要的險境,這一點我們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經提過了,只不過孫權比父親和哥哥都要命硬,孫堅和孫策各自作死一次,便含恨領了盒飯,孫權數度作死卻安然無恙的活到了七十一歲,成為了三國最長壽的帝王。如果孫堅或者孫策,有孫權一半的好運,三國估計便更為精彩了,可惜,歷史從來沒有假設。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善騎射的名將不少,其中翹楚卻只有六人,五子良將僅一人上榜
關羽堪稱萬人敵,呂布有虓虎之勇,如果兩人對戰,誰會更勝一籌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