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凡哥實力接梗大碗寬面 黑粉:凡哥對不起!

凡哥實力接梗大碗寬面 黑粉:凡哥對不起!

近日,吳老師一首《大碗寬面》爆紅網路,廣受好評,吃面的梗起源於吳亦凡參加的一場綜藝節目的Freestyle,一直以來,吳亦凡的唱功備受質疑,但這次凡哥的實力接梗,不僅彰顯其開闊胸襟和「不是蓋的」的唱功,更是讓眾多黑粉大呼「黑轉粉了,凡哥對不起」「黑出感情來了」也是可愛到令人哭笑不得了。說到麵食,其實古人也玩的賊溜,今天作者帶大家見識下古代才子們那些揮灑在麵食上的才華。

吃面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2002年在青海的喇家遺址,發掘出的一碗麵條,有四千多歲。經過科學家們的分析,認定這確實是古人用小米、黃米製作的麵條,而且這碗麵條里還有油脂、植物成分,甚至動物骨頭碎片,是一碗配料豐富的葷面沒錯了。這充分說明老祖宗吃面的歷史要追溯到四千年以上了。

我們現在所吃的面,本不該寫作「面」的,應該是原來的繁體字「麪」或者「麵」,在秦代的小篆里就能找到這個「麪」字。《說文解字》里講到,「麪,麥末也。」也就是將小麥磨成粉。東漢時期,已經有了關於麵條的記載,不過那時候,人們把所有麵食通稱為餅,有蒸餅、湯餅、金餅、索餅之類。學者們考證,那時候的湯餅應該就是咱們現在吃的面片湯。

大詩人陸遊曾在《朝飢食齏面甚美戲作》色香味皆具地為我們展現了麵條的製作過程----

「一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

宋代黃庭堅在《過土山寨》中也這樣表達對面的喜愛:「湯餅一杯銀線亂,蔞蒿數筯玉簪橫。」即麵條像銀線一樣隨性地分布在碗里,蔞蒿幾片像玉簪一樣橫放在面上。

劉禹錫更是在朋友喜添小兒的酒宴上具備慶賀:「憶爾懸孤日,余為座上賓。舉箸食湯餅,祝辭添麒麟。」(出自《贈進士張盥》)

金末詩人元好問也豪爽約面:「我欲去為湯餅客,買羊沽酒約何時?」(出自 《楊煥然生子四首之二》)即我好想來上一碗面,約什麼時間去買羊稱酒呢?這一看就是面的真愛粉沒錯了。

古時有些吃面的習俗也流傳至今。「冬至餃子夏至面」一說指的就是夏至時節,民間流行吃面,此時皇帝還會去祭祀穀神,表示感謝。那麼為什麼夏至要吃面呢?

《荊楚歲時記》說:「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避惡。」惡,疾病和污穢也。夏至炎熱,伏天蒼蠅細菌多,飲食不潔,易患腸道疾病,而「湯餅」用開水沸煮,趁熱吃,這可能是古代伏天污染最少的食品,會大大減少疾病的發生。病人抵抗力差,當然要吃最潔凈的食品。這也就是為什麼千百年來,侍候病人的飯食,多用麵條。還有在我們生日時,是不是也會吃上一碗家人親手做的長壽麵呢?一碗長壽麵表達的不僅是長輩們對我們的滿滿愛意還有中華優秀的飲食文化。

中華文化從古至今都被熱愛生活的人們不斷繼承著,並不斷推陳出新。從今天吳老師的一首《大碗寬面》挖掘出來面的背後蘊含的這麼深厚的中華文化,不禁讓人感嘆不已呀,希望大家都可以少一絲偏見,多一絲包容和理解,張開雙臂擁抱大千世界,領略萬千風采。

讀者們,關於吃面,你有什麼想法呢?如果喜歡本文章,歡迎轉發收藏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伊說文史 的精彩文章:

螺螄粉到底有沒有螺螄?這個困擾上百年的問題,總算有答案了!
都說「當家才知鹽米貴」,你知道下一句是什麼?這才是經典

TAG:冰伊說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