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曼坦克因何在歐洲力不從心?因美軍戰術體系停留在舊思維里!
謝爾曼坦克是二戰時期美軍的主戰坦克,曾在太平洋戰場上肆虐日軍,但是在歐洲戰場上,面對德軍的重型坦克,基本上就只能是力不從心了,更是被戲稱為朗森打火機,這也是沒辦法的,謝爾曼坦克相對單薄的裝甲太容易被德軍坦克炮火擊毀。
謝爾曼坦克在二戰時期經常被拿來和蘇聯的t34做比較,其實兩者沒有可比性,設計理念使用用途不一樣,t34注重大規模坦克集群,m4注重步坦協作,很多美軍自己都認為m4就是敲碉堡掩護步兵突擊用的,對戰坦克那是殲擊車和反坦克炮的事兒,而t34則不同t34就是為了對付坦克副業掩護步兵,而蘇聯的坦殲車則是主業輔助步兵副業打坦克,而德國就更悲劇管你坦克還是坦殲碰見啥就懟啥基本不分主副。
而且美國參戰時戰術體系還停留在坦克支援步兵的舊思維里,認為裝甲目標應該由遠程或者空中火力打擊,問題是遭遇戰誰給你時間呼叫支援,虎式打謝爾曼就跟點名差不多,尤其是那個汽油發動機,一打就著,援蘇的換成柴油好了不少,但裝甲依舊紙糊。當然謝爾曼在主戰坦克對推中不行,但是可靠性和維護性方面都頗有優勢,除了推坦克,其他的任務適用性都不錯,在美軍體系中定位和蘇德不同,否則美國怎麼滴也早早換掉了。
後期 M4A3E2「巨無霸」,基於M4謝爾曼的改進型號,就是為了適應多變的戰場和應對德軍反坦克武器的威脅,刻意加厚裝甲使其具有能與德國主力坦克相抗衡的能力。車身正面裝甲厚達101mm並帶有一定的傾角,這使其抗打擊能力大大提升。相較於M4的54mm裝甲,「巨無霸」簡直就是一個小巧的HT,炮塔裝甲使得德軍基本沒有辦法擊穿,152mm的實際厚度外加一個炮盾,導致「巨無霸」炮塔等效最低處也有171mm。當然,強悍的防護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由於依舊採用M4謝爾曼的懸掛裝置和承載系統,這使得「巨無霸」的機動性變得十分糟糕,並且容易出現懸掛超負荷的現象。該車早期配備75mmM2型火炮,但是後來發現這門主炮對於德國的豹式和虎式基本無法從正面構成威脅,只有在側面才有能力擊穿前二者的裝甲。但是戰場上不會有那麼多機會給你繞後,所以美國軍方將M10「狼獾」坦克殲擊車的主炮76.2mmM1A2經過改造裝在了「巨無霸」的上面。76.2mm火炮已經具備了正面對抗虎式、豹式的能力(其AP穿甲彈具有128mm左右的穿透力,APCR脫殼穿甲彈具有171mm左右的穿透力),在之後的巷戰中,「巨無霸」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並立下了赫赫戰功。後來,「巨無霸」被美國軍方正式命名為「小飛象」。
雖然謝爾曼坦克對戰德國重型坦克不佔優勢,但要說的是,其依然是優秀的常規武器,美軍在裝甲對抗中敗在謝爾曼上,但是在整體戰爭中也成在謝爾曼上。由於謝爾曼造價低廉,生產效率高,讓美軍在攻擊德軍的有生力量以及進攻德軍陣地,掩體時大量降低傷亡。充足的伴隨火力讓步兵推進如履平地,此外謝爾曼還針對太平洋戰場複雜的作戰環境以及對抗日軍的坑道戰戰法專門製造了噴火型坦克。相比之下,軸心國士兵可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
謝爾曼這群所謂的「垃圾」,依靠著結構簡單的零部件用流水線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安照自由輪標準設計的車體提高了前往戰場的運載效率,優秀的可靠率保障了戰車的出勤率與遠程機動性,依靠以上幾點輕易形成規模最終碾壓掉了精銳的德國裝甲,勝利即是正義,這不是優秀是什麼?虎王坦克雖強,但它以無法為德國帶來最終的勝利,謝爾曼與T34雖弱,但它們卻是盟軍勝利的保障。德國在二戰中後期的思路走歪了,迫於各種原因,尤其是原材料緊缺,總想鼓搗幾件90分以上的物件把對手滅了,反觀美國和蘇聯,大量出產70分的產品,鋪天蓋地堆上來把你淹死,強迫症最後總是戰爭輸家啊!
※關寧防線是無用的?孫承宗戰略沒問題,關寧防線就是主動找揍
※垓下擁兵10萬的項羽因何不能再創奇蹟?漢軍找到克制楚軍的辦法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