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共內戰中唯一未遭殲滅的國軍

國共內戰中唯一未遭殲滅的國軍

1949年4月23日夜間南京解放。在渡江戰役中,面對解放軍咄咄逼人的氣勢,即便國民黨軍隊計劃借長江天塹確保江南地區,然而解放軍實施重點多路突擊策略,一一突破國軍防線。當時的民國行政院已於1949年1月遷往廣州辦公,此時僅總統府留守南京,最終解放軍在未經激烈戰鬥的情況下攻佔南京,並一路快速向上海、杭州等地推進。

此戰役後,國民黨陸續撤守廣州、重慶、成都後,政府各機關終於12月初遷到台北辦公。不過,就在國軍兵敗如山倒時,安葬孫中山的南京中山陵,卻有一支國軍部隊並未遭到解放軍殲滅,反而將其保留,這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呢?

孫中山於1925年3月12日在北平(今北京)逝世。國民黨依照孫的遺囑,將靈柩暫時放置北平香山(今香山公園)碧雲寺內。1926年春,開始動工建造中山陵, 1929年建成祭堂等主要建築,同年6月孫中山入葬。直到1931年才完成陵墓全部工程。孫中山從此長眠於南京紫金山上。

為了保護中山陵的安全,國民政府還專門成立了一支「中山陵拱衛大隊」,要部隊日夜護衛陵墓。1937年12月,侵華日軍攻向南京城,更曾用大炮轟擊中山陵。在中山陵第六層平台西側一尊銅鼎的外壁上,至今仍可以見到拱衛大隊留下的決心書:「與中山陵共存亡"。迨日軍攻破南京城後,共有26名拱衛隊員在中山陵英勇捐軀。1945年抗戰結束、南京光復,國民政府重新修繕了中山陵,也重新安排了中山陵拱衛大隊。

抗戰結束後隨之而來的國共內戰,1949年經過遼瀋、平津與淮海三大戰役後,解放軍的隊伍直逼長江南岸,國民黨政權搖搖欲墜。同年4月20日,國共和談破裂,翌日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向解放軍下達發起渡江戰役的作戰命令。隨後解放軍一一突破國民黨軍隊防禦,海軍第二艦隊倒戈相助,加上解放軍成功在江陰要塞策反駐軍,不花一兵一卒的代價就拿下長江鎖鑰與要塞內的重炮軍火,控制了長江江面,讓國民黨軍隊的長江防線體系完全崩潰。

1949年4月23日晚間,解放軍佔領南京。人在北平香山聽聞消息的毛澤東,隨即寫下一首《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讚頌「解放南京」這一歷史性的勝利。解放軍佔領南京後,出於對孫中山的敬仰之情,對於安葬孫中山的中山陵有眾多考慮,中共中央都對此非常重視,毛澤東以中共中央軍委的名義,親自指示攻克南京的一線部隊必須「注意保護南京的孫中山陵墓,對守陵人給予照顧。"

1949年4月24日凌晨,解放軍35軍105師315團在該團副政委劉志誠與副團長的率領下,進入南京追搜剩下的國軍。他們一路經過一江門、鼓樓、新街口,再一路沿著中山東路至中央醫院(今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門口,隨即就有偵查兵前來向他們報告,中山陵尚有一部分國民黨部隊仍未離去。劉志誠原先想立即趕往中山陵捉拿,但又想到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特別給部隊寫下「保護中山陵"的手令,於是轉而命令下屬先釐清狀況,不可隨意開槍。

而這支仍留在中山陵尚未離去的國民黨軍隊,正是中山陵的拱衛大隊。「南京解放」前夕,孫中山長子孫科向中山陵各處人員發出指示,於是拱衛大隊與中山陵行政人員仍堅守崗位,將中山陵打理得井井有條。劉志誠與其團很快意識到,拱衛大隊是一支特殊的隊伍,與國民党參加內戰的軍隊不同,他們是負責警衛中山陵,因此決定以和平談判解決此事。劉志誠與負責管理中山陵的代處長范良與拱衛大隊大隊長王全中校接觸後,雙方很快達成協議:解放軍進駐中山陵與明孝陵、靈谷寺與紫金山天文台;拱衛大隊需把槍枝彈藥造冊交給解放軍並接受改編,繼續擔任中山陵的守衛工作。劉志誠向王全表示,中山陵內所有國民黨要人的公館,解放軍都不會進駐,仍交由拱衛大隊看管,直到新的南京市政府接收。

之後的日子裡,中山陵每個哨位上的兩名值勤士兵,一個身穿解放軍服,手持鋼槍,另一位則是身穿國民黨軍服的拱衛隊員,徒手站立。國共兩黨軍隊共同站崗,一起護衛中山陵,這在國共兩黨歷史上是相當罕見的畫面。1949年8月,解放軍完成了接管和護陵任務,撤出中山陵。隨後,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山陵園管理處」,隸屬於市園林管理處。1996年,中山陵園管理處改稱「中山陵園管理局」,直屬於南京市人民政府,一直到今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兩頭受氣!晚清首富曾計劃移民美國
「三姓家奴」呂布為何能在v三國武將排第一?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