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兩國,為何能從百年世仇到好基友?
文|小河對岸
在西方歷史上,英法兩國可以稱得上是一對冤家。在中世紀時期,英法兩國就因法國王位繼承問題,而互相啃咬了一百多年(1337年-1453年),堪稱世界史上最長的戰爭。自大航海時代開啟,英法兩國又將目光瞄上海外,並先後取代了葡、西、荷等國的海上霸權地位,而進入了英法兩國的爭霸史。英法兩國的戰爭,也不僅再局限於歐陸,在北美、印度等海外殖民地區也都爆發了激烈的爭奪戰,稱得上是最早的世界大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但是,進入近代史之後,英法兩國這對世仇卻越走越近,彷彿一對好基友。克里米亞戰爭(1853年-1856年),英法兩國一起擊敗了俄國。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英法兩國一起攻打孱弱的滿清,不但攻取了北京,還一起洗劫了圓明園。而一戰與二戰,英法兩國也都始終在同一戰線。
那為何英法兩國,能從百年世仇到好基友呢?
首先,自拿破崙戰爭之後,英法兩國已基本上確立了各自的地位,承認了彼此的勢力範圍,而進入了關係緩和期。
英法兩國爭霸,拿破崙戰爭可以說是分水嶺。在拿破崙戰爭之前,英國雖擁有海上優勢,但法國的人口、疆域等各方面基數卻更大,土地也比較肥沃,農業更為發達。在綜合國力上,可以說法國要更為強大一些。但是,英國是島國,無陸上之敵,故可以全力發展海軍力量。而法國卻是海-陸混合型強國,必然要分出力量發展陸軍,以維持歐陸大國地位。因而,英法兩國可以在很長的一段時期互較長短。
在拿破崙戰爭時期,英國可以憑藉海上力量,而對法國實行海上封鎖。而法國也可以憑藉歐陸霸主地位,而對英國實行大陸封鎖。但是,自拿破崙戰爭之後,法國實力遭到削弱與限制,也暫時失去了歐陸霸主地位。此後,法國雖在拿破崙三世時期再度恢復歐陸霸主地位,但卻再也沒有能力挑戰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而英國的歷史進入了黃金時代(維多利亞時代),從此確立了英國老大、法國老二的世界政治格局,兩國關係進入了緩和期。
再則,英法兩國並沒有核心利益的衝突。英法兩國雖隔海相望,但自英法百年戰爭結束之後,英國就放棄了向歐陸經營的戰略,而將目標鎖向海外。而法國雖恢復了歐陸霸權,但英國仍能保持歐陸力量的均勢。
而在海外利益上,英國的海軍力量雖不可挑戰,但英國畢竟是人口小國,沒有足夠的人力去支配整個世界,故使得法國也有足夠的利益空間。故直到二戰之後的世界殖民體系崩解,英國與法國都始終分別是世界第一、第二殖民帝國(拉美地區早已於拿破崙戰爭之後不久,就已紛紛獨立)。
正因為英國對法國本土並無野心,而法國對英國本土安全也還構不成威脅,且兩國在海外殖民利益上都有足夠的空間,故才為英法「友好」提供了政治基礎。
第三,英法兩國主導的世界政治格局,受到了第三國的挑戰與威脅,這便是俄國與德國的崛起。自拿破崙戰爭之後,法國失落了歐陸霸權,其地位就漸漸被俄國取代。俄國勢力強勢向西推進,到處鎮壓歐洲革命,而被稱為「歐洲憲兵」。俄國是近代史上對他國領土最為貪婪的國家,最富有侵略擴張性,甚至有席捲整個亞歐大陸的態勢。從長遠看,如果不遏制俄國的擴張勢頭的話,遲到會威脅到法國與英國的本土安全。
而從短期看,俄國在黑海流域的擴張最令英法惴惴不安,一旦俄國控制了土耳其海峽,就可以進入地中海。不但直接威脅到英法兩國的地中海航線的安全,甚有可能吞併南歐、北非等地區,而真的建立斯拉夫人的羅馬帝國(沙俄以第三羅馬自居)。英國海軍雖強,陸軍卻是短板,而法國也有遏制俄國並恢復歐陸霸權的需要。出於遏制俄國在黑海流域擴張的戰略需要,英法組成了聯軍,於克里米亞半島大敗俄軍,暫時遏制住了沙俄在黑海流域擴張的態勢。
英法兩國也正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培養出了革命友誼,此後英法兩國又一起虐打了滿清,攻取了北京,並洗劫了圓明園。而在俄國的擴張勢頭被遏制住之後不久,普魯士又擊敗了法國並統一了德國並(德國成為法國的最大威脅),德國一躍成為歐洲最為強大的國家。
德國的統一與崛起,破壞了歐洲的力量均勢局面,且德國還不斷發展海軍力量,試圖重新瓜分世界,衝擊了英法兩國的海外殖民體系。由於英法兩國都面臨著德國的威脅與挑戰,故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法兩國都始終在同一戰線。
TAG:有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