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兩位大詩人一生中見過幾次面?
唐朝最偉大的兩位詩人,我不說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詩仙李白,生於萬國來朝的盛唐,是中國文學史上璀璨的明珠,他的筆墨勾勒了瑰麗夢幻、意境高遠的盛唐氣象;詩聖杜甫,生於山河破碎的中唐,是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豐碑,他的筆墨描繪了紙醉金迷、水深火熱的世俗人間。他們同是唐朝最偉大的詩人,卻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理想之路。
但大家是否又想過,這樣兩位曠世奇才,是否又在他們短暫而極富傳奇色彩的生命中有過短暫的相遇呢?如果有,他們對彼此又是怎樣的看法呢?他們是惺惺相惜、相見恨晚還是意見不合、針鋒相對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兩位偉大的詩人之間的情感糾葛——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為什麼這麼說呢?據悉,杜甫一生中寫過詩作近1400首,其中有十五首是寫給李白的;而李白現存的近1000首詩作,僅有4首是關於李白的。單從詩的數量來看,杜甫對李白的傾慕之情可見一斑。不過我們偉大的詩人李白的反應就冷淡多了。
當然了,肯定會有人發問,這難道真的就能說明李白對杜甫毫無欣賞之情嗎?筆者肯定地告訴你,並不!
李白和杜甫初次相見於天寶三年(公元744)。李白因為不願「摧眉折腰侍權貴」而被朝廷之人排擠,加上本人恃才傲物,終於得罪了唐玄宗,被「賜金放還」,終生不得再入長安;而此時的杜甫正雄心壯志在懷,想去長安博取功名。二人便在洛陽相遇,李白已是龍游淺灘,而杜甫還籍籍無名,相差了十一歲的兩人卻是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後二人結伴,同游兩宋,還路遇同是大詩人的高適,三人同游,好不欣喜。期間,杜甫便寫作《憶昔》,紀念三人同游。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李白和杜甫又相約同游齊魯,尋隱士,訪高人。天寶四年(745)冬天,李白和杜甫在魯郡東石門分手,李白寫作《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而杜甫回洛陽之後,為李白寫作《冬日有懷李白》。之後,李白又給杜甫寄去了《沙丘城下寄杜甫》。從此,兩人再沒有見過。
我們可以從這短短一段文字記敘中看到,李白和杜甫之間那種心心相惜的知交之情。
不過大家說李白「流水無意」的另外原因就是,李白之後再沒有為杜甫寫過詩作。而杜甫之後仍然寫了多首詩懷念李白。最讓人動情的便是,李白在安史之亂時加入永旺幕府,被唐肅宗判從逆之罪而流放夜郎。杜甫得知後,擔憂不已,寫作《夢李白》,其二選段如下,「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語句充分表達了對李白流放路途坎坷的擔憂。之後更是寫作《不見》,其中寫,「世人皆欲殺,我意獨憐才」,表達對李白懷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詩中蘊含的杜甫對李白的摯友深情讓人不禁潸然淚下。那麼李白面對如此真摯情感為何不回應呢?難道他真的無意於杜甫嗎?
筆者認為並不。原因有三,一是,當年相遇時,李白已經時名聲傳遍唐朝的大詩人,而杜甫尚且籍籍無名,如果李白不欣賞杜甫,恃才傲物的李白又怎會邀請一個沒什麼名氣的詩人與他同游呢?其二,山高路遠,通信不便。古時並不像現代,消息可以迅速得到達地球任何要給角落。杜甫為李白寫作這些詩作時,李白已經是顛沛流離,加上流放夜郎,杜甫寫作《不見》的次年,李白便鬱鬱而終。李白極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杜甫為他寫詩了。其三,李白生性豪放,我行我素,放浪不羈。他的個性專註自我,寄情山水,加上一生結交好友無數,中期又懷才不遇,鬱憤滿懷。可能根本沒有辦法從眾多好友中提溜出來杜甫這一號人物。
當然,杜甫的落花有意和李白的流水無情都只是筆者的玩笑話。李白和杜甫的相知一直是詩史上難得的佳話。中國的璀璨詩歌長河不僅是因為有著各個爭奇鬥豔的詩人,而且還因為詩人間能夠惺惺相惜、相互欣賞借鑒的品質。
讀者們,關於「詩人間的情感糾葛」,大家還有怎樣的看法呢?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凡哥實力接梗大碗寬面 黑粉:凡哥對不起!
※你對老頭兒「杜甫」了解多少?他忙碌的一生做了什麼?
TAG:冰伊說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