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手風琴變化萬千,指尖上演繹中外經典
小小的手風琴,卻能發出變化豐富的音色,手指與風箱的巧妙結合,讓它可以駕馭多種不同風格的樂曲。4月24日晚,上海音樂學院國際手風琴藝術中心在上海大劇院拉開了「中外經典手風琴作品巡演」的序幕,將手風琴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是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上音開放周系列演出之一。
手風琴獨奏《我為祖國守大橋》《牧民之歌》等中國近百年來的手風琴經典在舞台上一一被演繹,巴揚獨奏《春之歌》、巴揚三重奏《霍拉舞曲》等外國手風琴經典也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作曲家奧爾加·奇斯托希娜為巴揚與馬林巴而作的《中俄主題音樂幻想曲》,當晚在大劇院進行了亞洲首演。
張旭儒、蘇瀟兩位作曲家為手風琴創作的新作也在這場音樂會上上演了。張旭儒的《風樂》選用了流傳在絲綢之路上的木卡姆音樂材料編創而成,以罕見的手風琴大樂隊編織。20位演奏者同台齊奏20台巴揚(手風琴的一種),分飾20個聲部。演奏里有18位學生、2位老師,來自俄羅斯拉赫瑪尼諾夫國立音樂學院的教授尤里·希什金負責第二聲部。這是張旭儒將手風琴「樂隊化」的一次嘗試,充分展現了手風琴豐富的音色和多變的風格,及其仍有待挖掘的發展空間和可塑性。
青年作曲家蘇瀟創作了巴揚、笙與爵士小樂隊合奏《和樂飛揚》。「和」意為笙,是中國最古老的簧管樂器,早在18世紀,笙就被義大利傳教士傳入歐洲,這才有了包括手風琴在內的簧制樂器。蘇瀟說,作品取笙與巴揚之名,就是為了讓這兩件跨越千年的簧制樂器碰撞出新的火花,奏響新時代的和諧之音。
上音現代器樂與打擊樂系學生張馨雲,將歌劇《卡門》里的經典片段,改編成了巴揚與管弦小樂隊選段。波蘭肖邦音樂學院院長克勞迪斯·巴蘭亦偕夫人賈斯蒂娜·巴蘭到場獻演了巴揚與小提琴《偉大的探戈》,一人奏巴揚,一人拉小提琴,兩人將阿根廷作曲家皮亞佐拉的這首曲子演繹得如痴如狂。
上海音樂學院國際手風琴藝術中心成立於2018年11月。藝術中心以上音手風琴專業學科團隊為班底,志在打造中國手風琴人才高地,推動手風琴教材的整合編寫、文獻歷史的學術研究,創建以原創手風琴音樂為核心的創作與研究基地。作為上海音樂學院國際手風琴藝術中心的客座教授,尤里·希什金、克勞迪斯·巴蘭等世界知名的手風琴演奏家,也會定期來上音授課,並舉行藝術交流和普及。
上海之後,「中外經典手風琴作品巡演」將在北京等6座城市進行,每一場演出都將邀請上海音樂學院國際手風琴藝術中心的中外教授團隊共同參演。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