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夢工廠」韓娛圈驚變不斷,尚在萌芽期的本土偶像工業何以為鑒?
近來,「李勝利事件」的不斷發酵讓韓國娛樂圈經歷了一次大型「地震」,不論是經濟、聲譽還是公眾信任都面臨著巨大的危機,讓「韓流偶像」這個詞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反觀中國,2018年《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兩檔網路選秀綜藝的爆火,讓蔡徐坤和楊超越一夜成為了頂流偶像,也讓這一年有了「偶像元年」的title,可以說一時間所有人都對國內偶像市場充滿著希冀。
然而,2019年陸續面世的三檔選秀綜藝卻都未能再次重現全民熱議的盛況。所謂的「偶像元年」似乎還未走遠,就已經要「夭折」在半路,給一擁而上的平台、資本、和經紀公司兜頭澆了一盆涼水。
可以說,不論是中國還是韓國的偶像市場,都有著發展程度不同所面臨的不同坎坷。那麼,與韓國成熟的「工業化造星」相比,我們究竟處在一個怎樣的階段?結合近年來韓國偶像的發展現狀,又有哪些「坑」需要提前注意避開?
過度「工業化」帶來光鮮背後的「陰暗面」
由於主人公是韓國頂流男團BIGBANG成員並牽涉人物甚廣,「勝利門」自發生之後的一系列爆料不斷震撼著粉絲和大眾的神經,也讓圍觀群眾窺見了韓國偶像工業模式光鮮背後隱藏的暗面。
一直以來,韓國偶像產業最大的特點就是「標準工業化造星」,經濟公司把控了從選拔到培養到變現的專業化、規範化流程,讓藝人們有了流水線生產一般的可複製性。但這種工業化下強大的包裝能力卻在一定程度上讓偶像們的外在與真實性格越來越割裂。在幾乎同質化的鮮亮外殼下,我們難以窺見內里靈魂的色彩,無論是朴有天還是李勝利,未暴露出本性之前都是粉絲心目中積極上進,溫和禮貌的「優質偶像」,所以他們人設崩塌的時候才會讓大眾如此的震驚。
在韓國的「練習生」體制下,藝人思想尚未至成熟階段就已經進入經濟公司進行訓練,朴有天、李勝利、鄭俊英不外乎如此。那麼經紀公司本應該承擔代替家庭與學校對他們進行素質教育的責任。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韓國經紀公司更多的是對偶像的外在行為作出要求,比如接人待物的禮貌、親切。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他們因行為舉止失當陷入輿論爭議、被公眾diss,但卻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本上培養藝人正確的三觀和良好的價值體系,從而造成了李勝利這種「以身試法」的人出現。
另外,作為工業化「產品」,韓國偶像一般都會具備「速成周期短」、「可替代」這兩個特點,這意味著他們的生命力非常有限,韓娛圈也素有「七年魔咒」之說。眾所周知,韓國經濟公司掌握著絕對話語權,它們要付出時間與資本把一個個「璞玉」打造成具有市場價值的商品,自然也會把控所有環節,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拚命榨取藝人的價值。這也就導致了公司與藝人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七年」其實是大部分韓國經紀公司設定的合約時間,在合約到期之後,藝人們與經紀公司的續約條件能否談攏、與經紀公司的意見分歧能否解決等變數實在太多,大部分只能以解散告終。經濟公司則會順勢推出更「鮮嫩」的新團體佔領市場,例如偶像工業「巨頭」SM旗下流水的男團們:從H.O.T到東方神起再到SUPER JUNIOR、EXO,一代代新人換舊人,沒有人能夠永遠留在人氣巔峰。
在這種壓力之下,偶像藝人很難保持一個健康、平和的心態,不產生強烈的危機感:李勝利執著於以觸犯法律的「副業」賺錢,CNBLUE的李宗泫、FTISLAND的崔鍾勛也被都被卷進這次事件中,接連被爆出有侮辱女性的言論與行為,朴有天更是剛剛被警方證實吸毒,令網友們群情激憤。除此之外,2017年末,當紅男團SHINee的成員金鐘鉉因為罹患抑鬱症最終自殺身亡。解約、醜聞、犯罪、抑鬱,成為了漂浮在「韓國偶像」這四個字上空揮之不去的陰雲。
這種現狀對於目前階段正在形成自己偶像培養體系的中國來說,很值得引以為鑒。畢竟對於偶像而言,除了需要具備一定的實力,「人格魅力」也是核心競爭力一部分,技術能力建設和完整人格建設本就應該並駕齊驅。
國內偶像市場艱難「萌芽」
產業鏈未形成、藝人練習短、內容輸出難
與韓國的成熟相比,國內的偶像工業目前顯然還處於不完備的初期發展階段。去年兩檔網路選秀綜藝引發「萬人空巷」之後,同類節目接連出現,不論是經濟公司還是視頻網站大家都鉚著勁的想打造出下一個「蔡徐坤」,然而這種「一夜成名」的美夢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實現,反到是國內偶像市場問題叢生。
一、空有流量,內容缺失。從目前看來,去年推出的偶像男團並沒有產出能讓人記住的「出圈作品」,這使得他們面對的受眾基礎仍舊是粉絲圈層,大眾認可度很有限。更有如蔡徐坤這種由於作品匹配不上人氣而被自己的「流量」反噬,引發了其與圈層社區的激烈對抗,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並且,由於國內長期缺乏本土唱跳偶像,偶像產業中很多必須的工種配置都還是空白一片,導致很多想法難以落到實處,例如,能為獨立歌手製作出優質作品的製作人不一定就能製作出適合偶像團體的音樂。內容輸出成為了現階段偶像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
二、產業鏈還未形成,無法消化產品。韓國的音樂市場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成熟,受眾已經習慣了版權付費模式,歌手打歌的平台也非常豐富,整體活躍度非常高。反觀國內的音樂市場則是青黃不接,受眾也沒有形成消費舞台的習慣,去年出現的兩檔打歌節目都未掀起什麼「水花」就草草收場。在這樣的現狀下,即便是唱跳能力有優勢的偶像也沒有能讓其大放異彩的舞台。所以大部分藝人選秀結束後只能被各類綜藝節目所消化,要麼就抓住機會,迅速向資源更多的演員行業轉型。
三、經紀公司缺乏規劃,解約事件頻出雪上加霜。縱觀今年的幾檔節目,選手實力參差不齊,真正具備偶像素質的可以說寥寥無幾。相比韓國練習生動輒多年的練習時間,國內練習幾個月各方面都未「成熟」就迫不及待參加綜藝面向大眾的藝人比比皆是。一方面,大部分國內經濟公司其實並無培養偶像所需的配套軟實力與硬實力儲備,明顯缺乏規劃和方案,浮躁之下根本無心促成藝人事業長線發展,只知道迅速入局獲取人氣,以便收割商業紅利。另一方面,由於國內娛樂資源豐富,藝人輕易就可以接觸到很多項目,這讓不少人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不願被經紀公司所控制而選擇單飛。例如,麥銳娛樂、香蕉娛樂這樣的偶像廠牌今年都爆出了解約事件。其實,在偶像起步階段正是需要經紀公司以資本澆灌,積蓄能量的時間,但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經紀公司很難下決心花三五年的時間去培養一個人,因為到最後很可能以解約告終。這對還處於萌芽期的國內偶像市場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其實中國的偶像市場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受眾基數龐大,有著極高的開發潛力。目前來看,市場上的偶像仍舊是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但國內的偶像工業如今正站在一個成型的風口,還需要進場的各方共同的一步步建立起模式與規則,從而推動整個市場的良性循環。同時,我們也要探索並尋找與韓國不同的差異化方向,建立自己本土化的偶像標準和發展方式。比如,國內的經濟公司如果出於商業壓力無法做到對練習生進行充分的訓練培養,也無法拿出一套完備的工業化包裝體系,那麼經濟公司在選擇練習生的時候就要注意選擇一些本來綜合素質就很出眾的人才來儲備。同時也不要忘記對旗下藝人的人品進行不間斷的引導與考察,規避出現與韓國偶像相類似的問題。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4分,如何用現實的「惡」打動人心?
※魏千翔:探索的腳步不會停,演員的道路沒有盡頭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