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沖泡白茶經常會踩的六個坑,瞧瞧看,你踩中了幾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凡想要成功,在這之前,總要經歷過幾次失敗,為成功積累經驗。
但是,並非每一場失敗,都是有必要經歷的。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以銅為鏡正衣冠,以史為鏡知興替,以人為鏡明得失。
有的時候,學習他人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一個人減少失敗的次數,甚至一次成功。
做事是如此,喝茶同樣是如此。
這幾天剛下了太姥山,轉頭又被一個茶友請去喝茶。
這位茶友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新手,以前從來不喝茶的,最近倒是被白茶吸引,對白茶爆發了無限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
剛進門的時候,一切看著都挺似模似樣的,看得出這位茶友的確是下過功夫的。
只可惜等到真正開始泡茶的時候,這位茶友的問題就完全暴露出來了,一看就是新手泡茶——雖然這位茶友找來的的確是一泡難得的好茶,但是由於這位茶友沖泡時手法的問題,導致最終呈現到面前的茶湯,茶香沉鬱,滋味也十分平淡。
可見,新手泡茶,會跳諸多的坑。
當把這些坑都跳完,新手,自然就成為了老司機。
《2》
【新手沖泡白茶易踩的六大坑之一:沖泡的茶具不對】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具,在白茶的沖泡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有些茶友,在選用茶具時,常常喜歡按照自己的心意來,而非選擇符合白茶本身性質的。
尤其是紫砂壺這樣一種茶具,常常會出現在白茶的沖泡之中。
紫砂壺,古樸,大方,有韻味,再加上本身具有的雙重氣孔結構,因此在沖泡紅茶,普洱時,常常會出現「1 1>2」的修飾效果,也給茶友留下了「紫砂壺沖泡任何茶品都很好」的印象。
出於這種常規的思想,許多新手茶友在沖泡白茶時,下意識就會想到用紫砂壺沖泡。
但是白茶本身的滋味,是十分淡雅鮮爽的,若用紫砂壺沖泡,不僅無法起到修飾茶湯的作用,反會因為紫砂壺的雙重氣孔結構,導致茶香與滋味都被紫砂壺所吸收,沖泡出來的白茶滋味平平。
再加上紫砂壺壺口較小,出水時是一種柱狀出水,速度很慢,大量的茶湯就會殘留在壺中與茶葉長時間接觸,形成悶泡。
因此,利用紫砂壺沖泡出來的白茶,往往無法體現白茶最本真的滋味,而紫砂壺,也並不適合沖泡白茶。
【新手沖泡白茶易踩的六大坑之二:沖泡白茶,茶具擺放有問題】
在溫杯之後,茶友就要向蓋碗中投入合適的茶量。
白茶分為散茶和餅茶兩種,散茶要取,餅茶要撬。但是在取茶,撬茶的時候,茶友往往會出現手忙腳亂的現象。
出現這種情況,往往都是茶具擺放出現了問題。
有些茶友喜歡將要喝的白茶放在一邊,而蓋碗和電子秤放在另一邊。在投茶的時候,就需要將白茶從一邊,挪到另一邊。
若是發現投茶量不夠,還要再來一次。
在這段時間中,白茶就一直暴露在燈光和空氣之中。
等到茶友終於投入適量的茶,又突然想起茶餅還沒包好,又立刻手忙腳亂去包茶餅……
這麼一套動作下來,不僅泡茶的茶友累,便是請來喝茶的茶友,都覺得有些累,更不用說那些無辜的白茶,就這麼大大咧咧地暴露在空氣之中,想來它們,也覺得無比的心累。
在這樣的一套動作之中,茶友的動作一不小心,很容易觸碰到茶席上其他的茶具。若只是倒了也罷了,若是摔了,對茶友來說著實是一種驚嚇。
同時,取茶之後剩餘的白茶,沒有及時包裝好,就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長此以往,就容易受潮。
因此,新手茶友在沖泡白茶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確定茶具應該如何擺放,以免因為茶具擺放不對,在沖泡時,變的手忙腳亂。
【新手沖泡白茶易踩的六大坑之三:沖泡白茶的水溫不對】
白茶圈關於沖泡白茶的水溫,流傳著兩種說法,一種叫做「好茶不怕燙,白茶要用100℃的水沖泡」,一種叫做「白茶嬌嫩只能用85℃的水沖泡」。
那麼,到底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
正確的說法,當然是第一種,但是現在的不少茶友,卻將第二種奉為圭臬。
85℃的水,是完全不能夠沖泡出白茶最清鮮的滋味的。
真正的優質白茶,生於高山之上,優越的天氣狀況以及地理條件賦予了高山白茶肥嫩的葉片以及豐密的白毫。
若是用85℃的水沖泡白茶,完全無法突破白毫的阻攔,因此茶友往往會發現沖泡過後,茶湯上會有許多葉片漂浮,這就是葉片沒有被浸潤的表現。
熱水不能突破白毫的阻攔,無法與葉片接觸,葉片之中的營養物質無法釋放到茶湯之中,那麼最終呈現的茶湯,無論是滋味和茶香,自然都是平平。
【新手沖泡白茶易踩的六大坑之四:注水的方式有問題】
注水,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影響茶湯的滋味。
常見的新手注水,往往有兩處錯誤,第一處:定點注水;第二處:懸壺高沖。
定點注水,即將注水點,定在一處。
這樣的做法,很難令蓋碗之中所有的白茶,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沸水,並釋放出營養物質。
同時,為了保證快出湯,在注水時的水量是很大的,而定點注水,周邊的葉片都未被浸潤,伴隨著茶湯的注入,葉片就會漂浮在蓋碗表面,為後期出水增加困難。
而懸壺高沖,茶湯會從高處落入蓋碗之中,水與葉片接觸時的衝擊力,就會導致水花四濺,水向外濺出,打濕茶席,影響喝茶的心情。若是不小心,甚至會造成燙傷等不良後果。
因此,在沖泡白茶時,一定要注意注水的方式,定點注水和懸壺高沖,都是不適合的沖泡手法。
【新手沖泡白茶易踩的六大坑之五:出水時開蓋角度有問題】
用蓋碗沖泡白茶,在出水時不免需要考慮一個問題——開蓋的角度,應該是多少。
有的茶友,對於這個問題並不在意,覺得只要能出水就好。因此在出水時,開蓋的角度不是過大就是過小,而這,又導致了兩個問題。
開蓋角度過小,碗蓋和碗璧之間的縫隙就小,蓋碗之中的茶湯很難從縫隙中快速且大量的流出,一來,會導致茶湯向蓋碗兩邊堆積,容易燙手,二來,出水慢,茶湯與葉片長時間接觸,會形成悶泡,影響茶湯的滋味。
但是開蓋的角度過大,也不是一件好事。
角度過大,碗蓋和碗璧之間的縫隙就大,在出水時速度雖然快,但是會有許多茶碎葉伴隨著茶湯一同落入公道杯之中,影響茶友的品鑒體驗。
想要正確出水,開蓋的角度,一定要注意,不可過大,同樣不可過小。
【新手沖泡白茶易踩的六大坑之六:茶湯沒有瀝干】
在出水時,許多茶友都會犯的一個問題,還有一點,那就是茶湯沒有瀝干。
有的茶友在出水時,眼看蓋碗之中已經沒有茶湯流出,誤以為茶湯已經瀝干,但實際上,蓋碗之中很有可能還有茶湯殘留。
在沖泡白茶,尤其是壽眉時,由於葉片較大,偶爾會將縫隙堵住,導致蓋碗之中剩餘的茶湯很難流出。
而這一點茶湯殘留在蓋碗之中,與碗底的白茶長時間接觸,就會形成悶泡。
葉片之中的咖啡鹼與氨基酸大量流入茶湯中,而這一點茶湯又與下一泡茶湯融合,那麼下一泡茶湯就會變得又苦又澀。
若是茶友的茶湯一直都沒有瀝干,這一點苦澀滋味就會不斷持續,每一泡都如此。
《3》
既然新手沖泡白茶,有如此多的問題,那麼這些問題,又應該如何避免呢?
咱們分門別類,一點一點來說。
第一、茶具,沖泡白茶的茶具,最好的選擇就是白瓷蓋碗。
白瓷蓋碗上富有一層釉質,因此在沖泡白茶時不奪香,不吸味,能夠很好地體現白茶的本真滋味,而釉質的存在,也使沖洗更為方便,
同時,白瓷蓋碗的出水,是一種瀑狀出水,符合白茶快出水的要求,避免悶泡導致茶湯苦澀。
第二、對於茶具的擺放,主要的兩個要求,就是整潔,以及順手。
整潔,看著美觀大方,入目更舒適。
而順手,則是方便茶友取茶投茶,同時也能在取茶之後迅速將剩餘的白茶再次包裝好,避免白茶長時間與空氣接觸導致受潮。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剩餘的白茶在包裝好之後,不要放置在水壺旁,避免燒水時的水汽落入白茶之上,導致受潮情況的出現。
第三、沖泡白茶的水溫,必須達到100℃。
這樣的高溫,才能夠突破葉片之外白毫的阻攔,將葉片完全浸潤,在短時間之內,使葉片釋放出足夠的營養物質,而茶湯之中,氨基酸,咖啡鹼以及茶多酚三者的比例達到平衡,從而出現一泡清鮮,香淳,純粹的茶湯。
第四、關於注水,在前幾泡時,一定要選擇環壁注水。
環壁注水,注水時沸水從碗壁以繞圈的方式,逐步繞向蓋碗中心,使每一片葉片都能夠經受沸水的滋潤,增大葉片與茶湯的接觸面積。
這樣一來,葉片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被茶湯快速浸潤,使其中的營養物質更快釋放到茶湯之中,避免出現前幾沖茶湯寡淡的情況。
而注水時的高度,宜低不宜高,避免沸水向外飛濺,也減小了沸水對於葉片的衝擊力。
第五、開蓋角度,最好為45°。
這個角度,一方面能夠使茶湯出水更快;另一方面,也能夠最大限度地阻攔碎茶葉伴隨茶湯一起,流入公道杯之中,影響品茶的體驗。
最後,在瀝水最後一刻,要翻轉手腕,將蓋碗翻轉120°,懸停一秒。這樣能夠使茶湯出的更加乾淨。
若是覺得蓋碗之中還有茶湯殘留,可以將蓋碗放回,以杯蓋將葉片稍稍回刮一下,避免葉片堵塞縫隙。
這時候再一次翻轉蓋碗,殘留的茶湯便能從中順利流出了。
《4》
做事情,失敗,是常有的事情。
但有些分明能夠避免的錯誤,卻因為做事之前沒有做好準備,而犯了,這樣的失敗,不僅浪費了資源,更叫人難以接受。
白茶,雖然根據茶香與滋味的不同,只分為了三類,但是,即便是同一類的茶品,由於採摘時間和年份的不同,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滋味。
因此,茶友手中的每一泡優質白茶,都是不可再生的,喝完了,就沒有了。
對待這樣的白茶,茶友更應該細心謹慎,在沖泡時提前做好功課,避免浪費手中的這些好白茶。
半榻夢剛回,活火初煎新澗水;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楊落花風。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買茶時,如何鑒別茶葉的優劣?請留意外觀、香氣、滋味三個方面!
※喝白毫銀針,若是您覺得滋味淡,不妨從以下四個方面,找找原因!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