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你認識你自己嗎?

你認識你自己嗎?

從信念出發,重新思考心理主義的合理性,一方面有助於澄清心理主義和反心理主義的立場與思想觀點,另一方面可以較為客觀地構建心理主義全貌。

原文 :《重新思考心理主義的合理性》

作者 |上海大學哲學系講師 曹青春

圖片 |網路

一般地,心理主義是把主體的心理經驗當作唯一或基本的對象的哲學傾向,它出現於19世紀七十年代。20世紀之後,形成了對心理主義狹義與廣義兩個視角的解讀。從狹義上看,很多學者把心理學當作邏輯學的基礎,持這種觀點的有穆勒父子、漢密爾頓、托馬斯·里德等,他們也被稱為邏輯心理主義者,流行於英國。從廣義來看,心理主義則是指,把任何研究對象從心理學方面進行解釋的「心理主義化」的傾向,持這種觀點的有弗里斯、貝內克、布倫塔諾、馮特等,流行於德國。

穆勒的邏輯心理主義

無論從哪個視角解讀心理主義,它都是當時西方哲學中「認識論轉向」和心理學作為領先科學這兩個現象的產物。由於穆勒第一次把心理學觀念應用到邏輯之中,強調心理學對於邏輯的基礎性作用,循此思路,在其對《漢密爾頓哲學考察》一書中詳細闡述了二者的關聯,因此穆勒成為邏輯心理主義的代表人物。

穆勒從技藝與科學兩個層面表達了邏輯學與心理學研究對象的不同,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邏輯學是研究思想有效性的特殊科學,心理學則是研究思想本身的一般科學,因此作為技藝的邏輯學與心理學不同,而作為科學的邏輯學則是心理學的一個部分。這裡要注意到技藝與科學之間的關係,因為它對於理解穆勒如何看待邏輯學與心理學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這往往是穆勒邏輯心理主義觀點的聚焦之處。穆勒覺得在科學的邏輯學層面,邏輯學與心理學關係緊密。而作為技藝的邏輯學則與心理學無關。因此,這就為從穆勒信念思想的社會化等維度探討心理主義提供了方向指引,指明信念作為社交附屬品的一部分,是集體心智的體現,它會對社交媒介和信念群體發生作用與影響。這樣就能較為客觀地評價與看待穆勒邏輯心理主義思想特質,及其在他所處時代的合理之處。即使有弗雷格和胡塞爾對心理主義,特別是穆勒邏輯心理主義的猛烈抨擊,也不能完全隔絕很多邏輯學家接納穆勒邏輯心理主義的事實。一個表現是,自穆勒以後的邏輯學著作,都不免帶有認識論、方法理論和心理學特徵。

反觀心理主義的一個重要維度

歷史上兩個思想流派之間的爭論也是異常猛烈,但是需要指出這場爭論的局限性體現在:第一,從邏輯學與心理學之間的隸屬關係,探討心理主義在邏輯中的地位、作用與意義;第二,從邏輯體系、邏輯研究主題與邏輯規則層面展開討論,闡釋邏輯學與心理學之間的異同。而我們的思考是,以上兩個層面的討論,還不能完整地呈現心理主義,特別是穆勒心理主義全貌,也不能充分揭示心理主義在19世紀出現的深層原因,問題在於他們忽略了一個思考心理主義合理性的重要維度,那就是要結合信念理論反觀心理主義。

心靈哲學中對於信念的處理有三個方面的集中體現:第一,從穆勒的政治、社會、宗教信念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出發,看待穆勒的信念思想,同時結合穆勒對個體性(individuality)的探討關注信念的適用性;第二,把信念當作人類在智識生活與實踐生活中的產物對待;第三,把信念當作「運作/operation」與「行動/act」看待,把它作為社會群體的某種存在(being)。這三方面的體現,突破了僅是在認識對象層面上思考信念,而是擴展至社會生活中思考信念。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當我們提出:第一,什麼時候能確證一個信念?儘管這個信念可能有悖於政治、宗教與道德觀;第二,應當禁止哪類信念?第三,哪一類有道德的信念是人們行動的依據?儘管這類信念承認人類認知的可錯性。這就意味著信念來自社會生活,也能據此初步判定信念起源於生活。據此可以判斷,雖然穆勒的信念思想受到休謨、詹姆士·穆勒、貝恩信念思想的影響,但他實際上跳出了認識對象、邏輯體系範圍構建信念,即穆勒已經部分地脫離了傳統經驗主義路徑,從政治、社會、宗教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將信念置於社會生活中,形成了較為自洽的信念思想體系。

跳出心理主義與反心理主義的對立

從邏輯哲學層面看,心理主義與反心理主義之間的爭論並沒有隨著認知轉向的發生而徹底停止,信念邏輯思想從邏輯理論與技術範式兩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為心理主義的合法性提供辯護,但也遭到了很多學者的批判與質疑,沒有完全使得它在面對經典邏輯時具有合法性。但是邏輯的認知轉向與發展,為邏輯學與心理學、認知科學、自然科學之間的內在關聯提供了引人深思的新路徑。

從方法論層面上來看,歷史上以弗雷格和胡塞爾擎起的反心理主義大旗佔據了他們那個時代理論的制高點,但是其背後所折射出來的是:對比科學歸納方法,演繹有效的方法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是演繹邏輯發展至今的純粹性不能涵蓋一切,它對於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公共信念的構建、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問題不能有效應對,還是要回到科學歸納方法層面,經驗地看待以及處理這些問題。不過,也不能僅僅停留於此,強調歸納科學的復興,簡單地闡述心理主義與反心理主義、科學歸納與演繹有效的勝負問題,而是要進一步擴展思路,與其說歸納與演繹的勝負,不如說歸納與演繹的有限性,實際是人/主體的有限性的某種體現。

歷史上心理主義與反心理主義的相互指責,實際上是沒有全方位地理解對方思想的全貌,產生某種誤解所導致的。因此,從信念維度出發,為心理主義辯護,有其可取之處,也想表明以穆勒為代表的邏輯心理主義,在其所處時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合理性體現在應從多角度關注信念,即關注人/主體特性在社會生活中多個層面的展現,跳出心理主義與反心理主義非此即彼的對立狀態,客觀看待彼此的局限性,理解主體/人的有限性的前提下,關注人/主體自身。

(本文繫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課題「邏輯心理主義及其信念修正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批准號為2018BZX003)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54期第5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偉大的文明,不是死於「他殺」,竟然是「自殺」!
我是一個書生,一輩子只幹了三件事……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