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出了五服不是親戚」?3分鐘讀懂儒家五服制度
五服,顧名思義,就是五種不同等級的衣服,這實際上是一種喪葬制度,或者說喪服制度。親人有親有疏,用五種不同的喪服來悼念不同親疏的親人,就是五服制度。五服制度是儒家禮法的一種具體化。
五服的五種衣服都是麻布衣服,但是五種麻布衣服又都有區別。這五種衣服對應五個不同的等級,它們分別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斬衰中的「衰」其實念「摧」,齊衰二字也不念「齊摧」而念作「資摧」,大功也被稱為「大紅」,小功也被稱為「上紅」。
這五服有什麼區別呢?簡單來說一共有三點,首先是它們所使用的不了不一樣,然後是它們的做工不一樣,最後是穿著它們的時間長短不同。
雖然喪服都是麻布的,但是麻布也有很多種,有生麻布,熟麻布,粗麻布和細麻布。斬衰就是生的粗麻布,而且它在裁縫的時候也不能用剪刀剪,需要用刀子斬斷,所以叫斬衰。斬成稀稀拉拉的,就像被磨壞了的牛仔褲一樣的,而且還不許縫邊。斬衰是五服的最高等級,是和死者最親近的人穿的,用來表示最深切的悲痛。
齊衰以下都是熟麻布,但是依次下去麻布越來越細,緦麻本身就是細麻布的意思,古人的邏輯是,穿的越差表示越悲傷,而且這些衣服在縫製的時候不是斬,而是用剪刀剪,同時允許縫邊。
斬衰等級最高,服斬衰的一共有4種人,子為父,臣為君,妻子為丈夫,還有一種最為特殊,是父親為嫡長子,一般來說兒子死了,父親是不用服斬衰的,因為父尊子卑,但是嫡長子是一種例外,可見古人對嫡長子的重視程度。斬衰服喪三年,實際上穿25個月,也就是2年零一個月,古人的三年是有水分的。
如果母親去世(前提是父親已經去世),兒子需服齊衰三年,妻子去世,丈夫齊衰一年,爺爺奶奶去世,孫輩齊衰5個月,姥姥姥爺去世,外孫輩齊衰3個月。可見,在五服的每個等級中,也有方法辨別親疏,這個方法就是時間。
大功為堂兄弟姐妹,已嫁的姐妹,已嫁的姑姑,丈夫的爺爺奶奶穿,都是九個月。小功為姥姥姥爺、舅舅、姨媽穿,時間是5個月。緦麻為高祖父母、岳父母,外甥,外孫,女婿穿,時間是三個月。
出了五服不是親戚,就是不必穿五服中任何一種的人,就不是親戚,需要注意的是,一個人可以同時是孫子和爺爺,爺爺不必為孫子穿,但是孫子要為爺爺穿,所以他們還是五服之內。這便是最初的儒家五服制度,後來這種制度還有發展和完善,有一些不同,但是基本結構還是一樣的。
※陳寅恪晚年為何窮經皓首10年寫一個煙花女子?錢穆:浪擲才華!
※拋開學術思想,只說個人性格,諸子百家中誰最適合做朋友?
TAG:麻辣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