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不低於7分但當年票房慘淡的六部武俠片,93年就有4部
要說華語電影最有代表性的片種是什麼,相信大多數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武俠電影。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武俠片就已經有了大體的雛形,但說要將其推向巔峰的,無疑是活躍在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人。這一時期香港影壇曾湧現過不少被後人奉作經典的武俠名作,它們中有的曾經票房大賣,當然相應的便會有票房慘淡之作,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那麼這其中有哪些如今口碑不俗,但當年卻遭遇過票房撲街窘境的武俠電影呢?一起來瞅瞅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1.《東邪西毒》(1994)
豆瓣評分:8.6
無論《東邪西毒》多麼晦澀難懂,但恐怕很少會有人去質疑它在香港武俠電影史上的經典地位。它套用了《射鵰英雄傳》的外殼在顛覆著傳統的武俠電影文化,並以不同人物,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敘事進程,點出了一個關於「孤獨」和「尋找」的主題,而影片中所使用的電影語言,包括鏡頭和構圖等等,都可算是同類電影里的範本級別。
然而導演王家衛帶著一眾巨星折騰了一年的本片,當年在香港公時僅拿到900多萬港幣的票房,以致投資無法回本。而為之緊急救場的《東成西就》則票房口碑雙豐收。當然用票房來衡量這部《東邪西毒》會顯得有些可笑,因為任何一部文藝片的藝術價值都需要通過時間來檢驗,而本片正是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後才更加熠熠生輝。
2.《刀》(1995)
豆瓣評分:8.0
九十年代徐克的武俠電影大多華麗浪漫,打戲也顯得洒脫而飄逸,然而在1995年,他卻突然推出了一部風格灰暗冷峻,打鬥寫實殘酷的《刀》。不管徐克電影中的江湖是充滿了豪情義氣,或是像本片一樣只剩下了弱肉強食的野蠻規則,都無不讓人心馳神往,只不過到了這裡,主角定安殘缺的人生取代了傳統的俠義,但它也是江湖的另一面。
或許是由於此前徐克的豪情武俠片太過深入人心,所以當他想做出新的嘗試和突破時,觀眾必然無法適應他的轉變,因此本片當時的受認可度並不算高。1995年,這部《刀》最後取得的票房收入僅330萬港幣,對比當年票房冠軍之作《紅番區》的5千7百萬,差別簡直一個地下一個天上,所幸的是這部電影后來並沒有被埋沒於泥沙之中。
3.《一刀傾城》(1993)
豆瓣評分:7.7
徐克版《黃飛鴻》的成功,曾在香港影壇掀起了一股爭拍清裝功夫片的熱潮,《一刀傾城》就是其中一部。它以清末戊戌變法時期作為故事背景,並借大刀王五、譚嗣同和袁世凱三人的視角重新審視了這段歷史。相信很多人看完本片後都會和筆者一樣有相同的感受:其體現出的家國大義令人熱血澎湃不說,台詞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但可惜的是,本片雖由洪金寶坐陣執導,但整體的賣相卻並不好。在1993年古裝武俠片扎堆的年份,其主演狄龍、楊凡和趙長軍等等,票房號召力並不算強,再加上類型重複,因此被淹沒在大潮中在所難免。據說其1800萬的投資費用是導演羅維砸下的棺材本,結果其198萬港幣的最終票房弄得羅維叫苦不迭。
4.《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1993)
豆瓣評分:7.5
本片是徐克版《黃飛鴻》的前傳式作品,主要描寫了青年黃麒英與俠盜鐵猴子一路行俠仗義,最後打敗了衍空以及其惡僧爪牙的故事,儘管其情節並不算太過出彩,但袁和平為之設計的武打動作依舊乾淨利落、暴烈刺激,讓人大飽眼福。不論是甄子丹使出的無影腳,于榮光的輕功展示還是壓軸的木樁大戰,絕對值得大書特書。
本片票房慘淡的原因,與《一刀傾城》十分類似,都是那一年所謂的「頂級古裝片」的陪襯。雖然該片在香港本土只收穫了680多萬港幣的票房,但7年之後它在北美上映時卻極受歡迎,票房更超過千萬,這也引導著世人以不一樣的目光重新去審視這部曾被淹沒於世的佳作,而袁和平也曾公開表示本片是他拍過最滿意的一部功夫片。
5.《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1993)
豆瓣評分:7.5
本片是一部陣容鼎盛的武俠電影,儘管王晶對金庸原著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編,但這種改編卻恰到好處,一方面保證了敘事節奏的明快,另一方面也豐富了其娛樂性,其中被人津津樂道的橋段有很多,譬如張無忌與高僧圓音在光明頂上的大戰,趙敏對張無忌的回眸一笑以及大都再見的約定等等,均成為了一代人難忘的記憶。
然而趙敏與張無忌的約定卻並沒有「兌現」——該片上映時(1993年)正逢香港電影武俠大年,在《唐伯虎點秋香》、《方世玉》以及《黃飛鴻3》的猛烈攻勢下,本片投入了近5千萬港幣的製作費卻僅收1千多萬港幣回報,以致續集難以為繼,也令王晶心情沮喪。不過網友們對本片的熱捧,又給王晶打了一針籌備續集的強心劑。
6.《新仙鶴神針》(1993)
豆瓣評分:7.0
這部由陳木勝執導,根據武俠小說家卧龍生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仙俠片,在當時香港眾多的同類型電影中絕對算得上是別具一格。片中憨態可掬,機靈滑稽的馬君武(梁朝偉飾),以駕鶴高飛、仙風道骨形象示人的白雲飛(梅艷芳飾),美艷動人的藍小蝶(關之琳飾)等等,無不給武俠片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片在服裝道具、美術布景和武打設計方面,都花費了不少心思,最終呈現出的畫面頗具美感,飄逸靈動,而娛樂元素的安插也是恰到好處,使影片做到了「張中有馳,動靜相宜」。同時,影片還借武林大會的眾生相諷刺和調侃了江湖世界的虛偽,使之脫離了純娛樂片的空洞和膚淺。而本片1993年在香港上映後,票房也僅有800多萬港幣,與《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和《黃飛鴻之鐵馬騮》構成了難兄難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