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教會你!不用吼不用叫!讓寶寶聽你話!
分食物
沒吃早餐出門,妞拿片麵包我拿塊餅乾先墊墊肚子。但是剛一出門她的麵包就掉地上了。
因為生理上的弱小,寶寶常常感到無力,她拿不到柜子頂上的東西,不會像媽媽一樣炒菜,打不開爸爸電腦……所以孩子很渴望擁有掌控感,以此來克服這些無力感。
因此,她要的不是平均,而是要由自己來平均。那我們就大方出讓點權力,讓小鬼當家。
追媽媽出門
「我也要去!」
這是女兒三歲以後的口頭禪。
每次我出門她就會問媽媽你去哪,但無論我回答什麼,她都會緊跟一句:「我也要去!」
一般能帶我都帶著她,有時真不方便,但一籮筐的話之後她還是不鬆手。有一次忽然間我就變成了她:
說完這幾句,我們倆竟然不約而同哈哈大笑在一起!
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無力感,通過角色互換她變成媽媽,擁有了掌控感;
另一方面,這個假裝遊戲玩起來很搞笑,平日里無所不能的媽媽竟然哭了,這讓她頓時放鬆下來----原來不止我會哭,媽媽也會。
以及,她還像照鏡子一樣看到了自己的樣子,體驗了媽媽的難處。
幾方面一結合,她決定放手。
這個遊戲我們玩了很多很多次,以致於有時候她習慣性說出「我也要去」四個字之後,自己就笑了。
媽媽被嫌棄
有幾次吵著要爸爸陪睡不要媽媽,按理說這是媽媽求之不得的放鬆機會,但奈何爸爸在工作電話上走不開,媽媽被嫌棄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你陪我,我陪你,有區別嗎?
區別就在於掌控感。
我陪你,主動權在我,你陪我,主動權在你。
見啥要啥
每次進超市,小盆友總能第一時間發現好吃好玩。真是哪裡有雷踩哪裡。
有次發現毛絨熊,樂滋滋跟我說:「我要!」
老媽心裡發愁:家裡毛絨玩具一箱一櫃的,可不能再買了!
誰說「要」就等於「買」呢?
很多時候我們誤解了孩子的需求,抱幾分鐘、和毛絨玩具合影,都可能滿足。
不肯 game over
從兒童樂園離開、關掉電視、和好朋友分手……孩子們喜歡的活動如何結束,常常是個難題。
一句「我們該走了」孩子們就像沒聽見一樣,有時家長被惹毛,甩下一句「你再不走我走啦」,既不管用還特尷尬,她不走,你真的會走嗎?
成人覺得時間很長,因為他們在無聊等待;孩子覺得時間很短,因為他們樂在其中。
如果此時引入客觀的計時工具,則能避免很多矛盾。既解決問題,還培養孩子時間觀念,何樂而不為。
有人說,這方法不管用。我曾經見過有媽媽約好一分鐘後,既不看錶,也不設鬧鐘,只是自己想走了就隨口一說:「喂,一分鐘到啦!」如此投機取巧的辦法剛開始能糊弄,孩子稍大一點就失效。
這裡有一個重要細節:對話中的「幾分鐘」務必讓孩子來決定,而不是由大人拍腦袋。
原因?前面講過的掌控感。
女兒現在七歲,這辦法用了四年依然有效,靠的就是由她來決定幾分鐘。
害怕打針
打針、吃藥、見醫生,幾乎每個孩子都害怕。
故作清淡地說一句「不用怕,不疼的」,寶貝不信呀,因為試過一次就知道了,根本就不是「蚊子咬一樣」!
做好這些心理綵排,我抱著她去了,她也信守承諾,自己伸出手給醫生,雖然一邊忍不住流眼淚。
對於孩子們陌生害怕但又必須經歷的事情,與其去粉飾,不如讓她了解真實,說出她的感受,提前做心理綵排。
從那次以後,打針抽血基本都是這樣,我抱著她,她自己把手伸出去給醫生。
嗯,讓她自己完成這個關鍵動作,依然是考慮她的掌控感。
進廚房「搗亂」
父母不可能時時圍著孩子轉,比如媽媽做飯的時候,既要看鍋,還要看孩子,怎麼辦?
後來想,乾脆每天給你安排點廚房的活兒,反正你也喜歡,這樣呆在身邊我安心。
對小屁孩而言,爸爸媽媽就像個磁場。
所以,當我們要忙自己的事時,與其把小跟屁蟲往外推,不如讓她靠近我們參與其中。
什麼時候她心甘情願離開了,心也安靜下來了。做飯時給把菜,工作時給些紙筆。
『end』
來源:新生兒護理(ID:Newbaby365),侵刪。
▼
往期精彩回顧
▼
變成」悍婦「後,我治好了自己的產後抑鬱
「憑什麼要我讓著弟弟?」這位媽媽的回答讓無數人落淚……
「我敲了100個肚子的門才找到媽媽」:孩子有多愛你,你根本想像不到!
長按圖中二維碼↓↓關注親親寶貝網
愛我,請給我點在看
※男人出軌後,這個女人的做法堪稱經典
※《中國詩詞大會》爆火:飽讀詩書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TAG:親寶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