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捆綁好萊塢大片,中小體量的國產片的新門路?

捆綁好萊塢大片,中小體量的國產片的新門路?

文|犀牛娛樂,作者|南如珉 ,編輯|朴芳

在定檔安排中,有一種叫做捆綁戰術,又稱傍大片。就是在一部好萊塢大片周邊,安插一部國產電影,靠著打差異化收穫市場。

這種行為有一定的爭議性,既是風險巨大,極具冒險的行為,又在風險中存在機遇,堪稱一半天使一半魔鬼。對於所有想玩捆綁戰術的人們來說,首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認真評估對手和自己,不是光有類型的差異化就夠的,而是在品質上,口碑發酵上反覆論證評估,才能有殺出一條血路的可能。

好萊塢大片捆綁史,甚至比影片更精彩

在整個捆綁戰術的歷史當中,這種對於好萊塢大片的捆綁戰術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從最初的簡單粗暴,到文明捆綁、戰術捆綁,做法也在完善和升級當中。市場在成熟,觀眾在成熟,對發行和定檔的思考自然也在成熟。

整個捆綁戰術基本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開創時期。早在十年前《阿凡達》時期,國產片跟好萊塢電影同時上映就已經形成。那是整個內地電影市場最為混亂的時刻,明目張胆的偷票房司空見慣,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便是好萊塢分賬片。在那個無人監管的時代,每當重磅好萊塢大片上映,影院跟國產電影的眼睛就開始冒光。

因此,對於國產電影來說,捆綁好萊塢大片,有的是為了背後的「暗箱操作」。在當時,偷票房主要有三種方式。首先是偷梁換柱,拿《阿凡達》為例,明明買《阿凡達》的票,但影院給到的是其他電影,給觀眾解釋說不影響觀看。

其次是捆綁銷售。這在當時《變形金剛3》的時候用的較多,想看《變形金剛3》必須捆綁觀看另一部國產片《楊善洲》。更甚的是分賬比例,比如花了80元,其中《變形金剛3》才佔20元,另一部佔了60元。但結果是影廳里《變形金剛3》場場爆滿,即便觀眾有《楊善洲》的票,也是無人觀看。

最後是手寫票,這個偷票房的方式甚至一直延續至今,監管難度較大,堪稱偷票房的神器。當年《阿凡達》的手寫票泛濫,究竟入賬到哪部電影,無人知曉,但可以肯定絕不會是《阿凡達》自己的兜里。

在當年,但凡是大體量的好萊塢大片,周圍幾乎都在安插一些國產電影,已經成了不成文的慣例,這也是捆綁好萊塢大片的1.0時代。簡單粗暴,泛濫成災。而國產片確實得到了切實的好處。對好萊塢大片的捆綁,在那個年代更多帶有貶義,隨著市場的規範,那種混亂一去不復返。

第二階段應該以《分手大師》為節點。相比野蠻的1.0時代,2014年上映的《分手大師》堪稱一股清流。在那個節點,偷票房已經在大幅度減少,國家的監管起到了巨大作用,開始慢慢進入到一個拼內容的公平時代。跟《變形金剛4》的正面硬鋼,一時傳為佳話,而最終的牌面也是非常漂亮,《分手大師》最終斬獲近7億的票房。

《分手大師》的神奇捆綁戰術,有著很強的策略性,自身的優勢是三四線的增量觀眾,剛好跟《變形金剛4》互補,表面是競爭關係,實則彼此相互加持,將整個影院的流量都提了上來。《分手大師》的上映給很多國產片方一些參考,自此之後,捆綁大片進入了「戰術捆綁」的2.0時代。

接下來的2.0時代,捆綁好萊塢成為很多國產片的選擇。尤其是超大體量的好萊塢分賬,身邊幾乎都有著國產片伺機行動。這種定檔方案已經逐步成為主流的發行策略。但更多的是以失利而告終,盲目的選擇,以及對自身定位的失准,導致了未能創造好的市場成績,再也無法複製《分手大師》的奇蹟。

其最大的原因,是那些捆綁的國產電影體量在下滑,國內的片方,但凡是中大型國產片總是想獨佔檔期,搶佔更好、更熱的檔期,而好萊塢大體量電影總是跟這些好檔期絕緣,導致國產中大體量電影再也無法跟好萊塢大片相撞。《分手大師》碰撞《變形金剛4》的事發生的概率變小。最終能夠玩捆綁戰術的國產片,只剩下那些自信心不夠的中小影片了。

另外,自身的實力、定位不足,也是捆綁失利的一大原因。比如《速度與激情8》同天上映的《指甲刀人魔》,即便有著周冬雨、張孝全等卡司,但終究還是敗下陣來,最終僅有400多萬票房,最大的原因是被同期其他對手壓制,未能精準評估自己。其他的一些捆綁失敗,更多的是品質不足,導致快速的失去觀眾。

當然也不乏成功的案例,諸如捆綁《變心金剛5》的《原諒他77次》,兩部影片同一天上映,後者在首日僅拿到了3.2%的排片,首日僅有320萬票房,儼然一副炮灰的架勢,但在其他國產電影表現不夠的情況下,拿到一個極佳的曲線,最終斬獲近8000萬票房。


捆綁大片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營銷方式

正如前面所說,跟好萊塢大片正面硬鋼的,多數都是中小體量的國產片,因為跟國產大片根本碰不到。如今捆綁大片已經不單單是檔期選擇那麼簡單,也逐步成為如今國產片的一種營銷方式。

為何越來越多的國產片選擇捆綁戰術,背後隱藏著許多市場邏輯。跟好萊塢大片同步、或准同步開畫,優點有三,這也是國產片看到市場契機的原因。

首先,沒有什麼比重磅好萊塢大片更具引流效應。諸如《速度與激情》系列,包括熱映的《復仇者聯盟4》,都將帶來巨大的人次流量,讓原本枯竭的影院瞬間爆滿。儘管這事貌似跟同期影片沒關係,但卻能給其他電影帶來曝光量,具備了可轉化的可能,只要國產片品質夠好,就能具有可觀的轉化率。甚至早年間有很多買不到好萊塢票的觀眾,都出門左拐改看了國產片。

然後,國產片捆綁好萊塢大片之後,能夠填補分賬片無法覆蓋的受眾,屬於一種「查缺補漏「的行為。分賬片的天然劣勢非常明朗,開局爆發力出色,但耐力不足。作為國產片,一旦能夠挺過首周,接下來將會有更大的機會。

基於這個角度,對於捆綁者來說,一定要改變心態,這絕不是一場正面硬鋼的戰爭,因為兩者實力差距巨大。對於捆綁的國產片來說,它的真正對手是同期的其他國產片,只要能在國產片領域裡拿到第一,就有很大的成功概率。總之,給自己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絕不能將對手定義為分賬片。

最後,在內地市場尋求出路是很難的,尤其是對於中小體量影片來說,空間感是最為重要的,但在絕大部分時間裡都是拿不到的,放在國產片的人堆里,幾乎等於宣判了死刑。

然而大樹底下好乘涼,捆綁戰術另一個核心思維是「狐假虎威」,借著好萊塢這隻「老虎」,把其他的影片嚇怕,自己這隻「狐狸」則是漁翁得利。真正的重量級好萊塢大分賬,周邊寸草不生,基本都被嚇跑,甚至前後兩到三周都是一片空白,這個市場空缺其實是很大的機會,也給捆綁者帶來了一個長線的機會。

基於這三點,國產片的捆綁,也就形成了國產片的新希望。諸如早期《分手大師》接二連三的跟《變形金剛4》進行營銷的捆綁,形成一種國產喜劇挑戰好萊塢大片的話題,很多營銷點都是「不懼對抗」、「虎口拔牙」的方向,極大的提升了熱度。

而後續的捆綁戰術,儘管在營銷點都有傍大片的方向,但在硬實力面前,終究還是勝少敗多。諸如目前的口碑文藝片《撞死了一隻羊》,甚至連王家衛也在呼籲求排片,其實這也是希望跟《復仇者聯盟4》建置一種對抗的關係,希望形成以小博大的局面,從而以此作為話題的發酵。但兩者巨大的差距,以及《撞死了一隻羊》自身的類型局限,很難達到捆綁的營銷效果。

對於捆綁戰術來說,很難定義它到底是好是壞,更多的是一事一議,影片不同,出現的結果也就不盡相同。但未來的電影市場,公平才是更大的主旋律,觀眾用腳投票已經在形成。捆綁戰術,作為國產中小片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在未來依然還會有,但想要升級到3.0時代,怕是要在內容上做一些突破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印度揮刀,抖音不抖
中國創投行業燒錢血淚史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