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亞歷山大大帝與東西大競賽

亞歷山大大帝與東西大競賽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周 鼎

年初,美國政府在紐約正式起訴中國華為公司;最近,華為公司轉守為攻,起訴美國政府違憲。美國政府與華為之間的較量恐怕將是一場曠日持久、勝負難料的戰鬥。然而,這場看似複雜的司法訴訟案卻揭示了一個異常簡單的事實:中美關係的重心正在從合作中的競爭轉向競爭中的合作。如果我們放眼千年,今天的中美競爭不過是東西大競賽的最新篇章。

橫空出世的希臘王者

據美國歷史學家安東尼·帕戈登所說,東西大競賽起始於2500年前的波斯-希臘戰爭。對於當代中國人來說,這場持續多年的戰爭留下的最大遺產是風靡神州的馬拉松運動。但是,對於西方世界來說,這場戰爭「確保了歐洲永遠的自由」。如果波斯王薛西斯擊敗了溫泉關的斯巴達勇士或者薩拉米斯海灣的雅典艦隊,那麼波斯人將會把希臘城邦變成帝國的一座行省。希臘城邦的民主制度會從此成為曇花一現的絕響,而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也不會出現在後世的哲學教科書中。

儘管薛西斯輸掉了戰爭,但是東西競逐的大戲並未謝幕。

(繪於前5世紀陶杯上的希臘重裝步兵與波斯戰士的戰鬥。)

掌控著北非、西亞和中亞的波斯帝國依然是當時最為強大的帝國。又過了一個多世紀,這場大競賽卻因為一個古典「驚奇隊長」的橫空出世差點迎來大結局。此人正是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三世。當然,後世的人們更願意尊稱他為亞歷山大大帝。

直到今天,喋喋不休的希臘人仍然還對北方鄰國北馬其頓的國名耿耿於懷。他們堅稱,馬其頓這個名字屬於希臘。換句話說,亞歷山大大帝的光榮只能屬於希臘。有趣的是,在兩千多年前,驕傲的雅典、斯巴達、忒拜、科林斯等城邦覺得自己才是「正宗」 希臘人,而位於希臘半島北部的馬其頓人更像是說著希臘語的野蠻人。

事實上,雅典和斯巴達等城邦不止一次地聯合波斯人反抗馬其頓。

雅典等希臘城邦歧視馬其頓,根本原因是馬其頓實行君主制。可是,公元前359年,一位魅力非凡且冷酷無情的國王腓力二世即位後,這一切發生了變化。正是憑藉君主制的優勢,腓力二世在他統治的23年間將馬其頓變成了希臘世界最強大的勢力。急於證明自己的腓力國王以全希臘代言人的身份對波斯帝國宣戰。他宣稱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報復薛西斯在雅典衛城的雅典娜神廟裡犯下的瀆神罪行;此外,還要再次從外邦統治者手中解放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

不過,正當馬其頓大軍厲兵秣馬準備遠征時,國王卻被自己的貼身侍衛刺殺。(腓力二世在女兒的婚禮上遇刺身亡。)

正如所有的宮斗劇情一樣,地位岌岌可危的年輕王子亞歷山大在這場暗殺陰謀中究竟扮演著怎樣角色令人懷疑。此前,他最擔心的事情是,如此偉大的父王也許不會再給自己留下任何再創輝煌的機會。如今,年僅20歲的新國王重新穩定了希臘局勢之後,又將目光投向了東方。

兩年後,亞歷山大大帝集合起一支大軍,包括4.3萬名手持長矛的步兵和5500名騎兵。這是有史以來從希臘出發的規模最大的軍隊。他懷揣著恩師亞里士多德親筆註解的《荷馬史詩》,騎著堪與項羽的烏騅馬齊名的黑馬布凱法拉斯,刻意沿著當年波斯王薛西斯走過的路,由西向東,反向而行。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個子矮小的亞歷山大從小就相信自己天賦異稟。他的母系家族自稱是希臘神話中最著名的半人半神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後裔,而他的父系家族也將自己的祖先追溯到特洛伊戰爭中第一猛士阿喀琉斯。

當馬其頓大軍渡過今天土耳其的達達尼爾海峽之後,亞歷山大披盔戴甲站在部隊的最前面,像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一樣向沙灘上擲出一支長矛。這意味著神已經將亞洲作為「由矛贏得的」領地賜給了他。隨著亞歷山大登陸亞洲,一路向東,他的內心世界逐漸呈現。出征之時,他處心積慮地將自己的遠征刻畫為復仇之戰,恰似特洛伊戰爭重演,但是他的抱負遠遠超越了阿伽門農及其追隨者們。

他不僅想要征服,還想要統治。

(《亞歷山大馬賽克》局部,約在前100年間完成,是最出名的地板鑲嵌畫,於龐貝城農牧神之家(House of the Faun)被發現,展現了亞歷山大大帝和波斯大流士三世作戰的場景。)

亞歷山大從波斯人和希臘人的長期鬥爭中得到教訓,長久穩定的統治有賴於被統治者的同意,即使他們只是勉強同意。他決心徹底終結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說的歐洲和亞洲之間的永恆敵意。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不僅向希臘諸神祈禱,還向亞洲的神明祈禱。在後來的征途中,他接受了埃及法老的頭銜,宣布自己是太陽神阿蒙之子。

公元前334年5月,波斯和馬其頓的軍隊在格拉尼庫斯河第一次交鋒。亞歷山大自視為新阿喀琉斯,身披從伊利昂的雅典娜神廟得到的鎧甲,頭戴一頂兩邊各有一隻巨大白色翅膀的古怪頭盔,身先士卒沖向敵軍。如果不是身邊的戰友及時出手相助,他可能會被一名偷襲的波斯貴族殺死。但是,他大膽甚至魯莽的進攻取得了輝煌勝利。

隨著兵力佔優的波斯軍隊幾乎被全殲,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狼狽撤退。(《亞歷山大馬賽克》。)

一條通向亞洲的大道頓時出現在亞歷山大的眼前。初戰告捷的亞歷山大立刻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政治家風采。在這場戰役中喪生的波斯將領得到妥當的安葬,他們被埋在希臘人旁邊。馬其頓軍隊還被告知不得按照慣例搶劫戰敗的亞洲城市。於是,小亞細亞半島的眾多城市接二連三地宣布倒戈投降。

從此以後,「天命在我」的亞歷山大一往無前。他在伊拉克北部的高加米拉戰役中再次擊敗了捲土重來的大流士三世後,立即高調宣布自己是波斯國王,通知所有亞洲的希臘城邦,「所有的暴政現在都被推翻,從此以後,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法律生活」。他踏著一路花瓣進入巴比倫城,接受了古巴比倫王國的正式頭銜。一場征服和復仇的戰爭正在慢慢轉變為一個新帝國的奠基之戰。亞歷山大要以此實現波斯帝國曾經的野心,將已知世界的東西兩半合二為一。在他的全球戰略中,這座最古老的偉大城市將作為自己的亞洲領地的新首都。

公元前330年1月,高歌猛進的亞歷山大進入了波斯帝國首都波斯波利斯。帝國金庫裡面保存了自居魯士大帝以來積累的巨大財富。5月下旬的某一天,酩酊大醉的亞歷山大在手下的慫恿之下縱火燒毀了薛西斯宏偉的宮殿。直到20世紀50年代,人們還可以見到它的遺址。

亞歷山大為什麼會焚燒金碧輝煌的波斯王宮?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他的失望。(亞歷山大燒毀薛西斯宮殿。)

他滿懷希望獲得戰敗的波斯貴族的承認,他應該是當之無愧的新國王,而且還是波斯拜火教的神明阿胡拉·馬茲達在塵世的化身。可是,頑固的波斯祭司們卻始終無動於衷。

王陽明曾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對於所有偉大的征服者來說,佔領一座城市容易,佔領一顆心靈太難。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是亞歷山大奉行的霸道。燒毀一座王宮,看似酒後亂性,實則更似蓄意縱火。這一場大火也預示了亞歷山大融合東西的驚世壯舉遲早淪為一廂情願的痴人說夢。

歷史常常會令征服者啼笑皆非。一個世紀之後,項羽在中國咸陽焚燒阿房宮。兩場不約而同的熊熊大火將兩千年前古典世界最為壯麗的兩座宮殿夷為廢墟,卻也出人意料地讓兩座宮殿永垂不朽。波斯波利斯王宮中成百上千的泥板文書被大火燒烤後變得更加堅固,保存至今。阿房宮也因為大火而成為秦帝國朝夕之間土崩瓦解的絕妙象徵,令無數文人墨客扼腕痛惜詠嘆千載。

構建「多元文化」的社會

不久後,亞歷山大得到了他的頭號敵人大流士三世的屍身。唯一的遺憾是,大流士死於身邊的叛亂者之手。現在,復仇之戰正式結束了。亞歷山大以應有的禮儀對待自己的手下敗將。他公開處決了殺害波斯國王的兇手,把大流士三世的遺體運回波斯波利斯,並為其舉行了隆重的王家葬禮。隨後,他繼續東征,以鞏固對波斯帝國剩餘部分的統治。

在一次戰役中,亞歷山大俘獲了著名的羅克珊娜。她是一位中亞貴族的女兒,號稱亞洲第一美女。不久之後,亞歷山大娶她為妻。(《亞歷山大大帝和羅克珊娜》,義大利畫家彼得羅·羅塔里(Pietro Rotari)1756年繪。)

當然,愛煞風景的歷史學家提醒我們,這個稱號可能有炒作之嫌。他們的一個有趣證據是,羅克珊娜多年後才懷孕生子。

不過,羅克珊娜的顏值高低無關大局。在羅馬統帥安東尼和埃及豔后克里奧帕特拉的故事出現之前,亞歷山大的這段婚姻一直被認為是歐洲人和亞洲人之間最有名的結合。在19世紀著名歷史學家德羅伊森看來,這段婚姻證明亞歷山大的目的不僅是要統一希臘和波斯,他還要將兩個種族「融合」在一起,用我們今天的說法就是,將歐洲和亞洲構建成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

亞歷山大畢竟不是風流成性的羅馬人。他沒有停下腳步,繼續越過今天伊朗的東部和阿富汗的西部,穿過興都庫什山脈,又南下進入印度北部。公元前326年春,他擊敗了令人生畏的大象軍隊。但是此時季風襲來,恆河平原的大雨連續不斷下了70天。最終,征戰十年轉徙萬里的老兵們一言不發地停下腳步。

無可奈何的亞歷山大隻得黯然返程。但他沒有原路返回,而是沿著印度洋,穿越沙漠回到了波斯灣。(前326年,亞歷山大在希達斯皮斯河附近對抗印度波羅斯的戰役。)

公元前324年,亞歷山大回到波斯名城蘇薩。他在此舉行了著名的「蘇薩集體婚禮」。他和自己的91名部下同時迎娶貴族出身的波斯女子為妻,舉行波斯式的婚禮。慶祝儀式持續了五天五夜,樂師、舞者和演員從整個希臘世界來到這裡。通過婚姻,亞歷山大和兩位波斯先王聯繫到了一起。從此以後,他也理直氣壯地宣稱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不僅如此,亞歷山大也希望用集體婚禮的方式完成他融合東西的夙願,讓希臘人、波斯人以及他統治下的其它人民可以變成一家人。

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習俗上,亞歷山大都積極倡導東西兼采。他任命波斯將軍擔任最高級別的軍事和行政官員。他把波斯士兵納入之前排外的馬其頓軍團,同時創建了完全由亞洲人組成的新軍團。他將類似於「同胞」這樣的尊貴頭銜同時賜給亞洲和希臘部下。他發明了部分為馬其頓風格、部分為波斯風格的國王印章和綬帶。他甚至試圖引進最令人痛恨的波斯習俗,讓他的希臘追隨者向自己行跪拜禮。

但是,他的這一舉措遭到了希臘人的嘲笑和抵制。希臘人相信,一個人只會在神靈面前下跪,即使是享受神靈榮譽稱號的亞歷山大也終究只是凡人。關於跪拜禮儀的爭論還將一直爭論下去。兩千年後,相似的爭論導致馬戛爾尼使團在北京無功而返。大英帝國和大清帝國的東西競賽一觸即發。

「傳承」是任何帝國延續的根本

然而,隨著亞歷山大的意外去世,打造「世界帝國」的種種努力都付諸東流。公元前323年5月末,亞歷山大在一場宴會狂飲之後陷入昏厥。醫生們束手無策。6月10日清晨,年僅32歲零10個月的亞歷山大大帝在巴比倫城英年早逝。

這可能是積勞成疾,也可能是慘遭暗算。(19世紀描繪的亞歷山大的靈車隊伍。)

經過十年的南征北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座橫跨歐亞的「世界帝國」。至少在名義上,他的帝國從地中海一直向東延伸到喜馬拉雅山下。無論是在尼羅河上的埃及,還是在興都庫什山下的阿富汗,他都留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如果他再活上30年,也許整個地中海也將成為帝國的內陸湖,而羅馬恐怕只會是台伯河上的一座小城。

如此強大的帝國,卻在亞歷山大死後迅速崩塌,恰似中國古人所說,「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中一大原因是亞歷山大大帝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據說他在彌留之際宣布自己的王國贈送給 「最強者」。這份充滿個人風格的遺囑提醒我們,古代馬其頓人可能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不久,一系列內戰不出所料地爆發了。

亞歷山大苦心經營的超越東西的「世界帝國」被他的將軍們瓜分殆盡。東西競賽的歷史在短暫停擺之後繼續演變下去。(前330年,以埃及聖書體拼出的亞歷山大名字,從右往左書寫,今收藏於盧浮宮。)

兩千多年以來,人們圍繞著亞歷山大大帝爭論不休。但是,所有人都會同意古希臘歷史學家阿里安的評論:「亞歷山大雄心勃勃,決不會滿足於已佔有的一切。即便是在亞洲之外再加上歐洲,把不列顛諸島也併入歐洲,他還是不會滿足。他永遠要把目光投向世界,尋找那些他還未見過的東西。他永遠要勝過對手,實在沒有對手,他還要勝過他自己。」亞歷山大大帝是第一個真正具有世界野心的希臘人和歐洲人。對於所有認真思考東西方關係的人而言,亞歷山大大帝始終是全部思考的出發點。

(作者是歷史學博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長期從事中國文化、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本文詳見於【《家族企業》雜誌2019年4月刊】 未經本刊授權,不得轉載;經本刊授權轉載的,請註明來源。)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沈愛琴:絲路勇者
上海車展┃頂級豪車真香現場:你想開走哪一輛?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