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科館大講堂《知識就是力量》系列講座之「從《流浪地球》開始談人類向宇宙開啟的新征程」

中科館大講堂《知識就是力量》系列講座之「從《流浪地球》開始談人類向宇宙開啟的新征程」

4月13日,中科館大講堂《知識就是力量》系列講座提前與大家見面,這次講座我們邀請了中科院國家天文台青年研究員范舟博士,結合《流浪地球》,來講講人類向宇宙開啟的新征程。

范舟博士,中科院國家天文台青年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科院青促會優秀會員,曾擔任國家天文台青促會小組組長,中科院青促會北京分會副會長,數理分會理事,中科院青促會會刊編委成員,中國天文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理事。曾獲中國科院院長獎學金,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北京天文學會優秀青年獎/青年優秀科技論文獎等。發表SCI等專業期刊論文72篇,引用448次,授權5項發明專利,主持並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專項,聯合基金等項目。

范老師從電影《流浪地球》開始,開始了今天的講座。下面,就和知力君一起回顧此次講座的精彩吧!

01

太陽系多少年後會不適合人類生存?

范舟博士:《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作品,故事的背景是在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生存後,政府和科學家們為人類逃亡所做的一系列的行動和努力。那麼,現實生活中,太陽系多少年後會不再適合人類生存呢?

太陽系雖然不會永恆存在,但根據目前科學家們的研究,太陽在未來的40億年內都將處在非常穩定的主序星燃燒階段,因此大家不用擔心,太陽系目前是非常安全的。

02

人類在宇宙中可能面臨的威脅有哪些?

范舟博士: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太陽變成一顆紅巨星,並發生了氦閃,地球承受了氦閃釋放出的巨大的能量,導致生靈塗炭,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那麼氦閃是什麼呢?氦閃,是紅巨星階段爆發的非常短暫的熱失控氦聚變過程,在持續幾分內釋放出相當於整個銀河的能量,然而這些能量都只發生在恆星內部。

人類生活在太陽系中,隨時受太陽活動的影響。除了太陽活動,人類生存在宇宙中,還可能會受到小行星和伽瑪暴等來自宇宙的威脅。但目前來說大家不需要擔心過多,40多億年後,人類的科技會高度發達,也許會找到更合適的生存環境,也許地球不會真的去流浪的!

03

當人類面臨宇宙中的自然災害時將如何應對?

范舟博士:你還記得在電影中,大家是如何度過困難的嗎?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希望!在自然災害來臨時,一定要心存希望,相信在全人類的團結努力下,一定能度過難關!

04

如果地球真的要去流浪,人類將去往何方?

范舟博士:「類地行星」大家一定都聽過,全世界的科學家們從未停止對「類地行星」的探索腳步。如果地球真的要去流浪,可能會飛出太陽系,也可能遷移至「類地行星」繼續生存。在未來,火星、飛出太陽系後的比鄰星,可能就是人類的第二個「地球」。

05

人類在太空探索中會遇到什麼?

范舟博士:不知你是否相信地外生命的存在?霍金是比較相信的,並警告人類不要去尋找外星人,應該盡量避免與其接觸,否則有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早在60多年前,美國就已經啟動了搜索地外文明的SETI計劃。在許多電影中,我們也曾經見過很多外星生物的形象。但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在太空進行探索時,會不會遇到外星生命呢?答案等你去發現!

此外,在講座中,范老師對電影里的「流浪地球」計劃也做了詳細的解釋和分析,同學們也都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和想法,現場與范老師進行了交流解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 的精彩文章:

斜而不倒!和縣文昌塔有何秘密?
天熱得瘧疾,不一定怪「瘧原蟲」?

TAG:知識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