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最前沿!六大國有行金融科技的最新動向

最前沿!六大國有行金融科技的最新動向

來源:銀數觀卡

作者:銀數觀卡

說到金融業近幾年來最熱的詞,那肯定是「金融科技」。各銀行2018年度報告陸續披露,而金融科技相關內容,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小編對其進行了整理,供業界人士參考。

工商銀行:構建金融生態圈

2018年,工商銀行加強基礎平台和基礎設施創新,藉助具備「嵌入場景、輸出金融」特徵的API開放平台、以「綠色部署、敏捷上線」為特徵的金融生態雲平台、聚合優勢線上金融產品和功能的聚富通平台,聚焦重點行業場景建設,遍布政務、出行、教育、醫療、商業及服務業、生活等領域。

政務:上線社保、公積金、稅務等場景應用,完善涵蓋身份認證及個人信息查詢、推送、繳費的全功能生態鏈。

交通:自主研發「車牌付」產品,中標吉林、四川等地高速公路無感支付通行項目。

教育:「銀校通」實現校方人員對學生學籍信息和各類教育費用的靈活管理。

醫療:推動醫療供應鏈協同平台「商醫通」建設。

創新推出基於工銀e錢包產品的B2B2C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隨手可得的場景觸髮式金融服務。支持客戶通過合作機構渠道在線便捷申請開立本行電子賬戶,將金融產品與服務無縫融合至政府民生、互聯網平台、消費金融、薪酬管理、會員管理、類保證金等領域場景中。

建設銀行:新一輪金融科技「TOP 」戰略

2011年,建設銀行提出了「TOP 」戰略,T代表科技驅動(Technology),O代表能力開放(Open),P代表平台生態(Platform), 代表培育鼓勵創新和支持創新的文化(Plus)。2018年,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成立,建設銀行整合形成七大核心事業群,運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為產品創新、客戶服務和風險管理賦能,構建公有雲服務、智慧政務服務等17個平台,為客戶、同業和政府部門提供定製化技術支持服務。

金融科技戰略為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更成為技術賦能、打造開放共享多行業生態圈的利器。

智慧金融建設:以內部金融數據為基礎,補充工商、稅務等外部數據,建立多維客戶畫像,實現精準的客戶識別、營銷、授信、定價及風險管理,多維度分析客戶需求,提供差異化、智能化與自助式的產品服務。建設普惠金融服務平台,基於場景數據,推出墾區農戶貸款、軍轉 E 貸等產品。

智慧生態建設:住房租賃服務平台為核心,打造智慧社區服務平台、安心養老服務平台、公益教育服務平台。以智慧政務服務平台為核心,建設宗教事務服務平台、黨群工作服務平台、退役軍人服務平台等。建設企業共享服務平台、企業採購服務平台,構建資源對接、互補、協作的企業服務共享生態圈。

科技能力建設:建設公有雲平台,上線雲南政務等 74 個租戶,擁有 576 萬間接用戶;建設人工智慧平台,應用於客戶營銷、數字網點、智慧銀行等場景;建設區塊鏈服務平台,應用於貿易融資、住房租賃、藥品監管、精準扶貧、農產品溯源等場景;建設大數據云服務平台,提升數據獲取、整合、挖掘及成果共享的整體能力;全面應用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用於賬戶開立、取款、客戶識別等。

中國銀行:推進數字化銀行建設

2018年,實施手機銀行、智能櫃檯、交易銀行、智能客服、智能投顧、智能客戶管理、消費金融、量化交易平台、智能風控體系、生態場景工程等重點項目。

手機銀行:功能優化,全年交易金額突破20萬億元。

網點智能服務體系:實現智能櫃檯全網點覆蓋,推廣移動版、現金版智能櫃檯。

公司金融:推出上門開戶服務,業務耗時縮短至30分鐘。

中國銀行依託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搭建「網御」反欺詐平台,完成分散式架構私有雲平台、大數據平台及人工智慧平台基礎建設,紮實推進「多地多中心」機房基礎設施建設,西安雲中心投入運行。信息科技服務能力持續增強,IT產能同比增長16.6%。

此外,開展人工智慧、生物識別、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應用研究,重點在風險防控、客戶體驗、業務交易、安全運維等領域探索運用。積極利用區塊鏈技術,與同業合作設計開發福費廷交易平台並成功投產。深入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外匯價格預測和智能報文分發模型,探索運用深度學習技術改進建模效果,提升預測結果的可靠性。

農業銀行:金融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

制定金融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全行數字化轉型。按照「互聯網化、數據化、智能化、開放化」的思路,推進產品、營銷、渠道、運營、風控等全面數字化轉型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深度融合。

移動互聯技術應用:推出新一代智能掌銀,實現語音轉賬、智能註冊、智能開戶、智能營銷等功能,構建線上開戶、全產品推薦、客戶分群等智能化應用。推出農行首個全線上運作的小微企業融資產品「微捷貸」。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人工智慧(AI)平台金融大腦順利投產,提供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語義識別等生物識別能力。自助語音智能交互導航項目投產,推進客服智能化轉型。與科大訊飛公司建立智能語音聯合創新實驗室,提升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技術水平。

大數據技術應用:推進數據分析挖掘平台建設,提升數據提取服務效能和自動化管理水平。分行數據集市一期投產並試點。

雲計算技術應用:推進新一代基礎架構雲平台建設,實現靈活調度、隨需應變、動態擴展、集約使用的 IT 基礎架構。

網路安全技術應用:制訂IPv6 部署工作方案,推進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基礎平台、威脅情報分析平台、新一代終端安全防護等項目建設。

優化完善信用風險統一視圖、信貸風險智能監控、反欺詐黑名單等管理系統建設,推進智慧信貸、有效風險數據加總、外幣利率定價等系統建設。

交通銀行:啟動「新531」工程 推進智慧化轉型

2018年,交通銀行將「科技賦能」提升到戰略新高度,正式啟動新一代集團信息系統智慧化轉型工程(「新531」工程),以打造數字化、智慧型交行為核心,推動大數據、移動互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技術與銀行業務應用深度融合。報告期內,信息科技投入較上年增長6.10%。

「新531」工程以打造「1」個技術架構,構建「2」個支持平台,圍繞「5」大應用領域,建設「N」個項目為總體框架。

採用「集中 分布」融合的技術架構,實現業界先進的「雙核心異構運行」模式,有力支撐業務高速發展。

構建「數據應用」和「信息安全」兩大支持平台,完善和提高數據智能應用水平,同時保障客戶金融交易、數據信息安全可控。

全面提升集團跨境跨業一體化服務能力,滿足客戶對全球資金的一體化管理要求;靈活支撐屬地化、專業化的特色服務,增強經營單位智慧化、差異化服務水平;推動全渠道信息共享、智慧決策和服務互動,打造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一站式智能服務模式;將金融服務與其他行業業務場景深度結合,構築「金融 場景」綜合生態圈,為客戶提供跨界綜合服務;通過數據挖掘、深度學習等技術全面提升風險預警和管控質效,提高集團合規經營能力。

積極推動金融科技新技術與銀行業務應用深度融合,持續助推產品創新迭代,優化業務流程,改進經營模式,提升客戶體驗。

業內首創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產證券化平台

將人臉、指紋、聲紋等生物技術應用於包括手機銀行、自助終端、櫃面、手持設備等各類線上線下渠道的用戶登錄、客戶開卡、II類戶開戶等多個業務場景。

智能語音技術應用於智能客服、智能外呼領域。

圖像識別處理技術應用於影像信息集中錄入、國際單證信息審查等業務。

郵儲銀行:持續強化金融科技運用

郵儲銀行以數字化轉型為主線,提出實施「IT規劃 技術創新」雙輪驅動,打造「個人業務 互金平台」雙核心,採用「傳統 敏捷」雙模IT,構建「分散式 可信安全」雙線風控架構的發展策略,打造「智慧型銀行」,全力推進「十大平台」「五大數據集市」等217項工程建設。

郵儲銀行積極深化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報告期內,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34個系統實現雲平台部署,雲平台日交易量超過1.70億筆,達同業領先水平。「1 N 36」大數據應用體系不斷完善,面向經營管理者、客戶經理、網點櫃員三個層級的應用效果凸顯。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智能客服、遠程授權機器人上線,其中智能客服系統占客服中心業務量超過30%。

此外,郵儲銀行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手段開展「三農」金融服務流程優化、產品創新和風險控制,穩步推進「無紙化、智能化」作業模式。

推行移動展業,信貸員通過移動智能終端,即可完成現場調查拍照和信息上傳核查。

研究開發手機APP攜帶型受理模式和APP「人臉識別 電子簽約」功能。

建立行業資料庫,完善優化審查審批模型。積極開展零售信貸工廠建設,嵌入評分模型,利用大數據有效識別風險,通過標準化批量化自動化作業,拓寬服務範圍,降低服務成本,不斷提升廣大客戶,尤其是農村客戶的貸款獲得率。

--/ END /--

零壹財經近期精彩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財經 的精彩文章:

每年投入營業收入的3.5%!看招商銀行如何發力金融科技
網仲科技王亞洲:「網路仲裁+網貸催收」的難點與優勢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