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為什麼要修建東都洛陽?
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負面評價最多的皇帝之一,史書上關於他的描述往往會圍繞著幾個關鍵詞,比如窮極侈靡、濫用民力、屠剿忠良、蒸淫無度。那麼隋煬帝果真如歷史文獻上描述的那麼不堪嗎?其實倒不盡然。事實上,隋煬帝在位期間做的一些事情對當時來說確實影響到了國計民生。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利在千秋的千年大計,比如著名的大運河就是如此。不過,今天我們不談大運河,而是要來說說隋煬帝在位期間修建的另一項大工程:東都洛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604年8月,隋文帝楊堅駕崩,終年64歲。皇太子楊廣繼承皇位,是為隋煬帝。同年末,隋煬帝宣布要在洛陽修建東都,並任命楊素(隋朝名將、開國功臣)和著名建築師宇文愷負責該城的建設。
為了用最快速度完成對東都洛陽的修建,隋煬帝下令每月徵調民夫二百萬人。由於傾盡舉國之力,洛陽城的建設進展神速,僅僅耗時十個月,城市建設工作就大體宣告完成。為了充實新建成的洛陽,隋煬帝還下令將原來州治的居民以及大批富商遷入該城,如此一來,洛陽就迅速繁華了起來。
隋煬帝因在修建洛陽時耗費了大量財力、民力而受到諸多指責,後世的史學家甚至認為這正是隋煬帝好大喜功,窮奢極欲的表現之一。然而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隋煬帝之所以要迫不及待地修建東都洛陽卻並非是出自個人目的,而是有充分依據的。
隋煬帝剛登上皇帝寶座僅一個月時間,他就受到了挑戰:在東部平原養精蓄銳已久的漢王楊諒(隋文帝第五子)起兵謀反了。不過,楊諒雖手握重兵,但缺乏軍事經驗。隋煬帝派驍勇善戰的楊素帶兵前往鎮壓,很快就將這場叛亂平息了下去。
楊諒謀反雖然沒有對國家造成太大的衝擊,但卻讓隋煬帝更加清楚地看到了這樣一個事實:位於關中地區的首都大興城(即唐代的長安城),地理位置相對偏僻,難以遏制東部地區的反抗者。如果想要加強對東部地區的控制,在洛陽建立一個東都就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促使隋煬帝下定決心要迅速修建東都洛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解決糧食問題。當時大興城的居民人數不斷增長,加上城市周邊還駐紮著大量戍衛京師的軍隊。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勢必要產生巨大的糧食消費,而關中平原雖然以產糧聞名,卻也逐漸無法應付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了。而位於東部平原的洛陽不僅是水陸運輸的中心,也是儲藏和轉運貢糧的中心,如果在洛陽修建東都,將一部分人口分流到洛陽,將很大程度上緩解大興城的糧食壓力,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糧食的運輸成本。
因此,從長遠上來看,修建東都洛陽對大隋王朝來說是一項性價比極高的工程,它既可以在政治上加強帝國隋朝對東部地區的控制力,也可以在經濟上節約帝國的運營成本。如果一定要將此事說成是隋煬帝好大喜功,窮奢極欲的表現,那就顯然有失偏頗。
※巴黎聖母院毀於大火,全世界為之哭泣,這些人卻說:燒得好
※金國為什麼能迅速崛起?這個獨特組織功不可沒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