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瀕危貓科動物被譽為「濕地釣魚翁」,保護它不能忽略一個前提
文/大貓來了
在西方,有一句俗話叫「cats hate water」,意思是「貓類討厭水」。的確,在數十種貓科動物之中,不太喜歡水的貓科動物不在少數,比如獵豹、獅子,以及我們比較熟悉的家貓等。然而,自然界中也有不少喜歡水的貓科動物,比如老虎、美洲虎、漁貓。這三種貓科動物選擇棲息地的時候對水源都有著較高的要求,老虎喜歡泡在水中降溫,美洲虎和漁貓更是經常會下水捕捉獵物。不過,若論起捉魚的本領和對魚類的喜愛程度,漁貓要遙遙領先其他貓科動物。因此,人們還給了漁貓「釣魚貓」、「濕地釣魚翁」等稱號。
對漁貓而言,「濕地釣魚翁」這個稱號十分形象:既指出了漁貓的捕食習性——喜歡捕食魚類,又指出了漁貓對棲息地的選擇——偏好濕地。漁貓大多棲息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河流、蘆葦濕地、紅樹林濕地等淡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在這裡它們有著獨特的生存本領,比如:它們有著高超的捕魚技巧,可以快速從水中「撈魚」,可以「渾水摸魚」,甚至可以潛入水中捕魚;成年的漁貓還會帶著小漁貓一起下水練習捕魚技巧……
然而,近幾個世紀以來,由於各種人為因素的影響,曾經分布廣泛、數量眾多的漁貓已經成了瀕危物種:在一些亞洲國家,漁貓已經區域性滅絕;我國雖然把漁貓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以往的資料中也有漁貓在我國有分部的記載,但是已經很久沒有漁貓在中國出現的可信報道。因此,保護漁貓,提高其野外種群數量,是人們的一項緊急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但是,當提起保護漁貓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們不能忽略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保護紅樹林(由各種灌木、喬木、草本植物等組成、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等濕地生態系統。
沿海地區的紅樹林是漁貓的主要棲息地。紅樹林是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為漁貓等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場所的同時,也可削弱海嘯等自然災害帶來的破壞,更有助於減輕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由於人類長期對自然資源無節制的索取,比如大量開發農業和養殖業,導致亞洲地區沿海50%以上的紅樹林已經消失了。在紅樹林消失的同時,很多漁貓也跟著消失了。
漁貓對濕地尤其是紅樹林依賴性很強,不像短尾貓、豹貓這類貓科動物對各種環境都有較高的適應能力。再加上漁貓野性十足,在圈養環境下不易存活和繁殖,因此,「圈養環境下增加其種群數量再對其進行野化放歸」這個適用於增加西班牙猞猁等貓科動物野外數量的路子是不太能行得通的。要想使漁貓脫離瀕危狀態,首先要保護和恢復紅樹林。
在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一些動物保護工作者已經行動起來,比如說給漁民講解漁貓及紅樹林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以及保護它們的必要性;號召漁民在紅樹林中養殖泥蟹,而不是對紅樹林進行破壞,這樣既可以增加漁民收入也可以保護好紅樹林及生活在其中的動物。當然,對於保護漁貓及紅樹林而言,這些似乎還不夠——人類需要更多的付出。
※獅子的遺傳多樣性比100年前降低15%,這意味著什麼?
※圈養東北虎有數千隻,為何還不進行野放?看下這些難題就知道了
TAG:大貓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