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王室來自於漢諾威,卻為何沒阻止普魯士吞併漢諾威?
文|小河對岸
1714年,英國安妮女王死後無嗣,由於英國王位的前五十多順位繼承人都是天主教徒。故而,英國議會最終選中了德意志的漢諾威選帝侯喬治·路德維希(其母為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為英國國王,是為喬治一世,由此開創了英國歷史上的漢諾威王朝(1714年--1901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喬治一世入主英國之後,英國與漢諾威就形成了共主聯邦。在拿破崙戰爭結束之後,為了提升英國在德意志事務中的話語權,漢諾威選帝侯國被提升為王國。直到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繼位(1837年--1901年),由於德意志地區禁止女性的繼承王位(《撒利法典》),漢諾威王位才由維多利亞的叔叔坎伯蘭公爵(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繼承。至此,英國與漢諾威才結束了共主聯邦的歷史。
但是,在英國與漢諾威結束共主聯邦還不到三十年。漢諾威王國就被普魯士吞併,而淪為普魯士王國的一個省。普魯士吞併漢諾威之時,正處於英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維多利亞時代。而作為當時世界上的頭號霸主,英國為何沒能阻止普魯士吞併漢諾威呢?
首先,英國雖是當時世界上的頭號霸主,但君權卻早已衰落,君主的利益並不能主導國家的戰略方向。
自光榮革命(1688年)之後,英國議會頒布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1689年),奠定了英國國王「統而不治」的憲政基礎。自此,英國的國家權力就漸漸由國王轉移到了議會。故而,此時的英國王室雖源於漢諾威,但早已不能像英法百年戰爭(戰爭起源也是因爭奪法國王位)時期那樣,為了英國王室的利益,而讓英國捲入到對普魯士的戰爭之中。
而英國早已從英法百年戰爭中吸取了教訓(英國與法國互啃了一百多年,卻盡喪歐陸領地,該事件對英國的國家戰略與外交政策產生了深遠影響,使其徹底放棄了經營歐陸的想法,轉而全力經營海外,由此才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為英國王室利益,而與普魯士交戰,並不符合英國的利益與國家戰略方向。
再則,英國雖是當時世界的頭號霸主,但陸上力量卻是短板,與普魯士交戰並不具有絕對優勢。
英國的強大,就在於其海軍力量,其陸上力量卻一直是短板。而普魯士卻是歐陸最善戰的國家,且又擊敗了奧地利。英國如果沒有其他歐陸強國的支持,而與普魯士交戰,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勝算。
第三,德意志民族盼望統一,英國也很難逆勢而為。
19世紀後期,德意志民族越來越希望國家能夠統一。尤其是在北德地區,普魯士的影響力很大,很多邦國的百姓,都已把統一德國的期望寄托在普魯士身上。雖然,德意志各邦國的君主,並不願意放棄權力與利益。但是,隨著德意志各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民主意識的覺醒,德意志地區的底層力量日益強大。而底層力量是希望德國統一的,這在普法戰爭中就得到了體現。雖然,南德諸侯對普魯士很是厭惡。但當普法戰爭打響,南德地區的百姓踴躍參軍,支持普魯士對法國交戰。
英國如果為漢諾威而與普魯士交戰,實際上也很難漢諾威的有力支持,反而會促發德意志民族的愛國熱情。在德意志民族都盼望德國統一之時,尤其是在普魯士影響力很大的北德地區。英國也很難逆勢而為,阻止普魯士吞併掉漢諾威。
※崇禎帝也想議和與遷都,卻為何沒有大臣附和?
※賓士漏油門事件,為何調查報告沒出來,雙方就已和解?
TAG:有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