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曾推行過更簡單的「二簡字」,但為何一年不到就失敗了?
在五四運動之後,中國語言學界對漢字的改革從來沒有停止過。最開始的白話文運動,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語言文字發展的歷史上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從此之後白話文開始普遍通行,文言文和繁體字的消失確實是中國漢字推廣過程中重要的一步。
後來,1949年建國之後,中國對文字改革依然沒有停止,而且改革的執念越來越深,把繁體字變成簡體字之後,甚至想再一次通過歸併和縮減,把簡體字變得更簡,從而使得漢字拉丁化。
這樣的想法在今天看來可能會有點突兀,甚至覺得這是消滅中國漢字文化的做法,但是在當時,它的提出確實有一定的合理性。建國之後,經過了近百年的烽煙戰火,中國人知識文化程度普遍較低,而簡化字的出現是為了適應這種情況應運而生。簡化字帶來的漢字拉丁化,使得漢字筆畫簡潔,普通人在一個月之內就可以對漢字進行全面的掌握,能讀能寫,並且能降低中國人的文盲率。所以在上個世紀70年代,簡化字全面盛行,1975年提出的《第2次簡化漢字方案》於1978年正式在教科書上投入使用。
但是這一次的漢字改革運動卻以失敗告終,過猶不及是失敗最重要的因素,有很多的字由於刪減的太過厲害,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漢字優美的形狀消失不見,使得漢字文化一下子失去了根基和依附的形式,就連基本的辨認都存在很大的困難。然而,到1978年9月,全國就全面停止使用二簡字,也就是一年不到的時間,中國語言改革委員會以及教育部就認識到了這一次改革的徹底失敗,決定停止使用二簡字。
中國的漢字傳承了幾千年,從最初的甲骨文經過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字體的演變,一直到今天,它是中華文化最忠實的記錄者和表現著,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源遠流長從不間斷,其中漢字起到的連結作用不可估量。
所以對漢字的改革應該慎之又慎,五四運動期間白話文運動的成功是由於要西方先進文化的侵入,中國傳統文化中一些太過於晦澀難懂的東西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出一些改變。而建國之後社會穩定,文化自信也顯然增強,這時候就不需要使得漢字再簡化,況且,簡體字比繁體字本身就已經做了很多的刪減,其中保留的一些漢字原有的因素已經十分有限,如果再進行刪減,會使得漢字原有的韻味全然消失。況且這一次簡化字推行過程中採用了盲目粗暴的手段,漢字的簡化毫無規範,其中表意文字的性質完全消失。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不能隨意的丟棄了我們的根,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熟練的掌握和運用,不論是日常交往還是學術研究,其中對於漢字的態度必須是嚴謹的,科學的認真的。
※男人能否發達,看他身上有無這2個特點,若有,日後必成大器
※《笑傲江湖》中最經典的三句話:一句說愛情,另兩句說人生和江湖
TAG:趣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