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吃飯喝水可不簡單,老祖宗定的筷子長度為什麼是七寸六分?

吃飯喝水可不簡單,老祖宗定的筷子長度為什麼是七寸六分?

中國人吃飯用筷子,

筷子代表什麼?

為什麼筷子是兩根,而不是一根?

這兩根筷子,其實就代表一陰一陽,所以中國人不說兩根筷子,而是說一雙筷子。一陰一陽加在一起,就是一個道。這個一,就是道的意思。

筷子的長度,按照古代的尺寸來說是七寸六分。民以食為天,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最直接地暴露我們的貪慾,這個貪慾是應該被克制的,所以七寸六分,代表我們的七情六慾要用我們的理智來克制。

在佛教里,吃飯除了要控制貪,吃飯的動作也有內涵。左手捧著缽,這個動作叫龍含珠;右手拿著筷子,拿筷子的姿勢叫鳳點頭。吃飯也能吃得這麼優雅。什麼叫中國?這就叫中國!

所以不管到歐洲、到美國,我天天都用筷子,這是一種中華文明的表法。中國的道是很深邃的。就這一個吃飯的動作,一個動,一個不動,龍珠是不動的,龍再怎麼升騰,它都圍繞著珠;鳳點頭,吃的時候保持正念我們佛教里,吃飯、喝水,正念是非常多的。

食存五觀

寺院的齋堂有一個固定的名字,叫五觀堂。宋朝理學家程明道有一次看到出家人的齋堂儀,感慨道:「三代禮樂,盡在是也。」五觀堂的這些儀規,能讓人迴光返照,處在道的狀態里,就是不明白的人,也會處在一種慚愧當中。

食存五觀:

第一觀 計功多少 量彼來處

第二觀 忖已德行 全缺應供

第三觀 防心離過 貪等為宗

第四觀 正事良藥 為療形枯

第五觀 為成道業 故受此食

第一觀 計功多少 量彼來處

我的修行怎麼樣?

我跟道相應嗎?

我吃到的飯是來之不易的。我沒有去耕種,現在吃到這個飯,如果我沒有功德,就對不起這碗飯。這是第一觀。

第二觀 忖已德行 全缺應供

我今天進步了多少,退步了多少?

有多少白業,多少黑業?

有多少善業,多少惡業?

把吃飯和自己的德行完全連在一起。

第三觀 防心離過 貪等為宗

在吃的當下去除貪的心,龍含珠、鳳點頭,保持陰陽平衡,處在中道之中。

第四觀 正事良藥 為療形枯

為什麼要吃飯?

是為了讓我能處在修道的狀態里,能讓我這個身體保持著健康的狀態,能夠用來修行,而不是吃了這個飯去打麻將、做壞事,否則,就連一口飯都消化不掉。

所以齋堂兩邊還有一副對聯:有維摩手眼斗金易化,無彌勒肚皮滴水難消。維摩是佛經里的維摩詰大士,他是一位在家居士,但是通達了大道。有了通達大道的狀態,那就「斗金易化」,哪怕是幾十萬的大餐、滿漢全席,都有福報消化。

第五觀 為成道業 故受此食

我們穿衣、喝水、吃飯,我們的生命以怎樣的狀態存在於天地之間?我們補充的能量是用來做什麼的?為成道業,故受此食。

這五種觀,是我們佛弟子每天都要觀的。

粥有十利

粥有十種利益:資色、增力、益壽、安樂、辯說、除風、消宿食、辭清、除飢、消渴。

在佛教里,最有名的粥就是臘八粥。釋迦牟尼佛成道前,有一位牧羊女以乳糜供養佛陀,後人為了紀念她,在釋迦牟尼佛成道的那天吃臘八粥,代表對有道的人、修行人供養的功德。但現在我們只知道臘八粥,不知道它的淵源了。

清代道光皇帝這樣讚美臘八粥:

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

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

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

共賞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

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

「沙門色相傳蓮炬」,這個沙門是指修行人。修行人是傳播智慧的人,為我們開解道德的源泉。

水有八德

水有八德:

一者澄凈,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輕軟,五者潤澤,六者安和,七者飲時除饑渴等無量過患,八者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增益種種殊勝善根。

水還有奔流不息,進取之德;哺育萬物,奉獻之德;水滴石穿,柔韌之德;一碗端平,公正之德;源頭活水,創新之德;甘心處下,謙虛之德;流水不腐,清廉之德;涵納百川,包容之德。

三德六味

佛教里說,飯菜具足三德六味。三德,是指輕軟德、凈潔德,如法德。六味,是指苦、醋、甘、辛、咸、淡。

飯菜的三德六味,除了滋養我們的身心,也可以上供諸佛菩薩、天神地祇、歷代祖先。佛教還保持著中華文明的這個傳承,一吃飯,必然要供養,把有形的能量通過我們的心靈、我們的智慧進行放大——從有限到無限、從有形到無形,這是很神奇的。否則光吃那一碗飯,沒有對它進行升華,那這碗飯的作用就沒有發揮出來。

我們雖然在形而下,但也不要忘掉形而上的存在。人是連通天地的,所以人人都能轉凡成聖,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出狀元,行行都可以得道。

——摘自傳喜法師開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喜法師 的精彩文章:

你不知道,哭泣的斯里蘭卡有多善良!
清明節,我們也為自己掃掃墓

TAG:傳喜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