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製成功「有生命」的自癒合材料
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重點國家實驗室游正偉團隊研製成功一種「有生命」的材料自癒合材料。這種新型材料在損傷後,能夠像人類的皮膚一樣自行癒合,恢復其原有的結構和功能,可以大大延長材料的使用壽命、提高材料的使用安全性、降低材料的維護成本。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材料學領域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先進材料》。
自癒合材料在汽車塗層、可穿戴電子、軟體機器人、生物醫學等諸多領域備受關注。然而,已報道的自癒合材料往往需要外界刺激(比如加熱、激光、壓力等)來激發癒合過程,同時力學和自癒合性能難以兼顧,研製理想的高強韌室溫自癒合材料仍然是該領域的挑戰。
因此,研究人員創新提出了一種可以同時提升材料自癒合性能和力學性能的分子策略——基於銅配位丁二酮肟氨酯的彈性體(Cu-DOU-CPU)。該論文通訊作者游正偉教授告訴《中國科學報》,基於銅配位丁二酮肟氨酯的彈性體(Cu-DOU-CPU)中同時存在動態共價鍵(肟氨酯鍵)和動態非共價鍵(金屬配位鍵和氫鍵),其中銅離子的配位作用是關鍵:配位產生的動態交聯顯著增強了材料的力學性能;同時,銅離子的配位提升了肟氨酯鍵的動態性,材料表現出更優的自癒合性能。
據悉,蘇州大學鮑曉光教授團隊通過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解釋了其中的分子機制。三種動態鍵的協同作用使得材料具有一系列優異的性能。基於銅配位丁二酮肟氨酯的彈性體(Cu-DOU-CPU)的強度和韌性分別達到了14.8 MPa(兆帕)和87.0 MJ m?3(兆焦耳每立方米 )。同時,基於銅配位丁二酮肟氨酯的彈性體(Cu-DOU-CPU)在室溫下可以自發自愈,即時自愈強度可達1.84 MPa(兆帕),並持續增加至13.8 MPa(兆帕),超過所有同類材料的原始強度。
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東華大學博士生張璐之介紹,研究人員利用該材料複合液態金屬構建了高拉伸自癒合導線。切斷的導線在室溫下9分鐘就可以基本癒合,在再拉伸2.5倍的情況下,仍然能保持電路的導通,展現了該自修復材料在磅礴興起的可拉伸電子領域的良好應用前景。
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東華大學博士生劉增賀說,值得一提的是,基於銅配位丁二酮肟氨酯的彈性體(Cu-DOU-CPU)合成所使用的原料均為易得的工業品,反應採用「一鍋法」,簡便易行,非常有利於大規模使用。
游正偉表示,該工作提出的利用金屬配位作用來同時提升力學和自癒合性能的策略,可以拓展到其它金屬離子和動態鍵體系,為研製高性能的自癒合材料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來源:《先進材料》 游正偉等)
※特殊結構讓獅子魚徜徉馬里亞納海溝
※華理學霸夫妻痴迷科研 將共赴西部就業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