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日頭條抄襲事件看,為何互聯網公司人設接連崩塌?
在如今這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不僅影響力對於個人和企業的發展都非常重要,個人和企業的人設對其發展其實一樣重要。
如果將影響力當做吸粉的法寶,那麼人設就是轉化 粉絲裂變的秘密武器。基於人設,我們可以給一個個人或者企業劃定核心標籤,從而從內心深處決定自己是否要長期粉他們。最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成為商業主流,越來越多企業創始人和企業樹立起自己的人設。
原來的時候,大家希望提升創始人影響力後然後強化企業人設,最終通過大量網民的注意力給企業帶來更多客戶。這一招確實在此前非常有用,很多用戶就因為創始人的影響力成為企業的粉絲。可到了2019年,這種策略似乎不行了。
尤其是曾經意圖挑戰BAT的二線互聯網企業,很多都面臨了企業人設逐漸崩塌或被影響的情況,其中最典型的便是今日頭條、美團、小米、滴滴這些公司。那麼,為何偏偏是2019年會有這麼多二線互聯網企業的人設受到挑戰?下面,筆者就和大家通過盤點,來逐一分析下為何這麼火企業人設會崩塌。
從技術派到為流量竭盡腦汁今日頭條正毀掉自己人設
企業人設開始崩塌,最典型的或許就是今日頭條。4月26日,因進軍搜索業務的今日頭條大量竊取百度「TOP1」 搜索產品結果,百度決定以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到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要求位元組跳動立即停止侵權,賠償相關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人民幣9000萬元,並連續30天在其APP及網站首頁道歉。除民事起訴外,百度也同時向法院提交了行為禁止保全申請書。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今日頭條不止是抄襲了百度。根據微信公號「設計工地」此前的報道顯示,多閃的宣傳視頻畫面抄襲了加拿大動畫設計師 Vucko 兩年前發佈於vimeo上的視頻;今日頭條新近推出的閱讀產品番茄小說,其定位和模式和趣頭條旗下米讀小說的免費閱讀 廣告的模式非常接近;騰訊此前和頭條也曾就抄襲事件有過糾紛…
當抄襲二字頻繁與今日頭條一起出現,這讓人不免對今日頭條過去的人設感到遺憾。今日頭條誕生之際,給人的印象就是技術流、創新派。作為一個新聞產品,今日頭條以演算法推薦的體驗個性化地給用戶推薦信息,最後還引領了後續新聞資訊產品的發展趨勢,一度備受年輕人的喜愛,其對新聞資訊產品創新擁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
而抖音的出現,更是開啟了新一代短視頻產品的熱潮,這種創新能力讓很多互聯網人士都不得不折服。可是,不過短短几年,今日頭條專註技術和創新的人設就被打破,給人留下的深刻影響總和抄襲和違規挑戰底線息息相關。
今日頭條沒能持續在技術和創新方面給人強化其人設,這實屬悲哀。那麼,今日頭條究竟是如何毀掉自己人設的呢?核心原因,或許還是頭條自己。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商業化壓力巨大為突破營收不能對自己太狠
不僅是用戶支持今日頭條,資本方對於今日頭條的期望也不低。根據今日頭條上一輪融資的估值,今日頭條的估值已經達到450億美金。對比京東和小米的市值,今日頭條的估值更高,要讓這估值不是個泡沫,就必須要保持今日頭條用戶和營收的高增速。
按照目前的時間節點,今日頭條ipo到了迫在眉睫不得不去的時候,今日頭條自然不敢讓其營收出現下滑甚至放緩。縱然可能會有些廣告和內容處在違規邊緣甚至違規,但只要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規定,出現一些底線內容和違規廣告,那至少不會影響到頭條全局。
所以,你會發現相較於其他的產品平台,今日頭條因違規被監管部門調查甚至處罰從次數要更多,而這背後可能就是源自於今日頭條在商業化壓力面前無法對自己太狠心,從而導致了部分工作人員對內容和廣告報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進而影響整個頭條人設。
一旦開了違規內容和違規廣告的口子,這會給本就需要沉澱的頭條團隊帶來更大的挑戰。
(2)團隊快速擴張背後會有銷售違規公司價值觀有些不統一
近兩年招人最多的互聯網企業中,今日頭條絕對是一家,但今日頭條這兩年新增的員工一大半就都是客服、銷售。這些新團隊的價值觀和團隊管理模式,本身就和樹立今日頭條早期人設的產品派、技術派不一樣。
當銷售上架了違規廣告後沒有被上司禁止,面對自己的業績壓力,這種默認投放違規廣告的行為就會愈演愈烈。相對於今日頭條的產品、運營、技術團隊,大多數銷售並非頭條的核心人員,其核心是為了沖業績拿提成而不是長期的體驗,這就很難真正為用戶考慮。
這樣一來,雖然看似今日頭條規模越來越大,但新入者無法真正認可今日頭條早期的人設,大家齊心協力維護頭條的人設,這就會導致今日頭條的人設發生崩塌,核心原因是由於不同團隊對公司的價值觀不統一。
換句話說,早期樹立今日頭條人設的那批真正的互聯網從業人士,他們也許還有部分還堅持著他們的信念。但有部分被公司不統一的價值觀帶偏,有些部分在上頭沒人遏制價值觀扭曲現象的情況也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今日頭條人設的崩塌。
(3)核心是還是做的流量生意,商業地位不夠牢固也不夠多元
不過,之所以今日頭條對營收壓力很大,核心原因或許還是因為今日頭條目前的商業模式不夠紮實。
隨著市場競爭加大,單個用戶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如果沒有多元的有效的變現模式,用戶的長期付費或者變現價值就很難被完整挖掘,也就很難建立起商業護城河。為了快速跟上市場變化不錯過任何一個大的流量機會,今日頭條尋找一個又一個的流量業務,哪怕是copy都要抓住機會。
所以,從今日頭條急速版到番茄小說再到出海發展,你會發現今日頭條為了持續獲得流量已經不能和幾年前一樣以「慢工出細活」的方式好好去創新。在目前頭條電商、遊戲等業務都沒能興起的情況下,頭條的營收就只能靠廣告。
縱觀目前今日頭條刷到的廣告,你會發現以成龍、王寶強為主的傳奇廣告和捕魚遊戲廣告遍地都是,真正一些輕度的遊戲壓根都投不起廣告。很多人其實也都知道,傳奇遊戲是一個單個有效用戶充值金額非常高的遊戲,而捕魚遊戲甚至跟賭博行為息息相關,只有其本身轉化效果好利潤足夠,其才有可能撐得起頭條的高額廣告。
高額的用戶成本,有限的變現模式,只有配合高投入的廣告,這才能穩住頭條的營收。縱然低質廣告刷頻存在,但今日頭條也不能捨棄這樣的廣告金主,畢竟在頭條已經喪失廣告單價低的紅利,廣告主不投今日頭條其實大家都還有其他的流量渠道。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營收的巨大壓力下,在今日頭條自身的高期望下,今日頭條就只能親手在其一手建立的流量圈子裡放一下影響體驗的廣告,縱然是可能會對廣告主和消費者都產生傷害也沒辦法。
如今來看,今日頭條最早的人設已經基本消失,留下的人設反而是抄襲、違規。舉個最簡單例子,按照目前最新的消息顯示,在百度起訴今日頭條後,今日頭條也反訴百度索賠9000萬,本身這種行為某種程度上不過是乏力的公關之舉,但連起訴內容都要copy,這確實也強化了今日頭條的新人設。
小米滴滴人設都被影響 ,這是為什麼?
人設被影響的不止是今日頭條,很多二線互聯網公司一樣都遭遇了人設改變的情況。雖然他們沒有達到崩塌的地步,但也確實變化很大。
小米人設,一直都是以「性價比」、「發燒友」、「良心」聞名,尤其是在喊出硬體業務的綜合凈利潤率不會超過5%後,小米和雷軍的正面人設也到達了顛覆,甚至不少粉絲真相信買小米的股票一定會賺。
小米人設的調整,核心就是股價下跌導致。在上市後,小米股價一度曾經漲至22.2港元/股,雷軍直言要讓首日購買小米股票的人翻一倍。可事實上,目前價格僅為12港元/股左右,市值較峰值已蒸發近2000億港元,不少支持者反而成了韭菜!
在這麼慘的情況下,在小米集團2018年年報中,其中經營凈利潤中包括了上市之前向雷軍支付高達約99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激勵,不管什麼理由,但這要讓大家接受並且還相信小米的人設還真不容易。
同時,目前小米主要收入還是依靠手機,並且小米IPO期間曝出的真真假假的「質量門」,越是在其他競爭對手的新品刺激下,反而越來越覺得小米的性價比優勢在縮小。這樣在種種情況,就導致小米的人設在崩塌。
同時,以顛覆者、賺錢機器、便宜打車這些人設崛起的滴滴,也面臨人設崩塌的情況。在司機端,滴滴要求很多司機從滴滴貸款買車,並且在抽傭金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如果自己不是滴滴官方的專車司機,還可能還會增加被懲罰的概率。這一種全新的規則,讓很多曾經把滴滴當做一個賺錢工具的司機們,對滴滴平台怨聲載道。
而對於乘客來說,不僅沒有補貼了,並且價格對比傳統的計程車也沒有優勢了甚至更貴,這就也讓大家對於滴滴的人設沒有那麼好,從而最後在安全事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也有一些乘客選擇逃離滴滴。
同樣的情況,驍勇善戰的美團人設也發生改變,尤其是在上市後,美團似乎越來越低調了。目前, 傳聞很久的美團打車還是沒能對滴滴產生太大影響,同時也在向商家收取高傭金後,持續引起商家反感的情況。類似於滴滴的問題,很多也在美團身上發生,這讓其人設也發生改變。
那麼,為何小米滴滴美團這樣的企業人設也會被影響呢?首先,非常重要原因就是需要給股東一個交代。上市了的要盈利,沒上市的要減少虧損,大家都渴望能夠通過控制成本來實現規模化盈利。
其次,就是在沒建立自己商業護城河的情況下,還存在有過度營銷的問題,並且這些問題還和低價格有非常直接關係。不管是小米的性價比也好,還是滴滴的便宜和賺錢工具,這些企業人設,都是建立在縮減利潤甚至賠本補貼賺吆喝的基礎上。
在本身建立商業護城河的時候,伴隨著性價比優勢變小和補貼停止縮減,那麼他們人設的崩塌也就成為必然的事情。
與今日頭條人設崩塌相比,小米滴滴美團這樣的公司,只要能夠堅守底線把握好平衡新增人設,他們公司的正面人設就不至於完全崩塌。
整體來說,從今日頭條到小米滴滴美團,你會發現他們其實都已經算是二線互聯網公司中不錯的企業,但他們2019年的企業人設卻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究其原因,最大的通病還是在商業化道路上收到了巨大的阻力,尤其是在上市後或者準備上市後,公開股東和大機構的督促也讓這些問題變得更為緊張。這個從頭條部分的分析就可以看得出來。
那麼,為什麼BAT他們的企業人設沒出現這種崩塌的情況呢?核心的原因,或許還是因為BAT成熟的生態下,都互相建立了自己的商業護城河。最近有一篇稿子說BAT的文章我認為挺有道理的,其核心觀點是說BAT已經成為了基礎設施,可替代的難度和成本都更大。以今日頭條為主的很多互聯網二線企業,之所以人設會崩塌,核心就在於其在面對外界壓力的時候,不得不默認一些違規操作的存在才可以應對壓力。
從今日頭條抄襲事件到其他互聯網公司人設崩塌事件來看,紮實做好既有業務拓展出有效的商業模式,或許才是王道。縱觀BAT的發展,不管整體環境如何,BAT所建立的生態都可以安然運轉。當他們已經從上游以上帝視角俯視行業的機會,今日頭條、美團、滴滴、這些二線互聯網公司還得試圖嘗試建立生態,那麼BAT的人設自然就可以穩定保持了。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