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戰備情況解析

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戰備情況解析

風裡雨里,我在這裡等你~

在「大國競爭」背景下,美國防部將恢復和維持戰備列為首要任務,2018年版《國防戰略》也重申了這一點。2018年12月12日,美國政府問責署(GAO)發布報告,詳細分析了美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艦艇和飛機的戰備情況。

一、艦艇戰備分析

過去25年,美軍艦艇數量減少了近一半,但仍維持全球存在,且艦艇部署數量達到冷戰時期峰值的兩倍。為此,海軍只能減少整個艦隊的維護和訓練,導致艦艇戰備水平逐漸偏離標準。例如,為應對戰區不斷增加的威脅,作戰指揮官會在既定兵力配屬外提交「兵力申請」,這一「兵力申請」將轉交執行其他任務的艦艇,或正在開展維護、訓練的艦艇,擾亂既定的作戰、訓練、維護安排。

2017年,美海軍艦隊發生4起嚴重事故,共造成17名士兵喪生,多艘艦船損毀。事故發生後,GAO審查發現,海軍艦隊存在訓練認證工作滯後、艦員數量下降、艦員超負荷工作以及艦船維修不及時等問題。隨後,美海軍開展了2輪次內部戰備審查,提出111項具體舉措提升艦艇戰備,截至2018年11月,已落實78項。

(一)水面部隊訓練不足

2017年9月,GAO審查發現,駐紮日本的巡洋艦和驅逐艦沒有固定的訓練時間,導致37%的艦員訓練認證有效期已過(有效期到2017年6月),一艘駐日彈道導彈防禦艦在2016年中航行了235天,在2017年已航行了231天,處於超期部署狀態;此外,有限的訓練場地也導致了海軍陸戰隊兩棲作戰能力持續下降。

為此,美海軍重點加強了艦員訓練,確保任何艦船在部署前達到訓練認證標準,截至2018年11月,艦員訓練認證失效比例降低至9%,戰備水平高於戰時12%的標準;海軍陸戰隊則計劃聯合海軍共同開展兩棲戰訓練以緩解訓練場地不足的問題。

(二)維修能力不足

美國海軍已建成完善的艦員級、中繼級和基地級三級維修保障體系,其中,艦員級由艦上維修部門執行,中繼級由指定的海上或岸上維修機構執行,基地級承擔級別最高的維修任務,由國營和私營船廠共同參與。核動力潛艇主要由國營船廠實施維修,核動力航母補給燃料和非核部分工作主要由私營船廠完成,推進器設備設施主要由國營船廠完成,非核水面艦艇主要由私營船廠實施維修。美國國營和私營船廠均不能按時完成艦艇維修任務。2011~2014年,僅28%的水面戰艦按時完成維修,僅11%的航母可按時完成維修,該問題至今尚無明顯改善;2012~2018財年,因維修能力不足,航母延遲訓練和作戰部署時間累計達到1207天,水面艦累計達到18581天,潛艇累計達到7321天;除延誤訓練和部署外,維修能力不足還導致費用升高,近十年,僅攻擊型核潛艇在等待維修和延遲出廠期間,所需費用高達15億美元。

造成船廠維修能力不足的原因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船廠基礎設施老舊;二是船廠人力資源不足,部分崗位的培訓時間長達數年,且大部分船廠工人缺乏經驗,如,普吉特海軍船廠45%的工人、朴茨茅斯船廠30%的工人參加工作時間不足5年;三是船厂部分物資供應職能尚未轉交國防後勤局,經濟效益差,此前,海軍和空軍航空維修基地已將部分物資供應職能轉交國防後勤局負責,節約成本達10%。

為此,海軍開始全面審查國營與私營船廠的維修能力限制因素。針對核動力潛艇的維修需求,計劃在私營船廠增設兩個基地級維修點;計劃未來20年為國營船廠現代化工作投入210億美元,維修能力預計提升65%;計劃將船厂部分物資供應轉交國防後勤局負責。

(三)人力不足

2017年5月,GAO研究發現,美海軍計算每艘艦艇配員(包括軍官和艦員)的標準已不適用,導致艦員超負荷工作。原因包括:一是海軍原計劃通過提高自動化程度降低人力需求,減少了艦艇配員,根據2002年《最佳人員配備計劃》,目標將驅逐艦和巡洋艦的配員分別減少18%和12%;二是近30年,美軍參謀部職位不斷擴增,導致軍官數量比例提高,為落實各級參謀部需求,艦艇只能配備更多軍官,進一步壓縮了艦員數量,增加了艦員訓練、戰備、認證等的工作負擔。

截至2018年11月,美海軍已開展了艦艇配員分析,並規定艦艇艦員比例不低於95%,且92%的艦員應具備資格認證。相關舉措效果短期內難以評估,預計在2021財年後初見成效。

(四)擴增艦隊規模的成本未知

為滿足未來作戰需求,美海軍計劃在未來30年擴增艦隊規模至355艘,相比當前的287艘,增加25%。配合該計劃,到2048年,海軍將採購301艘艦艇,並為66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7艘攻擊型潛艇延壽。

355艘造艦計劃面臨嚴重的成本和時間問題。據國會估算,355艘造艦計劃總預算約8010億美元,而海軍估算值僅為6310億美元,兩者相差1700億美元。GAO此前報告也曾指出,近十年,其審查的8艘艦艇均存在交付延期問題,多數延期時間超過2年;6艘不同級別、價值63億美元的艦艇存在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海軍曾在2007年提出長期造艦計劃,十年間,與設定的目標相比,相關經費增加240億美元,艦艇數量減少50艘。

二、飛機戰備分析

2011~2018財年,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飛機可用率基本不達標。2018年9月,美國防部長簽署備忘錄,明確要求各軍種飛機的可用率在2019財年結束前至少達到80%。

表1 美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航空兵面臨的問題

(一)老舊飛機數量龐大,維修能力不足

高強度持續作戰加速了飛機的損耗,而維持飛機作戰能力,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正面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老舊機型數量龐大。例如,F/A-18A-D的平均機齡達到26年,AV-8B的平均機齡達到21年,C-2A的平均機齡達到29年。AV-8B和F/A-18A-D計劃由F-35替代,但F-35研發與部署不斷推遲,只能採購更多的F/A-18E/F。二是由於機型老舊,結構疲勞導致的部件失效頻發,超出預期。由於大量老舊飛機的生產線早已關閉,相關零部件製造商不斷減少,造成採購困難和成本升高。2017、2018財年為此支付的預算不斷增加。三是飛機維修基地缺少富有經驗的工人。例如,在西南艦隊戰備中心,41%的維修工人工作時間不超過2年。

(二)飛行員短缺

近年來,美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飛行員短缺問題持續加劇,並將持續至2023財年,例如,海軍戰鬥機飛行員短缺比例由2013財年的12%上升到2017財年的26%,海軍陸戰隊飛行員短缺比例由2006財年的6%上升到2017財年的24%。

(三)F-35的維持和作戰挑戰

美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計劃採購近700架F-35,全壽期維持成本(維修、人力等)預計超過1萬億美元。GAO此前審查發現:2017年3月~6月,F-35B處於可用狀態(安全飛行,可用,可至少執行一項任務)時間佔比為52%,低於65%的目標;處於全任務狀態(可執行全部任務)時間佔比為15%,遠低於60%的目標。

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基地級維修能力形成已延期6年,造成部件維修時間達目標時間的兩倍,國防部原計劃2016年底前在6個美國軍用維修站形成F-35維修能力,以支撐F-35諸多關鍵部件的維修,但由於經費投入不足,部分維修能力將延遲到2022年實現;二是部件短缺,由於國防部錯誤地認為在6個軍用維修站形成F-35維修能力的合同中應包含儲存F-35備件,但事實並非如此,國防部只能與主承包商繼續磋商並授出額外合同,相關合同延期導致F-35無法及時維修。

(藍海星:孫明月 於憲釗 白旭堯)

文章推薦

想了解更多國外國防戰略、軍事工業、裝備發展、前沿技術相關研究,請關注藍海星智庫微信公眾號:SICC_LHX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海星智庫 的精彩文章:

VT霍爾特海事公司將承擔美國海岸警衛隊新型破冰船建造工作
簡析美國海軍如何開展「兵力結構評估」

TAG:藍海星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