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戰後美國異軍突起,為何還是鬥不過英國

一戰後美國異軍突起,為何還是鬥不過英國

文/寂寞的紅酒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在這場戰爭中,美國成為最大的贏家。膨脹中美國自認為自己是世界第一經濟體、第一工業強國,又是一戰的戰勝國,而且在一戰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英法又嚴重衰落,所以美國人認為一戰後他們能和英法一樣,成為世界秩序的制定者,甚至可以取代英國的霸主地位。但沒有想到,雖然美國人在一戰後異軍突起,但仍然不是英國人的對手,不僅被英法擠出了他自己倡導的國聯,而且多次被英國打壓。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一戰後美國異軍突起,為何還是鬥不過英國?

首先,美國雖然在一戰後異軍突起,但主要是經濟崛起。一戰後,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體、第一工業強國,工業產值佔到了世界總產值的38%,黃金儲備更是佔到了世界的40%。此外,美國還是世界第一大債權國,美國借給協約國的戰債約110億美元。不過雖然美國在經濟和工業領域超過了英國,但在政治影響力上仍然遠遠比不上英國。政治影響力除了實力的比較以外,還與國家威望有關,國家威望是需要時間積累的。美國底蘊太淺,雖然經濟水平超過了英國,但政治影響力遠遠比不上英國,這就是暴發戶和資本家的區別。人家是積累了幾十年上百年的商業家族,人脈和影響力遠遠超過你,不是你買輛豪車就能擠進別人圈子的。美國也是如此,不是你經濟上去了就能取代人家,這需要時間積累和機會的。

其次,雖然一戰後美英的實力此消彼長,英國在戰後衰落了,但仍然頗有實力。一戰後,英國仍然是世界上的主要工業國、主要軍事強國、世界第一殖民大國,綜合國力並不遜色美國多少。儘管英國產值佔世界工業產值總份額的比例下降到了14%,退居到世界第二位,但英國仍然控制著世界貿易、航運等領域的經濟命脈,以英國為中樞的貿易體系仍然沒有被打破,英國的殖民體系仍然非常穩固,美國仍然在很多領域無法挑戰英國。以航運為例,一戰後英國擁有超過2000萬噸的商船,佔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美國還不到英國的一半,所以美國想取代英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碼在一戰後美國沒有那個實力。

最後,英國作為世界老牌殖民霸主,其鬥爭手段和外交智慧遠在美國人之上。英國用嫻熟的外交技巧和各種手段,一直想方設法的打壓美國,在幾次交鋒中,美國都敗給了英國人。比如在經濟領域,雖然美國成為了經濟霸主,經濟和工業實力遠在英國之上,但英國人並沒有束手就擒,只用了一招殺手鐧就差點把美國干翻。為了對付美國,英國推出了「帝國特惠制」,英國要求下屬的各殖民地以英鎊作為貿易的基準貨幣,帝國內部各地區之間進行低關稅的自由貿易,對外則徵收高達30%以上的高關稅,這一政策可坑苦了美國。1924年,美國的工業產值已經佔了當時世界總量的48%,但英國的大招一出,美國產品立馬沒了市場,也無法獲得英國殖民地的原料,美國過剩的工業產能只能自己消化,這也是導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當時的英國則出現了工業和經濟快速增長的態勢,整個三十年代英國人稱為「黃金時代」,而美國則被大蕭條搞得元氣大傷。在其他的幾次交鋒中,美國人同樣敗下陣來。可以說,二戰前美國搶班奪權的政策徹底失敗。如果不是二戰爆發,美國的日子未必會有多大的改善,起碼會被英國折騰的元氣大傷。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美博弈的最終結果,證明了「姜還是老的辣」。

參考資料:《全球通史》、《英國史》、英國對美國的頑強鬥爭——論英聯邦總理會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寂寞的紅酒 的精彩文章:

大蕭條時美國資本家為何寧可把牛奶倒進大海也不分給窮人
日本和韓國都宣稱擁有獨島的主權,獨島到底是誰的

TAG:寂寞的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