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新平同名個展「蘇新平」亮相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蘇新平
Su Xinping
主辦:中國民生銀行、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協辦:北京民生文化藝術基金會
總策劃:周旭君
策展人:馮博一、湯宇
策展助理:劉易珈、陳昱
展期:2019.4.28-2019.6.9
地點: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二層展廳
藝術家蘇新平同名個展「蘇新平」4月27日下午三點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展覽由中國民生銀行、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主辦,北京民生文化藝術基金會協辦,馮博一、湯宇擔任策展人。
此次展覽是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藝術家個案研究系列」的最新成果,特別聚焦於蘇新平近三年的藝術創作,展示出他在視覺語言方式的最新實驗。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蘇新平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靳尚誼、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周旭君
蘇新平曾被譽為「現代中國版畫領軍人物之一」。作為從內蒙古草原走來,並受到過系統學院訓練的藝術家,在近些年來的創作中不僅僅局限於版畫,而專註於繪畫語言的整體性探索。他的作品視線主要圍繞或投向在其所處的生存空間和文化記憶,明顯帶有中國社會轉型期中能夠指認的存在痕迹和人們在內心、情感層面上的境遇。
展覽現場
他通過繪畫藝術重構了其對現實處境的認知與覺知,並以超驗、變異、混雜、抽象的畫面,呈現出油畫的粘性,版畫的質感,乃至影像的游弋,演繹了人與命運永恆的糾纏、焦慮與困惑。
展覽現場
在策展人馮博一看來,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蘇新平的作品既是我們文化生態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眾生面貌,也應合了所謂後現代社會下中國現實混雜的狀態;從視覺藝術的角度來考察,蘇新平的繪畫語言修復和更新了傳統的樣式,向單一的寫實風格提出質疑,從而使題材本身既有主題上的時代性,又用一種荒誕的形式意味。
策展人馮博一為媒體和觀眾導覽
馮博一認為蘇新平的藝術踐行使這些熟悉的圖像陌生化,以控制觀者的期待,讓觀者體味新圖像和新視角所產生的表現魅力,以及擺脫學院藝術規則後的開放與自由。
開幕式現場嘉賓合影
為了更好的體現「蘇新平」藝術的人文價值,本次展覽以純粹、中性的設計,建立引起凝視和沉思的白盒子空間,展出40件繪畫類作品和1件影像作品,包括切片化的銅版作品、紙本素描長卷和布面油畫等。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6月9日,對公眾免費開放。
荒原系列
Wasteland Series
《荒原系列》是蘇新平2015年創作延續至今的系列作品。他從一小片紙上素描開始,日積而成如拼圖遊戲里的大量素描,在一次次的拼裝組合中,形成為一幅有著地平線的「荒原」。由多件紙本素描所組成的巨大畫幅呈現了一片宏大的荒原景色。草原、遠山、枯樹、白雲……這些帶有強烈個人烙印的符號元素經過多年的錘鍊、發酵後,再次以一種充滿秩序感的布局方式形成畫面。細緻的手工素描可看做是石版畫製作方式的延續,而執筆排線勾描時那種平靜、專註的狀態也隨著工作量的累積而超越了繪畫的界定,成為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的儀式化行為。它的繪製和展示方式本身既帶著瞬間錯亂的脆弱感,又顯示著一種重新規定的意志。
荒原7號 Wasteland No.7 448×168cm(56×56cm×24) 紙上鉛筆 Pencil on Paper 2018
荒原6號 Wasteland No.6 336×224cm(56×56cm×24) 紙上鉛筆 Pencil on Paper 2018
《紅藍系列》
Red Blue Series
蘇新平在《紅藍》系列銅版作品中通過碎片化的圖像來探索繪畫空間新的可能性,讓觀眾以全新的觀賞方式,在不斷的視覺轉換中與藝術家的意圖產生碰撞。而作為繪畫的開放性訴求,蘇新平更多地使自己有意為之的虛構性因素,來建構他的表意基礎,成為他關於「風景」的想像媒介,而這樣一種理想化的認識角度,為他畫面的語言結構創造了更多的開放性空間。
2019 紅與藍 Red and Blue 588×588cm, 532×532cm(28×28cm×400) 銅版畫 Etching-1
2017 紅之一 Red No.1 112×168cm(28×28cm×24)銅版畫 Etching
2018 藍之四 Blue No.4 112×252cm(28×28cm×36) 銅版畫 Etching
《十之一》
Ten No.1
《十》系列作品涉及藝術家對某些終極命題的思考。正如蘇新平所說,人類社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也隨之增加。人類在挑戰自然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人性的扭曲和精神的失落。然而人類依靠科技又無法解決自身問題,只有寄希望於某種終極信仰感化人類,解救人類之苦。
2017 十之一 Ten No.1 280×308cm(28×28cm×110) 銅版畫 Etching
《虛構的真實》
Fictional Reality」
藝術家利用三維技術嘗試拓展空間,探討今天的虛擬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從一小片紙上素描繪製開始,逐漸進入一個混沌的視角,呈現出奇特荒誕的異世景觀。通過素描的方式和三維影像相結合,在拓展了樸素繪畫語言的表現力同時,也在錯位的現代時間感受中為自然時間展開了一個不斷斷裂的世界,用意志去激發出真實的邏輯。
20171118-虛構的真實 7分53秒 影像 2017 Fictional Reality 7"53"" Video 2017-截屏
油畫人物系列
The Series of Figures Oil Painting
蘇新平的藝術觀念是建立在對人生反思的基礎上。2019年以來新創作的一系列油畫人物作品,基本上延續了他的藝術創作脈絡,通過討論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試圖揭示今天跨越式發展的社會背景之下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有如逃離於慾望之海後的自省與對話,又如覺醒的思索與糾結的意象性表達。最終藝術家想要追尋的不是基於對現實世界的關照,而將人的狀態、社會狀態具有的變化多端的潛能激發出來,藉助語言的虛構和過程的隨機,通過對語言的單純性和純粹性的表達呈現出來。雖然作品採用象徵性手法和書寫性的筆法將作品內涵引向模糊和不確定,似乎指涉你、我、他的現實選擇與處境,實則更多的是對自身存在與在場的真實表達,揭示出我對當代社會及文化問題的關注與思考。
2010 沉思者1 Thinker No.1 80×60cm 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2018 讀報者 Newspaper Reader 120×90cm 布面油畫
2018 講道4號 Preach No.4 250×250cm 布面油畫
2018 對話8號 Dialogue No.8 200×150cm 布面油畫
2018 同志3號 Comrades No.3 130×100cm 布面油畫
"我一直以為,判斷一位藝術家的帶有實驗性作品的意義或價值在於,其作品的表現是否與他自身的生存環境、成長經驗和他個人的或集體的記憶有一個較為直接的聯繫;同時,這種聯繫是否與其當下的文化情境或文化生態的變化有一個對應點、激活點,以及由此反映出藝術家的態度或立場。再深入分析下去,就涉及到藝術家在創作中題材、文化資源的利用,媒介的選擇和視覺語言方式等具體的細節內容。因此,蘇新平的繪畫藝術的意義,不是在對應的現實關係中去尋找,而是在其內心折射的抽象現實中,尋找現實對他的心理投影與視差轉換。如同在他這些作品之間的臨界點上,構成了無邊現實的抽離和延展未來的趨向。現實是過去的未來,「他」的周圍就是「你」的現在;喧囂的世界讓我們彼此看見,一切破碎,一切成灰!而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節選自-現實墟·視覺誤——蘇新平的視覺修辭
馮博一
蘇新平,1960年生於內蒙古集寧市,1977年入部隊服兵役,1983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畢業後在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任教。198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獲得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主任、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曾獲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銅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藝術促進獎」提名獎、魯迅版畫獎等。2011年被評為北京市第七屆教學名師,2014年獲得「第八屆AAC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油畫類大獎」,2015年獲「四個一批人才」稱號。作品曾被大英博物館、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德國路德維希美術館、美國波特蘭美術館、美國舊金山博物館、日本福岡美術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收藏。
機構合作、廣告刊登、項目合作請聯繫
※巴黎聖母院火災,從昨晚到現在,究竟發生了什麼?
※「達·芬奇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亮相央美美術館!
TAG:文藝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