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今凳子很常見,它可是古代各民族相互交往才形成的產物

如今凳子很常見,它可是古代各民族相互交往才形成的產物

如今凳子很常見,它可是古代各民族相互交往才形成的產物

凳是無靠背、無扶手的坐具,在古代又稱為「杌」,源於漢代北方少數民族傳入中原的「胡床」。 後來,杌專指無靠背、可摺疊的凳。圖為《蠶織圖》中的二人凳。

如今凳子很常見,它可是古代各民族相互交往才形成的產物

春凳原來的名稱可能是「蠢凳」,言其大而笨重,民間記作「春凳」。古代民間的春凳還是一種嫁妝。女兒出嫁時,將被褥置於春凳上,貼上喜花,請人抬著送進夫家。

如今凳子很常見,它可是古代各民族相互交往才形成的產物

王居正(宋)《蠶織圖》中的長方凳。長方凳比條凳短,凳面多為獨板,四腿側腳明顯,俗稱「四劈八叉」,只能坐一人。

如今凳子很常見,它可是古代各民族相互交往才形成的產物

圓凳又名圓杌,因坐面為圓形而得名。其腿足有三足、四足、五足、六足和八足,分為方足和圓足兩種,多帶束腰。凳面為圓形、梅花形或海棠形。

如今凳子很常見,它可是古代各民族相互交往才形成的產物

除長凳、方凳、長方凳和圓凳外,人們還根據日常生活和生產的需要設計出一些特殊形制的凳子。這些凳子有起按摩作用的滾凳、榨汁用的榨凳、供農人拔秧苗的秧凳、磨刀用的磨刀凳等,多為民間傢具,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深受普通老百姓喜愛。圖為滾凳。

如今凳子很常見,它可是古代各民族相互交往才形成的產物

《雍正妃行樂圖》中的綉凳。墩是一種無靠背的小型坐具,圓形,腹部大,上下小,造型很像古代的鼓,又名「鼓墩」;又因古人常在坐墩上鋪錦披綉,故又叫「綉墩」。坐墩可用草、藤、木、漆木、瓷、石等材料製成。

如今凳子很常見,它可是古代各民族相互交往才形成的產物

《聽阮圖》中的藤墩

如今凳子很常見,它可是古代各民族相互交往才形成的產物

月牙凳是唐代傢具新品種,是在佛教坐具上的變形。座面呈月牙形,三足或四足,足部向外鼓。座面運用彩繪裝飾,配以編織的坐墊等,美觀舒適。座面下邊緣與腿足雕有精美紋飾,有的甚至包金貼銀,盡展富麗、華貴之風,兩腿之間墜以彩穗裝飾。杜堇(明)《宮中圖》中的月牙凳。

如今凳子很常見,它可是古代各民族相互交往才形成的產物

交杌又稱「交床」「馬扎」,是一種可摺疊的方形坐具,從胡床演變而來,由於攜帶、存放方便,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泛使用。交杌以腳踏式交杌和上折式交機為代表。(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因斯坦講堂 的精彩文章:

這種顏色在古代是平民不可僭用的,否則就是殺頭的大罪!
古代的窗戶長什麼樣?這些珍貴的文物揭示了答案

TAG:愛因斯坦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