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建築被罵毫不實用,卻成為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首位中國人
引言
說起建築師,很多人都認為他們是「社會棟樑」型的人才,但是敢diss自己的導師膚淺幼稚、保守陳舊,把房子造成「流動的雲朵」的建築師,估計只有下面這位「犀利」一哥了。
他把教學樓建成了坑人的迷宮,運來一堆廢磚爛瓦砌起了城市中心的博物館,又潛心好幾年把一座村莊改成藝術感十足的中國現代農村。他的作品被吐槽不實用,卻特色十足又很「中國」。
他是普利茲克建築獎首位中國籍得主,他叫王澍。
● 建築師王澍
真實的人,心靈也不拘著
建築師王澍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被建築耽誤了的「作家」。
1963年11月,出生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的王澍,當年一心想考北大中文系,因為家人要求他必須念工科,最終作出了一個妥協的選擇——念一個能畫畫的工科——建築。也許血液里流淌的是文人的狷狂邪魅,在東南大學讀大學時,他學的雖是建築,但涉獵廣泛,無書不看。
● 東南大學
假期里王澍常常一手提著一把刀,背個行囊,就去往山間採風,一走幾個月。當時晚上王澍就睡在一個破廟裡,除了他還有6口棺材,據說葬著呂洞賓的後人。大自然里風餐露宿,四季變化中得到任俠使氣的快感之後,王澍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甚至放言「老師講的和我看的一對比,八個字:膚淺幼稚保守陳舊。」
那時的王澍從走廊走過來,讓同學們感覺像是一把帶著寒風的「刀」走過來,讓人不自覺地避開。碩士二年級時,24歲的王澍寫下長文《中國當代建築學的危機》,從梁思成開始,一直到他的導師齊康,把中國近現代建築史上的大師們挨個痛批一遍。老師們不高興了,把他碩士學位都給暫時扣下來了。
● 王澍「個性十足」的碩士論文
1988年到2000年的國內房地產起步階段,國內建築師們開始肥的流油,王澍卻選擇了躲著這股潮流,從浙江美院停薪留職,到杭州隱居。12年,王澍沒建一座房子,一直在思索:除了「掙快錢」,自己還能走什麼樣的路?
這個怪人靠接了一些「裝修」的活維持生計,不僅做設計,還包施工,知道了每一個釘子是怎麼敲進去的,牆上的木龍骨用破木條釘和標準龍骨的區別,搞清楚了工匠的每一個步驟。「隱匿」的日子裡,王澍看待人與自然的眼光開始發生細膩的變化。
● 《拙政園行樂圖》
他發現,原來宋代山水畫和明清園林里,滿滿地都是對自然的表達!
讓作品有700萬個歷史DNA
折騰夠了,2000年,從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畢業後,王澍開始擔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這天,美院院長許江交給他一個設計象山新校區的「任務」。王澍的狂野思想有了出口。
王澍一直抗議建築材料的浪費,把中國奢華建築稱為「驢糞蛋表面光」。浙江的夏天多颱風,建築被吹倒之後要快速重建,當地工匠發明出一種將零碎建築材料與混凝土相結合的混合砌築技術——「瓦爿」。
王澍像找到了寶貝一樣,7年間跑到浙江各地拆房現場,收集了700多萬塊不同年代的回收的舊磚、瓦、石料和陶瓷碎片,帶著青年教師團隊,畫出所有的圖紙、建築施工圖。這些回收利用,不僅造價很低廉,還創造了整個象山校園建設中簡潔優美的中國風格。
●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
但不是誰都能理解這種「摳門」。2006年,寧波博物館項目負責人看到王澍從各工地搜集來的40多種600多萬塊廢磚舊瓦,準備用來做博物館的基礎原料,忍不住咆哮:「用這麼髒的材料建城市新中心的博物館,你到底是幾個意思?」「新材料建成的博物館是沒有回憶的,我建造的博物館要有回憶,能代表著人類生活的歷史。」王澍都用這個理由懟了回去。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臟舊的幾十種磚瓦混合砌築牆體建成的寧波博物館建成開放後,連續三個月遊客人數破萬,老磚、夯土、竹片、瓦片和人們進行著歷史與回憶的對話,把遊客的身體、情緒充分地調動起來。這些別人捨棄的舊材料,成了可以被人撫摸的建築「語言」,勾起了遊客們時光深處的記憶片段。
● 寧波歷史博物館
漸漸地,王澍的作品越來越「仙」。在建設浙江富陽的公望美術館(2016年開館)時,工人聽不懂他的設計,王澍也不知如何表達他想要的效果。
正好有一天,彩霞滿天,王澍趕緊找到工人,讓他們停下手上的工作:「你看天和雲的這個關係,我要的就是這個。」於是,工人一邊砌,一邊不時抬頭望天,在灰青色的牆面上用紅色老瓦真的拼出了流動的雲朵。
後來,人們站在美術館的房頂,能看到山坡形的屋頂,蜿蜒的廊道和背後的青山融為一體的景象,感受到時間的流逝。
● 公望美術館
「犀利哥」也得聽老鄉的
老房子就是活著的歷史。王澍總說,中國鄉村民居才是最高等級的建築設計。
所以,當富陽市政府想請王澍設計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時,王澍一口答應下來,條件只有一個,讓他做洞橋鎮文村、大溪村鄉村規劃。
但給農民建房子,建築師王澍還是犯了難。一個屋檐建得不實用,都可能招來村民抵觸。
● 洞橋鎮文村
王澍設計的廚房面積為7平方米左右,村民聽了之後,覺得太小,王澍立刻將廚房面積翻倍,讓村民能夠砌灶台、堆柴火、擺餐桌。遵循修舊如舊原則,這些用杭灰石、黃黏土和竹子建成的房子,村民會喜歡嗎?王澍忐忑不安。
萬萬沒想到的是,文村受到村民的歡迎。元代黃公望有幅名畫叫《富春山居圖》,畫出了富春江兩岸的詩意生活。而很多見過文村新居的人,都將它喻為是「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後記
有人說,建築追求實用經濟美觀,王澍「造房子」的排序是美觀實用經濟。
王澍設計的象山校園學生宿舍、教室被吐槽不好用。認為空間浪費,採光不足,遭到很多「成熟」建築師的diss,覺得他違背了建築的基本原則。
● 「走在王澍的建築中,你常常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幾樓」
但更多人看到了象山校區、南宋御街、寧波博物館,還有文村建築的時候就是會覺得,這些才是中國帶著傳統印記的建築。把它們放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與那些國家的山和水和路和人之間,都是不協調的。
建築是否應該根基於傳統還是僅放眼於未來,一直在業界爭議不斷。而王澍致力在傳統美學和哲學中尋找當代建築之路,他的作品超越了這樣的討論,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這或許是他成為第一個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中國人的最主要原因,這也肯定是他能一直堅持自我一路走來的最主要原因。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TAG:手望Sowa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