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同學的零花錢比我的多!」這位媽媽的回答,讓眾人點贊
文丨福林媽咪
昨天帶著福林逛超市,排隊結賬的時候,聽到一對母子的對話。
兒子大概有小學二年級的年齡,抱著一兜蔬菜,並立在同樣拿著各種菜品的媽媽身旁。
「媽媽,我們班同學的零花錢比我的多!」
「是嗎,他們所有人的零花錢都比你多嗎?」
「也不全是,我們桐桐的零花錢就沒我的多!」
「那桐桐有跟他媽媽表示自己的零花錢少了么?」
「這個……」
「兒子,其實每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是不一樣的,咱家不算貧窮,但也絕非富足。」
「我們現在給你的零花錢,可是估計著你的喜好來的,足夠你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了。」
「再說了,未來的你,終究是要自己去努力的,而不是全靠我們!」
給孩子的零花錢,其實並不在多,能讓孩子把少數零花錢,用得恰到好處,那爸媽給的零花錢才能起到真正的價值。
關於零花錢的事情,很多爸媽都不太主動提出,因為在他們看來,孩子還小,基本不會自己花錢。即便是給,也只是給孩子一點兒錢。
可如果孩子向爸媽抱怨零花錢少,爸媽又該怎樣回答?
第一類爸媽:
「這都嫌少,要知道我們那會兒,覺得一塊錢的零花錢都是多的!別身在福中不知福,就知道『敗家』!」
有時候,孩子的想爸媽表示自己的零錢沒有別人的多,可能就只是簡單的做個對比。如果爸媽以此來「判定」孩子就是為了想多要零花錢,才找的借口,甚至還給孩子帶上「敗家」的帽子,這對孩子來說是很受傷的。
孩子隨口的一句話,就被爸媽不理解的定義為「敗家」,這會讓孩子心裡很委屈,很受傷,會認為爸媽對自己是毫不理解的。
同時,爸媽以他們的價值觀來決定孩子對金錢的理解,會讓孩子偏離正確的金錢觀,導致他們把錢看得太重,這就有可能會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太追求金錢,而忽視與別人建立的情感。
第二類爸媽:
「嫌少嗎?別人有多少?沒事兒,我們給你的肯定比他的多,這下開心了吧!」
如果爸媽是以這樣的態度來回答孩子的問題,倒是真的討了孩子歡心,但是也讓孩子失去的原有的價值觀。
爸媽為了不讓孩子傷心,給孩子足夠的零花錢,這會增加孩子的攀比心,讓孩子以為,錢多就是好的,以後,孩子也就會變本加厲的向爸媽索要錢財。
同時,也讓孩子變得更加虛榮,為了比別人有更多的錢,自己再不斷的向爸媽索要,讓自己變得「有錢」,這樣的用爸媽多給的錢以滿足自己的「價值」方式,會讓孩子的虛榮心越來越強。
第三類爸媽:
「爸媽給你的錢數,是根據家裡狀況來定的。既然,你說的別人的零花錢比你多,那我們來看看給多少合適。」
孩子的零花錢當然不是爸媽隨便給的,必定是在孩子的承受範圍內。
如果說別的孩子的零花錢都多,那爸媽就要考慮是不是現在孩子需要買的東西多,校園消費值普遍升高。
當然,爸媽也不能無視孩子的異議,這需要爸媽冷靜下來,與孩子好好溝通,詢問孩子都會在那些地方使用零花錢,並從孩子的口述中了解校園周圍的消費情況,再根據家裡的經濟狀況,來決定要不要給孩子增加零花錢。
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孩子的成長自然也是在變化著的,那孩子的思想也會是「與時俱進」的,這就要求爸媽要及時與孩子溝通交流,別等到孩子都開始抱怨自己的「不滿」的時候,爸媽才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那爸媽可就「不稱職」了。
※在這兩個月懷孕的媽媽,可以說是賺到了
※孩子越「爬」越聰明!這些引導寶寶學爬的方式,寶媽需要掌握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