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烽火台,果真是燃燒狼糞嗎?那得需要多少小灰灰努力拉便便啊?

古代烽火台,果真是燃燒狼糞嗎?那得需要多少小灰灰努力拉便便啊?

烽火台是古代用于軍事聯絡的通訊場所,通常都設立在山峰處,各台之間以燃放狼煙為號令,層層轉告消息。

看見狼煙,就表示國家將出現戰事,各路諸侯得到消息,將馬不停蹄地趕赴京城勤王護駕。

《史記》記載:「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

這個大家太熟悉了,便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了。

簡附故事梗概:周朝第十二任國君周幽王姬宮湦曾經為博美人褒姒一笑,竟然點燃烽火戲弄諸侯。諸侯趕到京城,發現根本沒有發生戰事,褒姒看到諸侯的狼狽相放聲大笑。

諸侯們的心拔涼拔涼,周幽王最終失信於天下,導致西周衰亡,留下了千古笑柄。

宋代出版的《武經總要》記載:

唐代的烽火台「每三十里置一烽,須在山嶺高峻處。若有山岡隔絕,地形不便,則不限一數,要在烽烽相望。若臨邊界,則烽火外周築城障。」

掌管烽火台有長官一人,副手一人,兵士六人,一般都由「謹信有家口者」充任,這類人一般不會輕易撒謊,因為違反軍令將給家人帶來麻煩。

如果邊境不太平,可臨時增加五人,烽火台的官兵服役期為兩年,將看守烽火台的技術傳授給新一任官兵才可離任。

古人相傳,烽火台傳遞消息需要引燃狼糞,因為狼糞點燃後,狼煙直衝天際。

唐代的《酉陽雜俎》記載:「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類似的記載還有《埤雅》、《本草綱目》等:

「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

「狼腸直,故邊塞以狼矢(屎)為煙。」

事實過著如此嗎?

那得需要收集多少狼糞,才夠戰亂頻仍時期的巨大消耗呢?

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一書中提出質疑:

「祖宗墩法舉狼煙,南方狼糞既少,煙火失制;拱把之草,火燃不久,十里之外,豈能目視?」

北方草原、山林中的狼比較多,而南方則很少有狼出沒,只好用少量的狼糞摻雜一些其他的物質。

唐朝道士李筌在《太白陰經》一書中記載:

烽火台必備的物品包括「炮石壘、水停、水瓮、生糧、乾糧、麻蘊、火鑽、火箭、蒿艾、狼糞、牛糞。」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狼糞供應不足,就會摻「麻、艾蒿、牛糞」等一起燃燒,以解決了狼糞稀缺的問題。

還有一個問題,大霧天氣,看不清狼煙怎麼辦?

《太白陰經》也給力答案:

「若晝日陰晦霧起,望煙不見,原放之所即差腳力人速告前鋒;霧開之處,依式放煙。」

大霧天看不清狼煙,發現敵情,烽火台長官就派人向最近的烽火台通報,附近如果有驛站,就會派人轉告驛站的人騎馬傳遞消息。

等到大霧散盡,再燃放狼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史書說太子李弘沒有兒子,如今一村民卻說是李弘後裔
清朝牙醫服務了一個被人打掉牙的患者,過幾天才知道是皇上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