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弟子規 具體差在哪?

弟子規 具體差在哪?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轉載自

zhihu.com/question/50895523/answer/659817388

01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啟蒙讀物裡面

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不論是文字水平,還是關於教育的道理,水平都不低。

千字文: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開篇幾句,視野宏大。

全文更是包括萬象。

更不用說這一千個字不重複的炫酷操作了(其實重複了一個字,但是背完就認識999個字,效率明顯很高)

聲律啟蒙: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辭彙量極大,對偶工整,包含大量典故,朗朗上口,不少句子也比較優美,對學習古漢語有莫大幫助。如果能夠通篇背誦,配合一定古典詩詞的學習,就能寫一些簡單的格律詩了。

增廣賢文: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

集韻增廣,多見多聞。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將心比心。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全篇算是一個名言錄。既有可入殿堂名家名言,也有能深入市井的世俗民諺。很多道理,幾十年後回過頭看,更能發現其中的智慧。

所以,弟子規那玩意兒,文字上不出彩,內容上翻來覆去就那些東西,哲理水平壓根沒有。

這也能叫精華?

有空背背千字文、聲律啟蒙這些多好。

當你跟親人之間有了衝突,

你說一句親憎我,孝方賢。

這很容易被人罵腦殘。

但你說一句:知己知彼,將心比心。

顯然水平就高多了。

02

再說下作者。

三字經

作者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宋代進士王應麟所做,後面有增補。

千字文

是南朝梁武帝指令給事郎周興嗣所做。

梁武帝、昭明太子及身邊那幫人,算是中國歷史上文學才華最高的一幫君臣了,著述頗豐。

所以,千字文不論視野氣勢,還是文學水平,都是蒙學讀物裡面最高的。

聲律啟蒙

作者車萬育,清康熙年間進士。

增廣賢文

算是名言錄,是無數人的智慧結晶。

而弟子規的作者,是清朝秀才李毓秀。

古代的學歷與今天簡單對應一下:童生-小學,秀才-中學,舉人-大學,進士-碩士及以上。

(這裡不是按相對人數,而是文化相對位置)

換言之,其他蒙學作品,都是頂級學歷水平的學者寫的讀物,流傳幾百上千年,稱其文化精華自然不為過。

但弟子規,中學畢業生作業,而且是屢試不中哦。

03

最後,說一下為什麼弟子規流行。

弟子規能流行,不是因為他有多經典,而是因為,弟子規對於一般成人來講,比較容易...

玄黃、宇宙、盈昃,不看注釋把這幾個字解釋清楚,沒那麼容易。

甚至昃不知道怎麼讀,宿也會讀錯。

前四句就這麼不友好,越讀下去越顯得大人無知。

三尺劍,六鈞弓,馮婦虎,葉公龍,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這都是有典故的。

講不清楚這個典故,就沒辦法讀下去。

另外,嶺北江東、冀北遼東、三國六朝、彭澤縣武陵溪,這些涉及大量歷史地理文化知識,很容易被小朋友問倒的。

即使三字經算比較易讀了,還是有孟母擇鄰這些典故,四瀆五嶽這些常識,很多大人恐怕也都就不知道。

相比較之下,弟子規都是一些教條的東西,知識性非常弱,沒有文化的成年人,單純講一遍你要這樣這樣就結束了,完全不用擔心被小朋友反問兩句然後啞口無言。

說實話,國學啟蒙,幾個成年人能夠不看注釋把千字文讀一遍。即使看了注釋,能把裡面涉及到東西講解一遍?讀千字文這類,到底誰在受啟蒙啊?

成年人畢竟要面子的,所以只好選弟子規了。

04

多說兩句吧。

我自己一路受教育過來的,小時候蒙學十篇通讀過,自然對各篇有個基本了解。

現在自己也有小孩了,難免要考慮教育問題。

首先小孩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長篇很容易招致厭煩。

像千字文百家姓這種,學四句就可以認識16個字。

千家詩裡面的絕句,一次背下一首就不錯了。

所以,這幾個很適合識字用。

弟子規的字重複的太多,識字效率並不高。

其次,作為行為規範,弟子規實用性很低。

今天生活,筆硯正,墨磨偏,壓根就沒有實用性。

(不要說什麼理解精神,既然是行為規範,那就要講可操作性)。

而紅燈停、綠燈行,交通路牌看細心。

過馬路,人行道,車輛來往要慢行。

這些實用得多、也重要得多。

同時,我們要相信一點,社會是持續進步的。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

我們的子女,大概率會在見識方面超過我們。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帶他們了解這個世界,知道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行的,而不是把我們的意志加給他們。

像三字經裡面,告訴你什麼是五嶽四瀆,什麼是六穀六畜。

這就打開一扇門,讓小孩有機會去進一步了解世界。

哪怕三綱五常這種東西,你要批判,也得知道哪三綱哪五常吧?

而教育最大的忌諱就是:

要小孩聽話,只告訴小孩要如何如何,卻從來不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不是教育,這是馴化。

所以,我才會反對弟子規。

這個通篇都是告訴小孩,你要如何如何。

對比之下,三字經講人為什麼要受教育: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你光說小孩要好好學習,他怎麼聽得進去?

而且任何事情都是相互。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父母要創造條件讓子女受教育,老師要嚴格要求學生。

這並不是單方面對孩子提要求。

同樣,家裡來客人了,你只是要求小孩子端茶倒水打招呼,小孩大概率會有逆反心理。

但你說,在家不會迎賓客,出門方知少主人(當年我爸就這樣教育我的),這就有說服力得多。

最後,我反對弟子規,不是反對中華傳統文化(我比較反感國學這個詞),恰恰相反,是為了孩子們更好的傳承文化。

像弟子規這種作品,拿給孩子學習下可以,但不能完全按照它上面操作。還當做中華文化的核心代表,大部分是會激起厭惡情緒,反而讓他們反感。

老王:不相信的同學可以買一本,一般人都受不了的。

機智的家長還是買下面的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14則奇葩新聞,差點以為是假新聞!
那個降龍伏虎的少年,後來怎麼樣了?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