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白詩里的「大數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李白詩里的「大數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詩人李白的詩歌常常充滿了誇張,比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再比如「仰噴三山雪,橫吞百川冰」,更是牛氣衝天,氣勢如虹了。李白「誇海口」,不單是藉助比方,更多的是運用「大數據」。唐玄宗天寶末年,朝政腐敗,局勢動蕩,年逾半百的李白,流寓池州,滿懷悲憤地寫了十七首《秋浦歌》,其中四句云:「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中國古代男性也蓄長發,再長也不可能有三千丈。話又說回來,李白以「白髮三千丈」來比擬哀愁,雖然不合常理,卻合乎情理,誰也不會認為他在說大話唬人,因為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從來都不排斥藝術誇張,但像李白這樣用「大數據」營造誇飾之美者,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有人做過統計,李白一生到過18個地方(省、自治區、市),總共206州縣,登過80多座山,遊覽過60多條江河川溪和20多個湖潭,據說創作了上千首詩。其中,用數字說話的詩句佔了很大比重,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等等,氣勢和力度更是大得驚人。

劉勰在其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中,曾專辟「誇飾」一篇,來論述誇張在文學創作中的必要性。劉勰認為,從開天闢地以來,有文辭就必有誇飾,並鼓勵作家打破常規,以「倒海」「傾昆」的精神,努力探取誇飾的珠寶。誇飾雖然不免過分,但不僅無損於作品的表意作用,而且能「追其極」「喻其真」,產生更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將誇飾手法用到極致,是李白詩作的一個突出特徵。李白詩作中的誇飾語彙,當是醉酒後噴涌而出的,否則其豪情壯志不可能如此氣沖斗牛。李白描述懷素草書:「吾師醉後依胡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飛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如是摹狀,當非杜撰。

正因為李白敢用超越常理的「大數據」說話,才形成了他在詩歌創作領域裡獨特的浪漫主義藝術之美。簡而言之,李白詩作個性美的核心是人本體或人本質的向上張力。只有當數量詞超常誇張的功能與詩人傲岸不群的個性結合在一起時,才能形成雄渾的藝術氛圍和磅礴的藝術張力,使詩歌具有震古爍今的力量。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巴黎聖母院大火,西方給自己文明的「悼詞」
左手杜牧,右手李商隱,他們璀璨了整個晚唐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