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60年後,又一次奏響的《梁祝》,為第36屆「上海之春」畫上圓滿的句號

60年後,又一次奏響的《梁祝》,為第36屆「上海之春」畫上圓滿的句號

時隔60年,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熟悉旋律,又一次迴響在「上海之春」舞台。60年前,首演者是19歲的俞麗拿,60年後,變成了她的愛徒——22歲的陳家怡。4月28日晚,她與林大葉指揮的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一起,用經典之聲為為期21天的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畫上圓滿的句號。

《梁祝》的作曲何占豪、陳鋼以及首演者俞麗拿也登上舞台,領取了由上海之春組委會頒發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特別榮譽獎」。何占豪、陳鋼近期的代表力作,也在這場音樂會上演。當年20幾歲的小夥子,如今已成為耄耋老人,但他們仍沒有停止創作。觀眾們以熱烈的掌聲,致敬經典,也致敬藝術家們筆耕不輟的精神和未泯的初心。

新人登場,讓經典常新

1959年5月27日,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登上上海蘭心大戲院舞台,在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前身——上海市音樂舞蹈會演中正式首演。當時,何占豪只有26歲,陳鋼24歲。誰也沒有料到,年輕的他們可以成就這樣一部經典。當年在蘭心大戲院,曲子演罷,台下鴉雀無聲,所有觀眾都沉醉在《梁祝》的旋律里,無法醒來。當掌聲終於爆發,就停不下來了,指揮只好讓樂隊再演一遍。一曲成名天下知,《梁祝》在信息還沒那麼發達的年代,迅速名滿全國,而後又走向世界。60年,這部作品常演不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梁祝》。

3年前,陳家怡第一次登上「上海之春」舞台,就是在當年的開幕音樂會上拉《梁祝》。19歲的她和俞麗拿首演這部作品時同歲,感覺就像一個做了很久的夢實現了。3年過去,陳家怡成熟了不少。她還未從上音畢業就被破格錄取為上海交響樂團第二小提琴副首席,並在第二屆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上獲得第4名的好成績。她對《梁祝》這部作品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奇妙,每次演奏這部作品,淚點都會不一樣。3年前最打動我的是『樓台會』,現在是『化蝶』。」

俞麗拿學生陳家怡與林大葉指揮的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一起演繹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為了在《梁祝》60歲生日之際演好這部作品,陳家怡在過去兩周進行了集中訓練。恩師俞麗拿親自指點,幫助她拿捏好整個協奏曲的結構、銜接、情感和色彩,每個細節都不放過。「俞老師當年參與了作品的創作過程,是這首曲子最權威的演繹者。她的演奏韻味十足,非常打動人,也很難模仿。作為一個年輕人,我希望能在傳承經典的同時融入自己的理解,讓觀眾聽見一點不一樣的味道。」

創作不止,藝術家不老

「聽過許多次《梁祝》,但總覺得聽不夠,這大概就是經典的魅力。」一位現場觀眾告訴記者,「不過更讓人感動的是,何占豪和陳鋼兩位作曲家多年不變的創作熱情。我想年輕的創作者們應該多學習他們對音樂的執著,這樣才能期待下一部經典的誕生。」

何占豪的二胡協奏《英雄淚-蝶戀花》在本場音樂會上演,作品取材於毛澤東詩詞「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寄託對親人的思念和對祖國的熱愛。二胡演奏家段皚皚登台,與樂隊一起進行了精彩的詮釋。今年,何占豪還將與上海民族樂團合作一場個人作品音樂會。屆時,他將親自登台執棒,演繹自己創作生涯的多部代表作。

何占豪二胡協奏《英雄淚-蝶戀花》上演,二胡演奏家段皚皚擔任獨奏。

陳鋼的新作——交響詩曲《情殤-霓裳驪歌楊貴妃》在本場音樂會上進行了世界首演,由崑曲表演藝術家沈昳麗擔綱獨唱。該曲以《長恨歌》與《長生殿》的故事結構為背景,在崑曲與交響樂的輝映中,展現了楊貴妃與唐明皇蕩氣迴腸的生死之戀。全曲時長20多分鐘,演奏難度很高。陳鋼在創作談中寫道:「寫《梁祝》時雖然正當青春,但似乎並不覺年少;如今寫《情殤》時,卻也從未有老去之感。」

《梁祝》誕生60年之際,俞麗拿也不甘示弱。俞麗拿小提琴藝術基金出品的音樂劇場《真愛·梁祝》即將在今年11月首演,用現代舞、舞台劇、音樂劇三種藝術形式展現三段真實而動人的愛情故事。「封琴」十年的她也將再登舞台。俞麗拿說:「一個甲子過去,我們都老了,《梁祝》卻依然年輕,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不斷奏響。這些年我一直在想,除了《梁祝》,我還能為大家帶來什麼?我想,向經典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斷投入新的創作,帶給觀眾新的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嚇人,機長飛到一半失明了!一個月已發生兩起……
18歲的上海車展為啥來了2萬名「小客人」,1.3米以下的兒童也「懂車」?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