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老照片:疍民終生漂泊於水上,處境凄涼

晚清老照片:疍民終生漂泊於水上,處境凄涼

晚清老照片:疍民終生漂泊於水上,處境凄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居住在小船上的人家,正在做飯。這組晚清老照片記錄了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疍民的生活狀態。疍民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的沿海沿江一帶,屬於漢族的分支,終生漂泊於水上,以船為家。

晚清老照片:疍民終生漂泊於水上,處境凄涼

1893年,廣州沙面的疍民。疍民早在漢朝已出現,世代以捕魚、客貨運為業。他們不屬於古代士農工商「四民」中的任何一個階層,而是屬於不入籍的「賤民」,倍受陸上居民的歧視。因其世代居住在船上,身材矮小、兩腳彎曲,被蔑稱為「曲蹄」。

晚清老照片:疍民終生漂泊於水上,處境凄涼

1870年,福州閩江上的疍民。福建一句流傳的俗語「曲蹄爬上岸,打死不見官」,道盡了疍民逼仄的生存空間。清朝雍正時期的文獻描述廣東疍民的生存狀態說:「粵民視疍戶為卑賤之流,不容登岸居住,疍戶亦不敢與平民抗衡,畏威隱忍,跼蹐舟中,終身不獲安居之樂。」

晚清老照片:疍民終生漂泊於水上,處境凄涼

1869年,廣州船娘。疍民條件艱苦、處境凄涼,多穿麻布衣服,常年赤足;婦女不纏足,梳尖螺髻,髻尾朝天;基本上都不識字,即便讀書識字,也沒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不與陸上居民通婚。

晚清老照片:疍民終生漂泊於水上,處境凄涼

1910年,福州萬壽橋附近,橋上行走的平民與停在河面的疍船。

晚清老照片:疍民終生漂泊於水上,處境凄涼

廣州市內河道上的疍船。疍民的船隻長度多為5-6米,寬約3米,中間搭竹篷作為船艙。這既是他們的生活居所,也是謀生工具。一般生產勞動在船頭的甲板,船艙則是家庭卧室;從事運輸的疍民會將船艙同時作為客艙或貨艙。船上沒有廁所,船尾就是排泄的場所,有時還在船尾飼養家禽。

晚清老照片:疍民終生漂泊於水上,處境凄涼

廣州珠江上的「花船」。一些疍戶因為生活貧困,就在船上開妓院,飾妻女待客。其舟多為畫舫,因而又稱「花船」。清朝文人俞蛟在《潮嘉風月記》中寫道:「(廣東疍戶)生女則視其姿貌之妍媸,或留撫畜,或賣鄰舟,父母兄弟,仍時相顧問。稍長,輒勾眉敷粉,擫管調絲,蓋其相沿之習,有不能不為娼者……」

晚清老照片:疍民終生漂泊於水上,處境凄涼

廣州的水上人家。部分疍民會在江邊、海邊灘涂搭建木棚作為居所。他們在淺水處打上木樁,然後在木樁上鋪設木板建設房屋,或是將小船架於其上作為房屋。這種小屋的內部空間非常狹小,條件非常簡陋。

晚清老照片:疍民終生漂泊於水上,處境凄涼

疍民搭建的木棚,又稱「四腳樓」或「提腳房」。清朝皇帝曾試圖將疍民「出賤為良」。1729年,雍正帝下旨准許疍民上岸居住:「疍戶本屬良民,無可輕賤擯棄之處,且彼輸納魚課,與民一體……著該督撫等轉飭有司,通行曉諭,凡無力之疍戶,聽其在船自便,不必強令登岸;如有能力建造及搭棚棲身者,准其在於近水村莊居住,與齊民一同。」

晚清老照片:疍民終生漂泊於水上,處境凄涼

廣州沙基涌聚集的疍船,又稱「連家船」。雍正帝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沒有支持疍民登陸居住的配套措施,所以他的諭旨成了一紙具文。在清朝那個極力維護等級秩序的社會環境下,尊卑貴賤刻在所有人的心頭,統治者「出賤為良」的設想很難落實。新中國成立後,數百萬疍民才真正實現在陸上安居樂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清末重臣盛宣懷出殯,有圍觀者被擠死
清末老照片:日本人拍攝的南京社會風貌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