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唐代是墓誌創作的鼎盛期,據統計,目前僅刊布的洛陽唐代墓誌已經達到6000餘方。這其中就包括顏真卿早期書法作品《王琳墓誌》、草聖張旭唯一的一件墓誌楷書作品《嚴仁墓誌》、狄仁傑所撰文的《袁公瑜墓誌》韓愈所撰文的《竇牟墓誌》,等等。

4月18日,由洛陽師範學院主辦,上海市金山區博物館、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等承辦的「貞石風華:洛陽唐代墓誌拓片巡展」上海站在金山區博物館一樓臨展廳開幕。「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從金山區博物館獲悉,此次展覽分為歷史名人墓誌書法展區、楷行篆隸書法風格展區、互動體驗區等,共展出河洛地區墓誌拓片書法精品100餘件。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展覽現場

展覽中不乏彌足珍貴的展品。如顏真卿早期風格作品《王琳墓誌》(開元二十九年) 和《郭虛己墓誌》(天寶九年);草聖張旭唯一的一件墓誌楷書作品《嚴仁墓誌》;梁升卿書丹的唐代名相《張説墓誌》;書法家徐浩撰文或書丹《陳尚仙墓誌》、《陳希望墓誌》、《崔藏之墓誌》、《崔賁墓誌》、《張埱墓誌》;政治家裴度撰文、權璩書丹、舒元輿篆蓋的《楊元卿墓誌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所撰文、竇庠書丹的《竇牟墓誌》。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墓誌拓片:隸書區

洛陽師範學院副校長龐彩霞表示,此次展覽甄選的河洛地區100餘件唐代墓誌拓片書法精品,名家眾多,風格各異,大部分未曾公開展出,展品很多出自顏真卿、徐浩、梁升卿、張旭等名家,也有不少來自民間書家,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充分體現了河洛地區唐代書法藝術水平,同時也宣傳和傳播了古代書法、雕刻、裝飾等傳統藝術精華,對於了解中原地區傳統藝術,提高人們的藝術修養,促進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張旭《嚴仁墓誌》局部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張旭《嚴仁墓誌》局部

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毛陽光對澎湃新聞說,「此次展覽的墓誌拓片以盛唐為主,部分是中唐。因為唐代洛陽最為輝煌的時段就是武周到盛唐。這些展品都是近30年以來洛陽出土的唐代墓誌的精品,涵蓋了盛唐時期的許多著名書法家以及真,草,隸,篆多種書體,如徐浩,顏真卿,張旭等。許多還是首次公開展示。」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顏真卿撰並書 《郭虛己墓誌》局部

「這些墓誌拓片除了具有很高的書法研究價值,其墓誌內容的歷史、文學價值亦為研究唐史就有很重要的輔助作用。展覽中大部分都已做了相關研究和釋讀,如正在編輯的《新中國出土墓誌-洛陽師範學院卷》以及已經出版的《洛陽新出土墓誌釋錄》、《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續集》中有它們的釋文。」毛陽光說。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顏真卿撰並書 《郭虛己墓誌》局部

唐代是墓誌創作的鼎盛期,據學者統計,目前刊布的洛陽唐代墓誌已經達到6000餘方。從書法角度來說,唐代墓誌藝術內涵豐富,書體多樣,志文多用楷書,這與唐人尚法的嚴謹是分不開的。但除了楷書之外,還有隸書、行書。由於北朝後期發生文字復古現象,因此唐墓誌中也會出現許多隸書。而墓誌出現行書的主要原因是唐太宗的倡導,即以行書入碑。雖然唐代行書墓誌的數量並不在少數,其書寫呈現的多樣化形態和藝術成也是不容忽視的。而且墓誌所書寫者都有當時大書法家的參與,或者有受到隋唐書法大家虞世南、歐陽詢等影響下的小名頭書法家的參與。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墓誌拓片:行書區

從其歷史價值、文學價值上來說,唐代墓誌也墓誌創作大家韓愈為例,其所作墓誌約有三分之一被《舊唐書》《新唐書》所採用,成為「正史」的傳記材料。墓誌創作大家韓愈為例,其所作墓誌約有三分之一被《舊唐書》《新唐書》所採用,成為「正史」的傳記材料。是墓誌文體的重要變革期。它逐漸突破了傳統的單一程式化的敘寫模式,即由對亡者生平事迹、品德操行、外貌才能的敘述與頌揚,以及簡單粗略地表達撰者、家屬對亡者的悼念之情,轉變為了撰者強烈的個性書寫與主觀情感,從而彰顯出較強的文學色彩。既有對於詩歌等形式的吸納,又有對史傳等其他文體亦的滲透。如墓誌創作大家韓愈,其所作墓誌約有三分之一被《舊唐書》《新唐書》所採用,成為「正史」的傳記材料。因此,這一變革拓展了墓誌文體自身的內涵與外延,促進了唐代墓誌原有文體格局的變化與發展。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展覽現場

而金山區博物館副館長餘思彥則告訴澎湃新聞,「墓誌除了有其自身的書法價值、歷史價值之外,它也是一種中國孝文化傳遞與表達的方式。眾所周知,墓誌分上下兩層,上層稱為「蓋」,下層稱為「底」,底部刻有墓志銘,蓋上刻有標題。古人為了紀念逝去的父母,就要請不同的人來書寫蓋與底,在這之前還要請人來撰文,最後就會請刻工來刻。如此繁雜的過程,古人總是一板一眼,一絲不苟。因此,可以看出墓誌不僅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是中國傳統美德的載體。這個美德就是中國傳統的孝道,是古人通過墓誌來傳達子女對父母長輩的懷念、紀念之情。」

貞石風華:洛陽唐代墓誌拓片巡展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8日。另外,上海是「洛陽唐代墓誌拓片巡展」的第三站,展覽在上海閉幕之後,還將到北京、武漢、西安、蘭州等地進行巡展。

————————————————

部分展品

王琳墓誌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徐嶠撰,顏真卿書。楷書。開元二十九年(741)十一月二日葬於龍門西崗。2004年5月洛陽南郊龍門鎮張溝村北出土。

王琳,字寶真,太原人,出身世家大族。十八歲嫁於徐嶠,婚後夫婦琴瑟和鳴,感情甚篤。開元二十九年(741)七月二十八日卒。王琳卒後,徐嶠親自為妻子墓誌撰文,並托請顏真卿手書。

顏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為唐代著名書法家,以忠烈、善書聞名於世。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後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追贈司徒,謚號「文忠」。此志書於顏真卿32歲時,是已知顏氏書法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為他於張旭親授筆法之前的作品,其「顏體」風格已初露端倪。

郭虛己墓誌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顏真卿撰並書,楷書。天寶九載(750)五月十五日葬於偃師縣首陽原。1997年10月偃師市首陽山鎮磚廠出土。四側刻瑞獸、海石榴及牡丹花紋。

志主郭虛己,太原人。自幼聰明好學,一生宦海沉浮,官至工部尚書,晚年與吐蕃征戰多年,最終「薨於蜀郡之官舍」。天寶八載(749)六月十五日卒。顏真卿為唐代著名書法家,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此志書寫於顏真卿41歲時,比著名的《多寶塔碑》早3年,是他早期書法的代表作。用筆挺拔嚴謹,結體方平端莊,具有浩然正氣和勃勃生機。顏體楷書氣象雄渾、體勢寬博的主要特點在這幅作品中已透露出來。

袁公瑜墓誌

狄仁傑撰並書。楷書。武周久視元年(700)十月二十八日與妻孟氏合葬於洛陽北邙山。

袁公瑜(613-685),字公瑜,陳郡扶樂縣(今河南太康縣西北)人。歷官大理丞、兵部郎中、中書舍人、安西副都護等職。高宗永隆中流放振州,後又流放白州。垂拱元年(685)七月二十五日病終,享年七十三。武周追贈為相州刺史,故墓誌稱其「生榮死哀,歿而不朽」。撰書者狄仁傑,武周時期名相。從拓片上看,狄仁傑書法造詣很高,作品以虞世南書風為主,顯得圓腴俊朗,又有褚遂良書風的舒展勁峭,同時運筆穩健,點畫豐腴,骨力深藏,剛柔相濟,別具一格。

張說墓誌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張九齡撰,梁升卿書,衛靈鶴刻。隸書。開元二十年(732)八月葬於洛陽萬安山。

張說(667-730),字說,范陽方城人(今河北固安縣)。唐代著名宰相、文學家。一生歷武周、中宗、睿宗、玄宗四朝,三為宰輔。開元十八年十二月卒,終年六十四。張九齡是開元名相。梁昇卿為盛唐開元間隸書名家。唐人呂總在《續書評》中評價梁書如「驚波往來,巨石前卻」。宋朱長文《續書斷》列梁的書法為能品。梁昇卿的隸書屬於典型的唐代風格,以點畫工穩、風格華麗、裝飾性強為主要特點。此志書法用筆規範精準,結構上密下疏,平穩勻稱,給人以超然拔俗之感,但梁的隸書用筆過於程式化,有些筆畫略顯做作。

嚴仁墓誌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張萬卿撰,張旭書。楷書。天寶元年(742)十二月一日葬於偃師土樓。1992年洛陽偃師縣磷肥廠出土。

嚴仁(690-742),字明,餘杭人(今浙江杭州市餘杭區)。天寶元年(742)十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三。張旭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有「草聖」美譽。張旭,字伯高,官至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精擅楷書、草書,取法二王,又兼取初唐歐陽詢、虞世南等筆法,既嚴謹端正,又獨出新意。結合其楷書《郎官石柱記》拓本與此方墓誌,可以看出其楷書藝術的造詣不在草書之下,顏真卿稱其「楷法精詳,特為真正」確是中允之評。此志作為難得的張旭楷書作品,為我們研究唐代楷書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桓臣范墓誌

徐嶠撰,王縉書。楷書。葬於開元二十七年(739)十月十四日。

桓臣范(673-736),字士二,譙國龍亢人(今安徽懷遠龍亢鎮),唐中宗宰相桓彥范弟。官至左武衛大將軍、西京副留守等職。開元廿四年(736)十二月二十五日卒。志文詳細記述桓氏家族在武則天至玄宗時期的政治盛衰,可補正史之闕。

徐嶠是盛唐著名文人,王縉是著名詩人王維之弟,代宗時期官居宰相,其書法在唐代頗為知名,論者把他和唐著名書法家李邕並列,也有人稱他「善草隸書,功超薛稷」。該志書法楷書中帶有行書筆意,既點畫工穩,用筆精到,又端雅雄健,自然流美,不失規矩而能得腴潤流動之趣,可謂「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深得王羲之書法遒媚之真諦,與初唐諸名家之作相較亦不遜色。

陳尚仙墓誌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張鼎撰,徐浩書。楷書。四側刻飛禽花卉紋飾。開元二十四年(736)二月二十二日葬於邙山金谷鄉。2003年春出土於河南洛陽紅山鄉。

陳尚仙,字上元,潁川人。盛唐名將張守珪妻。開元二十四年(736)二月四日卒。張鼎,著名詩人。徐浩是盛唐著名書法家,與顏真卿齊名,被稱為「顏徐」。徐浩書法以二王為宗,兼學初唐諸家,其楷書、隸書都曾風靡一時,有《不空和尚碑》、《嵩陽觀紀聖德感應頌》等作品傳世。由於徐浩長期在集賢院等制誥官方書冊,書寫以楷正為律,不施性情,《宣和書譜》以為「窘於繩律」是很有道理的。但從此志書法看,徐浩早年書法已入山陰堂奧,筆法精妙,氣息雅正,正如宋朱長文《續書斷》中所稱頌:「少而清勁,隨肩褚薛;晚益老重,潛精羲獻。其正書可謂妙之又妙也。」

從現有研究徐浩書法資料看,此志(開元二十二年書)與《陳尚仙墓誌》(開元二十四年書)為迄今發現的徐浩早年楷書作品,為研究徐浩早期書法提供了難得的資料。 據宋趙明誠《金石錄》載,徐浩從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時年35歲)十一月書「唐濟源令李造遺愛碑記」,至建中二年(781年,時年78歲)十一月書「唐三藏和尚不空碑」,共書碑29通。其中正書12通,行書10通,八分書7通。

陳希望墓誌

顏真卿早期書法已很少見,張旭惟一墓誌楷書就更罕見了

徐浩撰。行楷。天寶八載(749)十月九日葬於清風鄉新城原。

陳希望,字希望,潁川人。十七歲孝廉登科,歷任枝江、滏陽二縣尉,梁縣、河陽二縣丞。天寶八載(749)八月十日卒於洛陽睦仁里。撰文者徐浩,未署書丹者。羅振玉在《遼居稿》中云:「此志太子司議郎徐浩撰,不著書人姓氏,而書體之工,蓋亦出季海手也。」 此處「太子司議郎徐浩撰書」, 「書」字為後人加刻。此志書法取法二王,許多字的寫法與《蘭亭序》如出一轍,用筆婉轉自如,節奏流暢自然,為唐代墓誌行書之精妙之作。

張庭珪墓誌

徐浩纂並書。隸書。天寶十載(751)十月葬於壽安縣紡山。1977年洛陽市伊川縣出土。

志主張庭珪,字溫玉,范陽方城人,兩《唐書》有傳。弱冠中制舉賢良射策科,歷冀氏等三縣尉,右台監察殿中,左台侍御史,再為起居,後任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穎洪等九州刺史,充河北宣勞等三使,終金紫光祿大夫、太子詹事。開元二十二年卒於河南大同里,春秋七十七。徐浩,唐代著名書法家,此志為徐浩四十八歲時作品。徐浩不僅是盛唐楷書名家,其隸書也造詣不凡,出手就有大家氣度,此志書法筆畫堅實,方圓有致,結體安穩,自信滿滿,自是盛唐之象。

鄭德曜墓誌

盧僎撰,湛然書,隸書。開元二十八年(740)十一月葬於伊川鄉龍門山。1988年洛陽市龍門鎮魏灣村出土。四側刻纏枝花草紋、瑞獸、牡丹紋。

志主鄭德曜,年二十嫁與盧從願為妻。盧從願升工部尚書,夫人加封滎陽郡夫人。開元二十八年(740)九月卒於洛陽陶化里。撰文者盧僎為盧從願「三從弟」。志文筆流暢、用典頗豐。志主鄭氏是虔誠的佛教徒,其志由漢陽沙門湛然手書,是一位與天台宗高僧湛然同時又同名的僧人書家。此志書法特點突出,是唐代隸書的優秀作品,其用筆自如,生動自然,給人以翩翩起舞的感受。

徐嶠墓誌

劉迅撰,劉繪書,楷書。天寶元年(742)十一月一日葬於龍門山。2004年5月洛陽南郊龍門鎮張溝村北出土。

徐嶠,字仲山,馮翊人。其祖徐齊聃、父徐堅,均以文章知名。徐嶠自弱冠入仕,始陽翟尉,數歷京官,終晉陵太守,從政三十餘年,頗有才幹,政績顯著。天寶元年(742)九月卒。撰文者劉迅,乃唐代史學家劉知幾之子。書丹者劉繪,據《書小史》云:「彭城人,為延安都督,善書。」劉繪書法主要取法二王與初唐諸家,融匯諸體並形成了自己的面貌,結構舒展平正而富有變化,用筆點畫精到,嫻熟自然,流暢勁利,一氣貫注。整幅作品給人的感覺就是法度嚴謹卻毫不拘束,端正穩重而不失意韻,一派自信洒脫的盛唐氣度。

4月18日,由洛陽師範學院主辦,上海市金山區博物館、金山區書法家協會、河南省公共文研究中心和洛陽師範學院圖書館承辦的2018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貞石風華——洛陽唐代墓誌拓片巡展」上海站在金山區博物館拉開序幕。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時明德、洛陽師範學院副校長龐彩霞、上海市金山區文化和旅遊局黨委書記、局長陸引娟、上海市金山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盛東、金山區博物館館長王建光、洛陽師範學院圖書館館長李虎、金山區書法家協會主席郟永明、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毛陽光、洛陽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顧濤等領導專家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洛陽師範學院圖書館副館長馬艷霞主持。

本次展覽共彙集河洛地區100餘件墓誌拓片,分為歷史名人墓誌書法展區、楷行篆隸書法風格展區、互動體驗區等。這批唐代墓誌書法精品,名家眾多,風格各異,大部分未曾公開展出,全面展示出唐代書法藝術的高超成就以及墓誌紋飾、雕刻等原始藝術信息。展品很多出自顏真卿、徐浩、梁升卿、張旭等名家,也有不少來自民間書家,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充分展示了古代書法藝術的社會整體水平和生存狀態。展品中名家書法以中和、典雅、嚴謹見長,充分展示了唐代書法崇尚法度的精神和特點。民間書法以率意、質樸、奇異取勝,具有天然質樸之美。它們匯聚在一起,從多個角度和層次彰顯了書法藝術的和諧與豐富之美。

本次展覽,是對河洛地區唐代墓誌書法藝術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推介。展覽通過全國巡迴展演方式,結合墓誌書法相關學術研討、墓誌書法收藏交流、傳拓技藝現場體驗等不同形式全面展開,通過對展品的深度梳理,多角度立體呈現傳統墓誌文化的史料、文物收藏、藝術欣賞等豐富內涵和多重價值,對於促進文化交流、弘揚書法藝術、普及藝術知識、豐富人們精神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

「貞石風華——洛陽唐代墓誌拓片巡展」,是金山與洛陽在碑刻文獻、文物保護、展覽展示等方面所進行的一次友好互動交流。展覽為我們帶來的那些可資依據的文獻載體和原典信息,不僅會使河洛文化與江南文化在上海金山這片土地上結緣,更能開啟今後洛陽、金山兩地歷史文化交流的嶄新篇章。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大唐。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昌盛的時期之一。如今,透過這批石刻遺珍,我們有機會「夢回唐朝」,徜徉於浩瀚的書法藝術海洋之中,與唐人書家隔空對話;透過這批石刻遺珍,我們關注到墓誌文字間的生死關懷,每一個個體的生活沉浮與精神軌跡都盡收眼底;透過這批石刻遺珍,我們感受到血脈深處的民族記憶,那一段段的歷史興衰與人事代謝,都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與追思。相信,會給參觀中您,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傳拓,又稱拓印,最早出現於東漢時期的洛陽,距今已有近兩千年歷史。在展覽現場還有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拓技藝」的現場展示,來自洛陽的李凱老師將在18-21日為大家作現場演示與講解,讓觀眾能近距離接觸這項古老技藝,深入體會拓印之美。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8日。上海站是「洛陽唐代墓誌拓片巡展」項目的第三站,展覽在上海閉幕之後,還將到北京、武漢、西安、蘭州等地進行巡展。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凌晨 Anna

責編 | 凌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藝術報道 | 資訊】「嘯一一冷柏青書法展」在韓天衡美術館開幕
欣賞 | 六朝風物——積玉橋殘刻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