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勝仗皇帝卻下令籤條約,每年多給20萬兩,聰明人不會說皇帝傻
自鴉片戰爭以來,我們國家進入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為沒有有效的對抗,列強逼迫我們簽訂了很多的不平等條約,這個理似乎也是如此,落後就要挨打,別人打了你,你打不過別人就只能示弱挨打,歷史發展潮流就是如此,不過在我們國家歷史上,曾有這麼一仗,本來是打了勝仗,可最後皇帝卻下令每年都拿20萬兩給敵對國,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一戰,就發生在我們國家經濟最為繁榮的朝代,宋朝,對於趙宋政權,我們都知道,自從趙匡胤下令重文輕武以後,宋朝的兵力就遠遠不如之前,有利也有弊,雖然宋朝的國防實力不如從前,但是經濟文化水平卻達到世界之最,而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就是宋朝誕生的,不僅如此,「四大發明」中的三大發明都是在宋朝完善且廣泛使用,雖然宋朝在我們現在百般孱弱,但是他確實也有自己光輝的地方。
宋真宗趙恆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說到這裡也許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上文所提到的一戰正是發生在真宗時期的「澶淵之戰」
1004年,遼國大軍在蕭太后以及遼聖宗的帶領下,準備南下侵犯宋境,消息傳來後,北宋朝廷一片驚慌,有很多大臣都進言要求放棄都城南撤,就連真宗自己都想南逃,不過因為宰相寇準力主對戰,真宗才勉強同意,並且親自到澶州進行督戰。
當遼國大軍到來後,宋軍憑藉著優異的地理條件,加上飽滿的士氣,在第一次交戰中幹掉了遼國大將蕭撻凜,使得遼國一慌,不過雖然一名將領被斬殺,但是遼國總體實力沒有多大損失,隨後,遼軍在蕭太后的指揮下揮師南下,一舉攻破北宋多個城市,不過儘管如此,當時的北宋仍舊處於優勢,後來遼國戰線拉的太長,並且遼國有了內部有新的爭議,因此,蕭太后想要退兵。
如果宋軍這時不與遼國議和,那麼取得大勝不成問題,可為何真宗要選擇議和呢?明明可以打勝仗,偏偏要給選擇給遼國進攻,如果明白了之後發生的事,聰明人就不會說宋真宗這位皇帝是傻了。
澶淵之盟規定,宋朝向遼國每年進貢10萬兩白銀,20萬絹皮,加起來也就是30萬兩的樣子,多麼?如果相對於清末,那是一點也不多,不過這些錢對於宋朝來說那簡直是皮毛而已。
自從宋朝與遼國簽訂條約以後,兩國進入到了長期的和平階段,在澶淵之盟之前宋朝每年的財政收入為2200多萬緍,到了1021年,宋朝的財政收入已經達到了15萬萬緍,增長了68倍,這樣來看每年需要個遼國的30萬兩銀子其實真的一點也不多,簡單點來說,宋朝的本意也就是拿錢買和平,那他確實也買到了。
雖然澶淵之盟始終是一個不平等條約,不過它實際的意義要比恥辱大的多,一些人覺得這個是恥辱,不過就當時的生產環境而言,這個舉動是完全符合社會發展的,你們覺得呢?
※蕭何本來是劉邦上司,還比他有才華,為何後來卻甘願奉劉邦為主?
※中國史上造反最難的朝代,從開國到結束,沒有一個人造反成功
TAG:夫子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