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手機玩家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註: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燃財經(ID:rancaijing),作者:王琳,編輯:阿倫,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2008年-2018年,智能手機市場經歷了跌宕起伏的十年。
十年來,智能手機市場匯聚了形形色色的玩家,既有中興、酷派這樣的老牌手機廠商,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360、美圖這樣的二線互聯網公司,也有如鎚子、原點這樣的創業公司,格力、康佳這樣的家電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巔峰時期,有近700家手機廠商。
他們都曾經引領過短暫的輝煌,成為某段時間的「機皇」。但從2015年開始,這些手機廠商逐漸失去了生存空間,他們或退場,或賣身.....
在智能手機行業將會再次洗牌的5G時代前夜,重新認識那些消失的手機玩家是有意義的。燃財經梳理了過去十年來不同類別的典型玩家,期待通過這篇文章為你揭開它們消失背後的真相。
逐漸沒落的手機玩家逐漸沒落的手機玩家
老牌手機廠商的沒落
從2G到3G,從3G到4G,中興、酷派、聯想、魅族、金立等老牌手機廠商經歷了從崛起到衰落的過程,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在技術上搶佔先機,但卻因為渠道乏力,產品定位不明,而最終迷失。
無論從何種角度而言,2008年都是值得紀念的一年。這一年,3G牌照呼之欲出,全球第一台安卓手機發布,一個手機行業的新時代開啟了。
做尋呼機起家的酷派嗅覺異常靈敏,在3G牌照發放的前夕2008年,酷派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酷派手機從其研發多年的Windows CE平台全面切換到剛剛推出不到2年的Android系統。因為提早布局,2012年,酷派登上了全國智能手機市場排名第三的位置,銷售額突破百億,首款LTE4G手機突破北美市場。
2008年,魅族董事長黃章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全部停產MP3,專門做手機。魅族走的是精品路線——採取與iPhone 3GS相同的晶元;設計出比iPhone更眩目的手機界面;比iPhone薄幾毫米,手持更輕,待機時間更長,音質也更好。
在黃章否決了兩個版本後,2009年2月18日,中國國內第一款大屏幕全觸屏智能機——魅族M8投入市場。僅僅兩個月,M8銷量就達10萬部,5個月後,銷售額就已突破5億元。2011年1月1日,魅族M9推出,引起各地排隊購買,成為當年的安卓機皇,M9也把魅族帶到了巔峰時代。
魅族M8魅族M8
2012—2013年,魅族和酷派依舊續寫過去的輝煌,2013年底,魅族的戰略目標是把全國範圍內的專賣店數量由460家開到600家,酷派則進入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排名前八的位置。
但從2014年開始,他們卻一步步陷入迷途。
酷派出局表面上看是打法過於激進,根源則是對運營商的過度依賴,缺乏自有銷售渠道。
4G時代,酷派延用3G時代的戰略——提前備貨,「卡時間點」,公司內部確定了2014年手機銷量突破6000萬台,力爭國產4G第一的目標。
在上半年,酷派的表現非常搶眼。2014年5月份酷派以23.1%的份額躍居中國4G手機市場第一。但2014年下半年,運營商下調營銷費用,終端補貼力度逐漸減小。這意味著過去高度依賴運營商,銷量一度超過80%的酷派優勢不再。
與此同時,酷派的對手越來越多。2014年11月,4G手機新機型高達718款,酷派先發優勢不再凸顯,過去大量備貨則導致庫存激增。
財報顯示,酷派在2013年的包括存貨在內的流動資產激增到了88億,2014年更是增長到了112億。
事實上,運營商渠道消失,酷派並非沒有採取行動。2014年,酷派就區分出酷派、ivvi、大神三個品牌,分別獨立運營,大神主攻線上渠道、ivvi布局線下渠道,但線上渠道比不過小米,線下宣傳比不上OV。
酷派與360聯合創立奇酷品牌酷派與360聯合創立奇酷品牌
於是,酷派開始走向了聯姻之路。2014年,酷派先是與奇虎360結盟聯合創立奇酷手機,一個月後,酷派又「出軌」擁抱樂視,樂視斥資37.77億港元成為酷派第一大股東,從此酷派成為樂視的子公司。本想著藉助樂視生態內容來提升酷派市場競爭力,但2016年,酷派新主樂視因為造車導致資金鏈斷裂陷入泥潭,酷派的想法徹底泡湯,只能自建新渠道繼續自我造血。
2016年,酷派拿出了10.09億港元用於銷售後,庫存才陸續被低價清空。這直接導致2016年公司全面虧損42.10億港元,而2015年,公司盈利23.25億港元。為此,2016年,當大多數手機廠商忙於下海血拚搶佔市場份額的時候,酷派集團卻忙於內部的各項調整,以期達到2017年盈利的目標。
彼時,華為、OPPO、金立等廠商迅速成長,而酷派高層動蕩、產品經營不善,差距拉大。最終,一代機皇如今賣地求生。
對比酷派,魅族的隕落更像是迷途的猛獸亂撞——被動出擊方向不明,過度追求市場而放棄品牌調性,想要創新卻不注重市場。
2014年,魅族飽受內憂外患。公司內部,原魅族副總裁、UI設計總監馬麟帶著部分總監和高級經理跳槽樂視;公司外部,小米手機的銷量在2014年達到了6112萬台,成為中國市場第一。
安逸的黃章終於坐不住了。2014年,他給公司開了三劑藥方:擴大產品線、引入外部投資、拿出20%的個人股份啟動公司員工持股計劃。
在這樣的指引下,曾經「小而美」的魅族拋棄了精品路線走向了「大而全」。魅族採取機海戰術,一年發布了14款產品,開了十多場演唱會式的發布會,但沒有一個爆款。混亂的產品線提升了魅族手機的銷量,但魅族主打高端的品牌價值驟減。
2017年年初,黃章醒悟,親自挂帥打造定位高端的「夢想機」,並從TCL挖來了楊柘主管市場營銷,但楊柘把魅族的產品調性改成了處長范兒,目標人群是中年人,幾乎丟掉了先前追求個性與性價比的年輕用戶。再加上楊柘手下上演的貪污、打架戲碼,魅族人心被攪成一鍋粥。
另一方面,魅族引以為傲的技術掉了鏈子。
從MX4開始,魅族採用了聯發科晶元,一直不給高通交專利費,而聯發科晶元帶來的問題直接導致魅族的中高端MX系列、Por系列體驗下降。魅族和高通的恩怨直到2017年才結束,但此時,魅族的口碑大不如前。
更重要的是,魅族一直強調創新,卻忽視了尺度。
魅族Pro7外觀魅族Pro7外觀
2017年,白永祥主導的Pro 7在背面做了一個方形的畫屏,其過度超前的手機並沒有迎來市場認可,發布兩個月後就大降價,即便如此,原本超過百萬台的訂單,依然還有幾十萬台積壓,而當時畫屏定製的成本是1600萬美元。而那一年,市場更流行的是無限縮窄手機的上下邊框。
如今的魅族,品牌價值大幅貶值,儘管多次調整架構,依然無法掩蓋其出貨量下跌80%的命運。
BAT折戟手機OS
BAT都想打造屬於自己的操作系統,以搶佔移動互聯網的黃金入口,但百度、騰訊在戰略上搖擺不定,多番嘗試,卻又決心不夠,只有阿里還有一點兒份額,卻押錯了寶。
2010年10月,谷歌宣布Android系統達到了第一個里程碑——Android應用數量已經達到了10萬個。這讓巨頭們意識到手機操作系統是「規模10倍於PC互聯網」的入口,這是他們無論如何都不能錯過的新戰場。
BAT三家之中,騰訊反應最快。2010年,騰訊曾和英特爾簽署合作意向書,整合雙方資源聯合打造創新MeeGo平台(一種基於Linux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便攜設備操作系統),最終卻不了了之。2010年12月21日,騰訊宣布和華為合作推出HIQQ手機,但當時這款手機反響平平。
直到2012年Android Market已有超過40萬活躍應用時,騰訊才開始決定推出基於Android操作系統的定製版ROM,內部已經將該系統定名為TITA,而TITA僅僅發布了一個版本便停止了更新。
TITA LOGOTITA LOGO
TITA失敗後,騰訊又在2012年以5000萬元投資了第三方ROM團隊-樂蛙(主要針對於小眾品牌和低價手機開放),但其表現平平,對騰訊在手機移動領域布局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自此,騰訊開始了長達3年的靜默期。
與此同時,百度也在2012年開始發力。年中,百度推出了雲OS。年底,百度斥資千萬美金全資收購創新工場孵化的第一家企業點心OS,它曾被認為是有希望和MIUI競爭的產品。
即便如此,李彥宏依然覺得不夠。2013年1月,百度CEO李彥宏在百度2012年表現中「公司係數」一欄的打分是0。在當時,這被不少員工認為是李彥宏對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上的表現不滿意。
因此,百度必須持續發力。2013年,百度以雲OS資產加現金的方式投資了百分之百。百分之百成立於2006年,通過給遍布全國的中小城市手機店提供小批次的直接供貨形成了覆蓋7萬家門店的一站式終端直供服務規模。雙方此次結合,百度希望通過百分之百的銷售網路使更多的手機搭載雲OS,百分之百想藉助百度的資金搭建更好的互聯網銷售渠道。
短期來看,這種結合確實不錯。根據刷機精靈發布的一份2014年手機刷機行業的數據報告顯示,第三方ROM資源中,百度雲OS位於CM(一加操作系統)之後,超過了競爭對手小米的MIUI,排在第二。
但好景不長,2015年1月,百分之百被傳倒閉,旗下百加手機業務已暫停。2個月後,百度雲OS發布公告稱:「由於公司內部業務調整,百度雲OS將於2015年3月11日起,暫停更新。」當時,百度雲OS已發布6個正式版,迭代了67個公測版,適配超過150款機型,用戶數超過1000萬。
百度雲OS為何折戟?首先百度以資產投資的方式入股百分之百就走錯了。「人家都是10億美元為單位,我們是幾億元人民幣為單位,所以我們現在是悠著點花。」百分之百董事長徐國祥曾表示。而作為一家創業公司,百分之百顯然沒有足夠多的資金。
另一方面,和小米、華為、三星、聯想等國內外手機廠商對比,外界幾乎難見百加手機(百分之百研發)的身影,而愛奇藝推出的智能手機也沒掀起多少水花,同時,無論是百度還是百分之百都沒有去擴展更多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百度雲OS沒有足夠多的出貨量支撐。
百度雲OS停止更新,接下來是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戰爭。
一開始,阿里巴巴就想得很明白——打造YunOS,通過硬體的出貨量來保證系統的生命力。2011年,在和天語聯合推出了首款搭載阿里YunOS的雲智能手機反響平平後,阿里YunOS在隨後較長一段時間選擇了沉寂,但阿里的意志則極為堅定,不惜一切代價,投10億不計幣種,達成3000萬用戶,一定要建立起雲OS平台。
2014年,阿里投資魅族,其後魅族的多款機型均採用YunOS系統,與此同時,在2014年,阿里YunOS搭載的手機廠商還包括青橙、波導、藍天信、廣信、奧克斯、優思、卓普、友信達、斐訊、歐奇等。
在阿里大規模發力,百度停止業務的時候,騰訊終於覺醒。2015年11月18日,在沉寂了3年之後,騰訊終於開放了自家開發的TencentOS的公測,適配機型包括三星S4、三星S3、LG Nexus5等多款機型。兩年後,騰訊在其官方論壇上宣布TencentOS將在6.28停止服務。
騰訊的出局完全在意料之中。一來,騰訊入局太晚。當時,各大手機廠商通過經驗的積累和不斷改進,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ROM,不可能放棄自家的或者用慣了的系統去選新進的TOS。這就使得TOS只能將目標轉向小眾品牌,但更無奈的是,小眾品牌已經被YunOS佔領。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騰訊從來就沒想深入這個領域。阿里YunOS是阿里的核心業務,僅研發部門就有800名左右的員工。反觀騰訊,其智能硬體平台部在2015年初僅有200多人,而負責TOS的只是這200多人中的一部分。
但阿里YunOS在智能手機領域也並未拿下多大份額,阿里當時選擇的小廠商出貨量有限,而魅族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下降。2018年,Gartner分享的數據顯示,99.9%的智能手機都是基於Android或iOS平台的。不過,阿里YunOS卻在車聯網找到了另外一條出路。
BAT的節節潰敗存在一個共性,即在已經形成固有格局的安卓和蘋果系統面前,需要大規模的投資切入才能穩定奏效,同時,配合足夠規模的硬體出貨量支撐,OS才會有生命力。這樣來看,騰訊和百度既沒有大規模投資的魄力,又沒有足夠多的出貨量支撐,而阿里雖然有野心,卻很打破已經固有的局面。
互聯網新貴失聲
2011年開始,盛大、360、美圖、樂視這樣的互聯網企業也開始做手機,對於他們來說,搶佔了互聯網入口,就可能是一場打破階層的重新劃分,但是360打法模糊,美圖太小眾,樂視盤子又太大,他們也終於在這個市場失聲。
美圖和樂視的手機夢都起源於2012年。
2012年下半年,看到小米手機的崛起,樂視決定在自己生態化反的版圖上加上手機這塊業務。賈躍亭找到梁軍做手機,但後者忙於電視業務就拒絕了。
這年秋,美圖率先發力,它選擇以自拍為入口,切入智能手機市場。次年5月,美圖推出旗下首款手機產品——美圖手機1,這款手機以美顏為賣點加上明星代言,在開售當天僅53分鐘就被搶購一空。
年底,樂視終於在電視業務上站穩了腳跟,隨後賈躍亭在梁軍的幫助下組建了一支研發團隊,包括魅族原副總裁、UI設計總監馬麟、以及他帶來的一部分總監和高級經理,和曾主管手機業務的前聯想高管馮幸。
2014-2015年,對於美圖和樂視來說,都是突飛猛進的時刻。樂視移動推出第一年手機銷量就突破了1000萬部,美圖推出的兩款手機產品,也屢屢掀起搶購熱潮。
2016年,是美圖和樂視命運的轉折點。
根據賈躍亭的規劃,樂視移動的策略很清晰,為了拿下市場份額,他們採用比零利潤更激進的策略,用戶每買一款手機樂視都要虧損一兩百元,短短兩年,直接成本凈虧損至少40億,使得銷售現金流完全無法彌補其成本,對上游供應鏈出現欠款問題也就在所難免。樂視手機的供應鏈廠商收不到錢,斷貨止血,樂視債務危機徹底爆發。
2016年年底,樂視因為盤子太大資金鏈斷裂。年初,曾向樂視移動提供30多億可轉債的機構一直催促其啟動A輪融資,其中不少機構希望將債權轉為股份,但資金鏈斷裂之後,機構拒絕債轉股,而是逼著樂視還債。而繼孫宏斌後,樂視也再也沒有迎來白衣騎士。2018年7月1日,樂視手機在更新系統後正式倒閉。
2016年,美圖公司卻迎來了高光時刻。依託智能硬體業務(主要是手機),美圖公司在2016年年底完成了上市。
在經歷一年平靜期後,美圖的危機徹底爆發。2018年,美圖手機業務開始出現下滑。2018年上半年,公司智能硬體收入大幅下降23.4%至14.80億元,出貨量同比下降了37.04%。與此同時,虧損持續擴大,2017年經調整後美圖凈虧損為4500萬元,2018年經調整後美圖凈虧損為8.791億元。這就意味著,儘管前幾年美圖手機業務增長強勁,但始終未助力美圖走出虧損狀態。
2018年美圖在年報中顯示,公司已通過戰略夥伴調整不盈利及重資產的業務,即電子商務及智能手機,而手機的接盤俠則是小米。
美圖手機在告別信中稱,做一台讓更多人變美的手機,意味著小眾,也意味著體量小,無法降低成本去迎合愈演愈烈的價格戰,這幾乎道出了美圖手機死亡的原因。
對於一直虧損的美圖來說,用於手機業務的資金有限。2016年-2018年,美圖總研發開支分別是2.43億、4.47億,6.99億。如果再除去美顏演算法、人工智慧、直播、互聯網等領域的研發開支,可以想像美圖分攤到手機業務的研發支出實在有限。而相對其它手機廠商動輒數億、數十億元的研發投入,美圖手機的研發資金顯然是杯水車薪。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美圖一直靠自拍為賣點,且定價較高,性價比不足,而當下自拍美顏功能已經成為手機標配,市面上美顏軟體層出不窮,這都讓美圖手機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創業者的窮途末路
2011年前後,很多創業公司如鎚子科技和原點手機也加入了智能手機的熱潮,但他們或缺錢或缺乏供應鏈管理經驗、或沒有穩定的團隊,最終走向了關閉/賣身之路。
2012年年底,還在360的張偉華請同事們吃了一頓飯,邀請大家一起創業做手機。
他曾擔任創新工場商務總監,是點心OS的聯合創始人,但狗血的內部分裂讓點心OS頻臨絕境,隨後,張偉華轉戰360,擔任360商務總監,並主導了360特供機。這兩段經歷讓他清楚地看到智能手機的未來,也讓他明白想把手機這事做成,不能受制於人。
很快,張偉華拿到了百度投資部的天使輪投資,次年2月,原點手機正式啟動。四個月後,第一代原點手機發售,但只有3萬台的出貨量。彼時,賬上的錢已經不多了,想要繼續做手機,原點必須要在足夠短的時間內拿到錢,但這中間卻經歷了多種波折。
原本特斯拉、SpaceX、以及Gopro等公司的早期投資者在A輪之前已經明確表示了投資意向,但斯諾登的影響讓從業者無法接受外部資本,第一筆投資就此不了了之。
2015年,經過老股東的介紹,原點團隊找到了新的資金方。在經過128天研發後,定價1000元的第二代原點手機預售當天百度指數便突破10000,八台伺服器全部宕機,實際預定量迅速達到20多萬台。
整個團隊此刻就等著錢到賬去工場提貨,結果投資人表示錢到不了。由於沒錢提貨,原定於4月初開放購買的第二代原點手機,整整錯過了3個月的黃金銷售期。3個月後,也就是2015年的7月底,錢到賬了,但原點的命運卻結束了。因為智能手機的更新速度基本是4個月為周期,原點的產品out了。
原點手機的故事幾乎是各行各業創業者都會遇到的情況——資金是懸在創業者頭上的一把劍,公司隨時可能因為資金不足而錯失最佳的時間窗口期。而鎚子的故事,幾乎是原點的翻版,卻是更高階的原點,他幾乎遇到了所有硬體創業者遇到的一切問題。
2011年初,雷軍邀請羅永浩去小米總部見面,原本羅永浩想以營銷能力加入小米,但二人見面後,發現完全聊不下去,羅永浩決定單幹。
從第一款手機發布開始,鎚子就危機不斷。
2014年5月,鎚子第一款手機T1正式發布卻遭受了產能危機。羅永浩和時任鎚子科技CTO錢晨親自前往代工廠位於廊坊的生產線,依舊用了幾個月才解決產能危機。與此同時,T1定價超過3500元,而3500元的價位,用戶可選擇的機型非常多,以至於鎚子在半年內降價超過2000元,雙重因素下,T1銷量只有25萬台。
到了鎚子第二款手機T2發布時,第一家代工廠松日做到一半時,便被供應商圍剿,鎚子只好尋找第二家代工廠中天信。
不料,T2發布會前一周,中天信破產,老闆劉超強失聯,拖欠員工3個月工資未發。最後,鎚子花了300萬將被拖欠工人的工資發出之後,才被允許從裡面搶救出6000台T2手機。中天信出事的時候,松日的危機已經得到了解決,又緩過來了。於是鎚子又緊急把代工廠從中天信搬回松日,剩下的T2全部都在這裡生產,而T2過時的配置讓這款手機的銷量僅僅定在10萬台。
銷量不足,意味著回款有限,資金不足又反過來遏制生產。2015年全年鎚子虧了4.62個億,2016年上半年鎚子又虧損了1.92億,而截至到2016年年底鎚子科技才拿到了6輪融資,錢遠遠不夠花,這直接導致鎚子資金鏈緊繃。
2017年8月,鎚子科技獲10億元融資。這筆錢幾乎是鎚子的救命錢,彼時鎚子已經連續兩個月發不出工資了,甚至多次傳出被收購的傳聞。
堅果Pro,也誕生在「成都10億」的曙光之後。這款手機在業內評價極高。作為吳德周入職後主導整個產品周期的第一款產品,它也被認為是讓鎚子「起死回生」的關鍵產品,曾創造了鎚子科技產品有史以來最好的銷量。
但這依舊不能覆蓋鎚子的成本。據悉,鎚子堅果Pro的總銷量約100萬台(OPPO 每月銷量就有1000多萬),平均每台1000元的物料成本,鎚子這條產品線投入的備料資金至少是幾億量級,再加上成都公司團隊擴大,經營成本增加,「成都10億」的融資規模,顯得捉襟見肘。
如果對比小米,足以看出鎚子融資能力的不足。從成立之初,鎚子科技經歷了6次融資,募集資金將近17億元人民幣,而同樣是做手機的小米在前三輪的融資已經達到了3.47億美元,其E輪融資更是高達11億美元。
另一個鎚子沒有解決的問題是,羅永浩從來都沒有一個穩定的團隊,他一直在尋找牛人加盟,以補齊鎚子在各方面的短板。
2014年下半年,他曾邀請一手締造了小米營銷體系的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加入鎚子,但對方直接拒絕。2016年元旦當天,松日原CEO陳某正式加盟鎚子科技出任COO,這補齊了鎚子在供應鏈的短板。2016年5月,羅永浩又從榮耀挖來產品副總裁吳德周。吳德周到來之後,直接接管陳某和錢晨負責的業務,隨後,二人雙雙離職。
或許,在羅永浩看來,擁有華為狼性文化的吳德周更適合創業公司,而自錢晨離職開始,鎚子科技產品線經歷了一輪大換血,原來由錢晨率領的摩托羅拉系產品人員多數都被清洗,而吳德周則挖來很多華為前同事加盟,形成新的華為系,但這樣頻繁的調整動搖了團隊的穩定。
鎚子依然沒有走出資金困局,2017年8月完成10億元的融資之後,再也沒有新的資金注入,鎚子也因此陷入大規模裁員的困局。
最新的消息是,4月25日,鎚子科技已經賣身給頭條。
家電企業、明星、曾經火爆一時的廠商
在智能手機最火爆的年代,家電企業、明星定製手機、山寨手機都曾經一窩蜂湧入,但他們皆因為性價比太低,核心功能缺失,而逐漸失去市場話語權。
2010年6月8日凌晨,iPhone 4問世,瞬間引起了全球搶購熱潮。2010年下半年這股搶購潮傳到中國,據悉中國一線大城市的黃牛隻干兩件事:春節倒賣火車票,春節之前倒賣iPhone4。
但iPhone的價格(16GB版簽訂2年合約價199美元,32GB版2年合約價299美元)讓大多數中國人止步——2010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則為5919元。
2011年,一個名叫盧洪波的煤老闆看到了商機。他打造一款最像iPhone 4的手機,名為尼采。其售價不到iPhone 4的十分之一,僅為399元,並打出「20年免費上網、每部手機僅賺十元」的口號。
從營銷上看,尼采算得上OV的鼻祖。首先,尼采瘋狂開線下店,2011年10月,尼采還只有1000家店,而到了2011年年底已有3500家工廠店;其次,尼采大規模請明星代言人,當紅香港明星張智霖、影后張蓉蓉、笑星大兵,影帝王寶強都位居其中。
在智能手機剛剛興起的時代,尼采靠著模仿蘋果營銷,最好的時候銷售額曾達到20億元。不過,這種價格優勢很快消失,人們發現尼采手機不過是披著智能機外殼的功能機而已,而後來主打性價比的小米出現則徹底讓尼采陷入絕境。
除去瘋狂的模仿,2013年-2015年,明星定製機成為一大熱點。從崔健的「藍色骨頭」,到韓庚的「庚Phone」,再到芙蓉姐姐的「女神手機」,水木年華的「100 水木年華」,每款手機背後都承載著粉絲們的力量。
但粉絲的購買力沒有想像中那麼旺盛。除去限量5000台的庚Phone曾遭受粉絲搶購,更多款手機則銷量慘淡,如芙蓉姐姐號稱備貨有50000部的「女神手機」,在亞馬遜月銷量僅為兩部。根本原因依舊是手機的品質堪憂,如售價3998元的「藍色骨頭」,其配置只不過是一年前MX四核版的水準,但價格翻了兩倍。
智能手機的另一股參與者是家電企業。
2010年開始,曾經在功能機佔據55.7%份額的家電企業開始涉足智能手機領域,此番布局,家電企業更多的是想在智能家居上有所作為,以手機作為智能家居的控制樞紐,從而撬動家電行業。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格力。2015年,空調行業遇冷,格力出現了6年來業績首次下滑的現象。也是這一年,董明珠帶領格力進入手機行業,她的目標是格力手機要銷售1億部,向小米的銷售目標看齊。隨後在當年6月1日舉行的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格力董事長董明珠改口稱,「未來相信賣5000萬部不成問題。」
但目前來看,格力手機的銷量並不好看。格力共推出三款手機,但第一款手機沒有公開發售,僅供內部人員購買;2016年,格力推出第二代手機,並在格力官方商城公開銷售;2017年,格力推出第三款手機「色界」,但一個月銷量才25台,而從總數上來看,這三台手機加起來銷量也不過10萬台。
但董明珠依然堅信格力是最好的。2017年,在《對話》節目中,董明珠甚至當著華為CEO余承東的面放話,「希望華為手機做到市場第一,格力第二就好」。
如果說格力是中高端手機市場的「遺珠」,那麼如康佳、長虹、海爾這些企業推出的手機更像是被迫選擇了老年機市場,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不是主流用戶的選擇。
家電企業在智能手機的隕落,一來是因為家電企業做手機一直是作為拓展多元化業務的一部分,核心技術和競爭實力不足,對市場的反應更是滯後。
二來,家電企業生產的手機更多的是為了獲取智能家居的入口,承載連接和控制智能家電家居一體化的功能。但智能家電家居的核心實際是操作系統,手機並不是核心功能,這種思路完全偏離了市場。
種種原因,導致他們逐漸失去智能手機市場的話語權。
新的起點
從2008年到2018年,國產手機巨頭經歷了從「中華酷聯」到「華米OV」的改變,這中間街機易主,巨頭倒下,而就在這些手機玩家正逐漸退出市場時,2018年6月14日11:18,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的3GPP第80次全會上正式批准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5G NR)獨立組網功能凍結,這意味著新的戰爭開始了。
過去,每一次技術的更新都會帶來一次大洗牌,從2G到3G,諾基亞、摩托羅拉被淘汰;從3G到4G,酷派、魅族、金立等紛紛落伍。
燃財經根據公開資料整理,聯想去年已發布5G手機燃財經根據公開資料整理,聯想去年已發布5G手機
如今站在從4G到5G的關口上,無論是已經佔據市場主流的華米OV ,還是已逐漸沒落的中興、酷派,大家都想搭上5G的浪潮,走在最前面的華為已經拿下了40個5G商用訂單,小米已經推出了首款5G手機,各家手機廠商大都決定在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推出5G手機。
於華米OV來說,這是一次鞏固市場份額的機會,如果不加速追趕,就可能面臨淘汰;對於那些已經逐漸失去市場份額的手機品牌來說,這是他們能抓住的最後的希望,他們不得不全力以赴。
智能手機的競速,不會停止。
參考資料(部分):
《親述丨一個國產手機品牌之死 》
《百度/阿里/騰訊為啥也要做手機》
《美圖做手機的第六年:是說再見的時候了》
《中國手機往事》
《鎚子生死劫:深陷資金鏈緊張、大規模裁員困局》
※一圖看懂商業航天市場全貌,商業航天「風口」一年21億投資是怎麼來的?
※智能可穿戴的時尚單品,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