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失業民工睡600歲古墓,沒有小龍女,簡直活受罪

失業民工睡600歲古墓,沒有小龍女,簡直活受罪

朱路路今年30歲,

打過架坐過牢,

一直沒找到穩定的工作。

過去大半年,

他每晚睡在福清公主墓的亭子下。

天亮後,鋪蓋卷往墓里一擱,

溜達去南京安德門地鐵站,

開始新一天的等待,

等零工散活找上門。

安德門地鐵站

福清公主墓,

有著600多年的歷史。

墓主福清公主,

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八個女兒。

這個八公主墓在十九年前易地重建,

搬到了雨花台區鄧愈墓園。

年復一年,秋去冬來,

這座大明公主墓鮮有人提及。

鄧愈是明朝開國將軍之一,他的墓園現在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福清公主墓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最近幾天,

這位公主突然重回人們的視線。

二三十個民工在她的古墓周圍過夜,

有膽子大的直接睡在石棺上,

自嘲「窮到連鬼都不怕」。

福清公主墓內散亂放置的被鋪雜物。

民工們選擇住在古墓周邊,

都因為它離安德門地鐵站近,

那一帶原有一個華東最大的勞務市場,

安德門是明朝南京城牆的外郭,

鄰近安徽的馬鞍山和蕪湖等地。

這裡曾是南京最大的棚戶區,

也曾是南京最窮的地方,

居民生活比鄰近的農村好不了多少。

村裡人去到安德門,

總能找到幾分鄉土味道,

陌生中帶點熟悉。

一個行囊,就是進城打工的所有。

90年代外地民工聚集在南京內城的中華門,2002年後則在外城的安德門。

九十年代,改革春風吹滿地,

全國大城市出現「民工潮」,

南京也不例外。

剛進城的農民,人生路不熟,

聚集到安德門民工市場等活兒,

再分散到南京各地,

填補城市建房、保姆、環衛等空缺。

每年春節還沒過完,

安德門民工市場已人聲鼎沸。

市場門口站著彪悍的保安,

紅藍警燈晝夜閃爍,幾百家職介窗口,

一個民工走進去,一堆中介圍上來,

爭相承諾「包吃包住」「頓頓有肉」。

鼎盛時,每天上萬人進場求職,

十多年來,超過1000多萬農民,

從這裡找到進城的落腳處。

幾乎每一個初到南京的民工,

都曾被那些熱情的中介騙過。

出來時間久的民工,

更愛到路邊等老闆,

跟招工的人當面談工錢。

有時候,3分鐘的交鋒,

可能決定了今後半年的去向。

等活兒,幹活兒,周而復始,

除了埋頭掙錢還是埋頭掙錢。

偌大的南京城裡,沒有親戚在,

只能一個人打拚。

「等我干不動了,就回家!」

在這裡謀生的青壯年中,

最常講這麼一句豪言壯語。

哪怕是最寒冷的冬季,

安德門天橋下,

也遍布五顏六色的棉被,

和縮在棉被裡的腦袋。

不管是來南京找活兒的民工,

還是無處安身的流浪漢,

似乎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慰藉。

安德門,跟整個南京城一樣,

並沒有停止奔跑的步伐。

2005年,地鐵1號線通到安德門,

2014年,地鐵10號線在這裡交匯。

如果初到南京的你,

沒有在安德門坐錯過地鐵,

那真的不足以談青春。

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

看中安德門的便利交通,

紛紛跑去租房,在狹窄的出租屋,

揚起「南京夢」的風帆。

被「996」魔咒鎖在工位時,

他們會自嘲為「搬磚的民工」,

但心裡明白自己離首付又靠近了一步。

現在,安德門已從南郊升格為核心區,

離新街口4站,離軟體谷2站。

光線亮麗的安德門,

已然容不下街邊等活兒的民工。

兩年前,勞務市場搬到十幾公里外的板橋,

再次從城市核心區遷到邊緣的郊區。

圖 / 新京報

到了干不動的年歲,

民工們回不去故鄉,也離不開城市。

有民工算過一筆賬:

「搬到板橋,來回8塊錢。

那邊吃飯住宿都貴,消費不起。」

這些民工在城市打拚多年,

但始終沒能獲取城市的身份,

只能倔強地滯留在安德門。

有人跑到附近的醫院,

跟家屬一起,擠在走廊上打地鋪。

有人鑽進地鐵口的肯德基,

有空調沒蚊子,但早晨5點前必須離開。

每天清晨的陽光穿破黑暗,

農民工從快餐店的桌椅中醒來。

過一陣子,消毒水的氣味還沒散去,

年輕白領揉著睡眼,匆匆湧入快餐店。

經過媒體曝光後,

古墓周圍24小時增設門衛。

朱路路再也進不去福清公主墓,

只能在附近的公廁邊上過夜。

不過這樣也好,

他就能蹭公廁的WIFI,

臨睡前看幾集86版的《西遊記》。

有人離開前留下一句「回家去嘍」,

朱路路笑著對那人說:

晚上經過安德門,

高架橋下五顏六色的棉被,

早已被紅黃藍綠的共享單車取代。

異鄉人不僅僅在抵達之地找不到出路,

回過頭還發現來時的迷舟也不見了。

——諾獎作家奈保爾《抵達之謎》

安德門的旁邊是雨花台區的新希望。

他們都從農村出來的孩子,

不過現在逐漸老去。

遠離自己的家鄉,

踏入城市的那一刻,

他們拚命打拚,極力掙扎,

夢想在城市的角落裡立足,

有人紮根,有人流離。

從中華門到安德門,

從最窮的南郊到最有盼頭的核心區,

貫穿了半座南京城,濃縮了一個時代,

記錄著城市版圖的擴張,

也承載著打工者的辛酸。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假如你是一條魚,千萬不要去潮汕!
有了它,無論你在哪裡,喝茶都是講究!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