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陶淵明育有五子,結果無一像他都不成才,氣得他寫詩數落
說起東晉陶淵明,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傑出的詩人留下了很多傳世之作,至今仍是中小學課本中的常客,那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管老人還是小孩,都能順口背出。
陶淵明出身東晉士族之家,曾祖為開國元勛陶侃,外祖父也是一方名士,祖父曾當過太守,雖然他的父親生平不知,但按照這個家族發展,陶淵明入仕做官,過個悠閑生活也不在話下。然而可惜的是,陶淵明八歲這年,父親竟然早亡了,家裡一下子變得困窘起來。
好在陶淵明好學,有才又有志,二十歲的時候也混入了仕途,只不過這時候當的大多都是低級官員,沒做幾年他就回家了。之後的幾年,他斷斷續續做了幾年官,日子過得不算很如意。
最後一次辭官,就是我們熟知的典故「不為五斗米折腰」。當年他為了養家,來到彭澤當縣令,因不滿督郵拿腔作勢,最終憤然辭官,自此過上了隱居生活。
後世人對陶淵明的評價,大多是才情極高,但運氣不佳,仕途坎坷。其實令陶淵明糟心的並不只有當官這件事,還有家裡的「破事」。
陶淵明自負才高八斗,確實他也就是如此,但他的後代卻比他差遠了,一個個都像是扶不起的阿斗,一點沒繼承他的優良基因。
陶淵明一共有五個兒子,這在古代算是一件十分值得驕傲的事了。然而這五個孩子卻沒一個有才氣的,這讓陶淵明又著急又無奈。
大概是越想越氣,後來他乾脆寫了一首詩,來數落這幾個不成器的兒子。這首詩的名字就叫做《責子》,看來陶老爹也是氣急了。
在這首詩里,陶淵明先賣了個慘,說自己已經年紀不小了,是個慘兮兮地白髮老頭,雖然有五個兒子,但每一個喜好紙筆的,然後便開始數落兒子。
先說大兒子阿舒已經十六了,但懶得無人可及,二兒子阿宣也快十五了,但就是不愛學習,老三阿雍和老四阿端今年也十三了,學得最差,連六和七都辨不清,至於老幺通兒都九歲了,仍只知道找吃的,簡直就是個飯桶。
最後,陶淵明失望地感嘆,也許這就是天意啊,還是好好喝自己的酒,沒必要多想了。看來,陶淵明已經對自己的後代不抱希望了。
俗話說得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連大詩人陶淵明也沒有逃過這個宿命。
※孫中山在世時提出四大暢想,其中三個已超額完成,唯有它任重道遠
※從未出國展覽過的兵馬俑,只因有個特殊之處,專家也搞不清其成因
TAG:史話翔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