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考不上科舉的人,後來當了大官,殺了30多個中榜的官員

一個考不上科舉的人,後來當了大官,殺了30多個中榜的官員

既然殺了唐昭宗,對於天下格局沒有太大影響,朱溫就更加緊了他的篡代步伐。朱溫首先除掉的是那些命運本來就已經很慘的李唐皇子們,這叫絕嗣。唐末皇子命運悲慘,皇帝逃命之餘,往往置諸皇子於不顧,因而皇子們經常死於亂兵之手。

當初昭宗在華州被韓建挾持的時候,就有不少皇子死於韓建之手。在鳳翔的時候,李茂貞也沒少殺過李唐皇子。這下到了洛陽,成為朱溫囚徒之後,皇帝本人尚且被弒,諸皇子就更是在劫難逃。

當初那個曾經被宦官劉季述擁立的德王李裕「貌秀而齒長」,一直被朱溫視為潛在麻煩,始終欲除之而後快。終於在昭宗被弒不久,天祐二年二月,德王李裕被蔣玄暉殺死於洛陽宮苑九曲池。與德王李裕一起被殺的,還有其他八位年幼皇子。

一個考不上科舉的人,後來當了大官,殺了30多個中榜的官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朱溫

殺人子的目的就是奪人國,朱溫做得遠遠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權臣都要狠得多!

翦除李氏諸皇子之後,朱溫的再下一步動作就是清楚那些礙事的文官,那些引狼入室的蠢貨。唐末宰相裴樞是一個出身於科舉世家的「清流」官員,不過在朱溫勢力熏天的朝局中,他也沒有體現出什麼「清流」的操守。

朱溫弒君不久之後,親信張廷范向朝廷求取太常卿的職務。張廷范出身優人,求取這樣一個禮樂性質的職務也屬於正常。但是,宰相裴樞卻說:「廷范勛臣,幸有方鎮節鉞之命,何藉樂卿?恐非元帥梁王之旨。」從表面上看,張廷范是朱溫親信,地位很高,去做一個「樂卿」實在有點屈就,這樣的婉拒也不無道理。

一個考不上科舉的人,後來當了大官,殺了30多個中榜的官員

唐昭宗

但是,裴樞根本沒有領會太常卿的獨特作用。太常寺事關大禮,太常卿掌「邦國禮樂、郊廟、社稷之事」,而朱溫未來想要的「禪讓」大禮自然離不開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部門。

在宰相的進退尚且受制於朱溫的情況下,太常卿的權力自然是不及宣武軍僚佐,裴樞婉拒張廷范所說的也都是實話。只是朱溫命張廷范的本意,裴樞並未能領會,所以就被朱溫斥為「浮薄之黨」而罷相。

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對於裴樞不肯任命張廷范為太常卿給予了過高的評價,認為這是忠於唐朝的表現。其實,碰上朱溫那種雄猜之主,任何一種行為都可能犯忌,這裡的關鍵是裴樞等人沒有領會朱溫的意思。

一個考不上科舉的人,後來當了大官,殺了30多個中榜的官員

《新五代史》

天佑二年(905年)六月,朱溫在那位早年科舉不第,又深恨科舉「清流」的親信李振鼓動下,在滑州白馬驛(今河南滑縣境),一個晚上殺掉了左僕射裴樞、新除清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兵部侍郎王贊等「衣冠清流」三十餘人,投屍於河,史稱「白馬之禍」。

裴樞這些人雖然慘死,但是南宋史家洪邁確認為,即便裴樞等人沒有被朱溫殺死,日後也會勸進朱溫,他們的死是「有以自取耳」。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說的更加刻薄,說如果裴樞等人不死,「勸進朱溫者,豈待張文蔚、楊涉哉?」

一個考不上科舉的人,後來當了大官,殺了30多個中榜的官員

《讀通鑒論》

除掉裴樞之後,張廷范出任太常卿。不久之後,他們就對唐昭宗的謚號做出了改變。起居郎蘇楷對昭宗謚號提出異議,他說昭宗在位期間,執政能力很差,導致「四方多事,萬乘頻遷」,「始則閹豎猖狂,受幽辱於東內;終則嬪嬙悖亂,夭閼於中闈」。

原先的謚號是聖穆景文孝皇帝,廟號昭宗,這顯然是過於溢美,「似異直書」。太常寺給昭宗的新謚號是恭靈庄閔孝皇帝,廟號曰襄宗。

矮化,甚至是否定唐昭宗,目的就是否定晚唐的政治合法性,進而為鼎革易代尋求合理解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言文史 的精彩文章:

晚唐最囂張的軍閥,端酒杯逼皇帝喝酒,酒杯都敢磕到天子臉上
法國人沒參與火燒圓明園?在硬史料面前,這些真相是不容迴避的!

TAG:朱言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