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湖北修鐵路時,發現上古遺址,挖出超大「巨龍」,龍真的存在過?

湖北修鐵路時,發現上古遺址,挖出超大「巨龍」,龍真的存在過?

我們自稱為龍的傳人,在十二生肖中也有龍的存在,十二生肖當中除了龍之外,其餘的動物全部都存在,由此可見龍很有可能也是存在的,而不是空穴來風。而東方西方雖然都有龍的存在,可是待遇卻不一樣,西方的龍多為邪惡的存在,喜歡積蓄財寶,在故事當中一般都作為邪惡的魔王,最終要被勇士親手擊敗;而在東方神話當中就不一樣了,龍多為行雲布雨的祥瑞之神,古代乾旱之時,一般都對龍王祈雨,而黃帝升天之時,也記載為「乘龍上天」。

對於龍的崇拜,從古代先民就有之了,很多古代遺址當中就體現出了對於龍的崇拜,比如位於黃梅縣白湖鄉張城村的焦墩遺址。焦墩遺址現存面積大約5000平方米,在1993年文物普查時被發現,因為1993年7月要修建京九鐵路橫貫此地,因此湖北省文物考研所、黃岡地區博物館和黃梅縣博物館三地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考察,結果就在焦墩遺址發現了卵石擺塑龍。這條龍側面全身,頭朝東,尾巴朝西,軀幹橫陳,龍角上揚,嘴巴張開,腹下數只龍爪,身上的鱗片層層。

因為這條龍細節真實,又非常超大,看上去栩栩如生,因此被考古專家們稱之為「長江流域第一龍」。而在遺址當中還出土了西周時期的青瓷豆,該遺址的文化層厚達1.5到2.5米,包含有新石器時代、商代和西周三個時期的文化堆積,可見文化底蘊深厚。而新石器時代的遺物以夾砂紅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還有少量的夾碳陶。而商朝和西周時期的遺物同樣主要以夾砂紅陶為主,只不過紋飾方面越來越進步,從新石器時代的刻劃紋到西周時期的壓印紋。

我國的龍文化歷史悠久,而除了焦墩遺址發現的卵石擺塑龍之外,還有三條龍同樣發現於早期:第一條是遼寧省阜新查海遺址發現的興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距今約8000年~7000年前;第二條則是河南西水坡發現的距今約6000多年前的蚌殼龍;而第三條則是距今約5000年前,屬於紅山文化類型的內蒙古三星他拉玉龍。不過位於焦墩遺址的卵石擺塑龍則是至今為止發現的,形象最為成熟、形體最大的龍圖案之一,也是長江流域發現最早的龍形象。

地處長江流域的焦墩卵石擺塑龍,說明了長江中游地區的古代先民們對於龍同樣有著崇拜之情,這與黃河流域的龍圖騰崇拜是一致的,這說明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文明的搖籃,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焦墩卵石擺塑龍的發現也為龍是否存在提供了一點作證,要知道幾千年之前的先民,進行藝術創作時一般想像居少,多為依據現實創作,而這條卵石擺塑龍則是形狀真實,鹿頭、魚尾、蛇身、獸爪,看上去栩栩如生,如果沒有實物依據,怎麼會看上去如此真實呢?

或許龍曾經真的存在過,正如同如今已經消失的那些滅絕動物一樣,他們也曾經真實的存在過,在這個地球上留下過遺迹,只不過至今為止那些龍都已經滅絕了,所以我們也不得而知。說不定將來能夠發掘到關於「龍」的化石,那時候就會有新的進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去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兒子墓慘遭被盜,盜墓賊留下的壁畫,專家研究後:大唐真強
她本是民國富家小姐,卻立志要辦一所盲人學校,到美國後夢想實現

TAG:七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