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分享:人是一種矛盾體,永遠在無意義和超越之間掙扎!
倫理學的本質是關於道德問題的科學,是道德思想觀點的系統化、理論化。或者說,倫理學是以人類的道德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倫理學要解決的問題既多又複雜,但倫理學的基本問題只有一個,即道德和利益的關係問題,即「義」與「利」的關係問題。這個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經濟利益和道德的關係問題,即兩者誰決定誰,以及道德對經濟有無反作用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的關係問題,即兩者誰從屬於誰的問題。對這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原則和規範,也決定著各種道德活動的評判標準和取向。
以下是一位西方學者在《倫理學講演》中的一篇演講稿,可以非常好的幫助我們認識倫理,明白人為何要有道德和理性,進而知曉哲學對人的巨大思想推動作用,一起來學習。
《倫理學講演》原文:
我們的理論就是,在哲學上,我不信奉任何主義,我不接受任何主義為絕對真理,而我的主張是,對於所有的理論,我都要重新審視和批評。而批評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的哲學體現於其中的過程。
如果你說我是什麼哲學,我說我可以跟你說,我什麼都不是,我沒有一種主義,就是我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不是形而上的,也不是辯證法,我把所有的這些都納入到我們討論哲學的範圍當。
因而,我用一種更加批判的眼光來所有現存的哲學。所以,不要以為,唯物主義不好就是錯的,或者說唯心主義好就是不對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我們的哲學的視野當中,特別是在我們學習哲學的視野當中,更應該提醒注意,不要把某一個或某一派哲學當作我們的哲學出發點。
就是學習哲學的目的不是要讓你接受某個哲學的觀點,而是要批判地考察所有的哲學的錯誤。所有的這些錯,這才是學哲學的根本之要害。不要以為哲學,我就堅定的相信我原來的哲學,或者說我拋棄了原來的信仰而接受了新的哲學。
那否則的話,你的哲學的學習,是為你的安身立命的信仰而服務的。
當然,你說我有一種信仰,我偏要用哲學來自這個信仰。那我也無能為力,因為那是你的自由,你可以接受任何信仰。你可以信仰上帝,甚至你可以信仰天外之物,你可信仰任何東西,這個是個人自由。
但是,一旦談到哲學的時候,它就不是信仰了,哲學是用來批判信仰的。可是一旦你掌握了哲學這個武器,我相信你不會相信任何東西作為你的信仰。
所以,哲學家大多都是無神論者。因為哲學家,很難接受某一個東西,作為一種信仰來接受。我們已經不會信神了,我們已經不會信上帝了,更不會信某種虛無飄渺的胡花八道,我們不會信任何東西,這是哲學。哲學教會我們的恰恰是一種批判的,跟獨立的思考方式。
從康德到黑格爾,給我們提供的是一種關於人類思想觀念演化的一種普遍性。
康德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純粹理性的批判的思路,也就是說它不是要考察人類的理性能力可以做什麼,我們的思維能力可以做到什麼,而康德給我們指出的是,我們的思維不能做什麼。
所以,康德哲學不是一個肯定性的結論,它卻是一個對人的理性能力的批判性的否定性的結論。在這個意義來說,理性本身,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充分的、可以理解這個世界發生變化的能力,這一點它是一個基本的前提,而這個前提是建立在我們的自然屬性基礎之上的。
我們通常學習的知識,它都是通過我們經驗的積累,逐漸上升為一個一般性的原則,進入一個普遍的原理後,讓我們去掌握它,然後把這個原理應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然後我們說,學以致用了。
不管是為「不知而學」,還是「學而致用」,這兩個過程其實都是理智訓練的過程。因而,理性活動本身也從來沒有欺騙過我們,它從來就是一個非常清晰的方式,在向我們展示著它已經在工作了。
如果一個人的理智出問題了發瘋了,他的理智不能正常工作了,因而他不可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它會表達出一些我們無法理解的言行,但是對這個瘋子來說,他可能覺得正常人才是瘋子,而他還是真正的正常人。
哲學的思維方式,也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提供思路。
這是在表達什麼意思呢?
就是我們當討論哲學的概念的發生髮展的時候,當我們討論一個哲學家的思想是如何提出以及如何推理的時候,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我們不是非要把這個理論應用在實踐當中去如何檢驗它,或者在現實中它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它就是對的;或者如果不好的結果,那它就是錯的。
不是這樣!而是理智檢驗本身其實就是一種實踐活動。
哲學的學習,本身就是在訓練我們的思維能力,當你發現一個問題你出現了理解不了的時候,這個時候就發生了理智的障礙,要解決這個障礙,那就需要通過你的智力能力,不斷的提升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不斷的豐富自己這個背景知識的了解,不斷的學習他人是如何處理相關的問題的,結果使得自己如此的有能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因而,理智地學習恰恰是在不斷地解決,理智的障礙的過程當中逐漸完成的。
而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面臨著智力上的困障,而這些困障在不斷的解決過程中,提高了我們的能力,而你解決了這種問題的能力,其實就是你鍛煉了你的思維過程。當你每解決一個問題,就相當於是你每提升了一次思維能力的一個檔次。
而哲學的問題,恰恰是所有的智力活動中最困難的問題,如果你能解決一個哲學問題,這說明你的智力能力已經遠遠的高於了絕大多數人的能力,所以說,哲學訓練的過程就是這麼一個概念。
這種障礙是什麼?
障礙僅僅是指你們不了解這個哲學家的思想背景是什麼,你不了解它的思想從何而來,向哪而去,所以,你會出現一些障礙,但是你不會出現困難。在這裡,困難和障礙是不一樣的。
困難是說,你完全不知道它在說什麼,我相信這一點對我們來讀法國哲學家的著作並不存在。但是,當你讀《純粹理性批判》的時候,我相信一個星期就是把序言讀下來,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當你讀《精神現象學》一小節,哪怕是複述一下黑格爾在說什麼,恐怕對很多人來說也是天書。雖然每個字你都認識,但你就是不知道他在說什麼,這才叫真正的障礙或者真正的困難。
後現代哲學,早就指出了這一點了,人已經不是人了,人是沙灘上的畫像,隨時都可以被抹去的。
倫理也不是解決全部的,維特根斯坦說過,人需要通過倫理來超越,「我的整個傾向以及我相信所有試圖寫或談論倫理學和宗教的人的傾向,都是要衝出語言的界限。但要衝出我們籠子的四壁是完全,絕對地是無指望的。」
當然,倫理學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是,維特根斯坦還是保持了一份敬意:「只要倫理學是由於想要說一些關於人生的最終意義、關於絕對的善和絕對的有價值的東西而產生,它就不能是一門科學,它所說的無論如何都不增加我們的知識。但它是人類內心一種傾向的證明,我個人對這個傾向不禁深懷敬意,終生不會嘲笑它」。
人其實也是一種矛盾體,人在無意義和超越之間進行掙扎與奮鬥。
問題是,人有限,追求無限,所以人才會有無限的追求,這樣的想法。如果人本身就無限,也沒有人追求什麼無限了。
《未來簡史》講些什麼?神人真的可能嗎?看完這篇做到心中有數
※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有人愛,有事做,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10個佛家智慧教誨,遠離困惑,給心安家!
TAG:哲學與詩畫 |